天下第二行書被台北故宮獻媚日本,可恥忘本
專家為您掌眼
文物出訪本是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為各地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可是就在今天,台北博物館一件文物的出訪,卻引來了兩岸人民的不滿。
海報顯示,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東京博物館將舉辦「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顏真卿真跡,世稱「天下行書第二」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朝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後世譽為「在世顏書第一」、「天下行書第二」,與王羲之《蘭亭集序》、蘇軾《寒食帖》合稱「天下三大行書法帖」。而有「天下行書第一」的《蘭亭集序》原本尚未現世,《祭侄文稿》的地位便更是無需多言。
至親殉國,顏真卿含淚寫下「愛國血書」
這件文物的珍貴,不僅是因其有著難以估量的文化價值,也因其背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唐朝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鎮守常山,對叛軍英勇作戰,阻擋了其南下步伐,但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公元756年,顏杲卿父子二人因拒不投降被殺,全家三十餘口被滅門。兩年後,當顏真卿反攻收復常山後,面對著親人遺骸寫下了這篇悲憤之作。而到了公元784年,李希烈叛亂,75歲的顏真卿孤身前往敵營勸降, 被縊身亡 。顏氏可謂是滿門忠烈,而《祭侄文稿》也可謂是由愛國熱血所書。
《祭侄文稿》落款「子孫保之「四字
紙本文物,「展一次傷一次」
兩岸人民不捨得《祭侄文稿》出訪,不僅由於它的珍貴,也更是由於它的脆弱。
台灣一名有25年收藏經驗的專業古董收藏家指出,站在文物收藏和鑒賞的角度而言,自古有雲「紙壽千年,絹五百」,這是所有收藏家都明白的事,《祭侄文稿》為唐朝的作品,距今已逾千年,能完好保存到現在,全賴一千多年來歷代收藏家和博物館悉心呵護才達成。這類紙本文物,本身就屬極脆弱、極易損的國寶,可謂「展一次傷一次「。微博網友@某個張佳瑋 也提出,「縱然是台北到東京,一路鄭重無比地運輸保存,然而陽光的紫外線會讓紙本泛黃褪色發脆。塵埃蟲卵會讓紙本風化。水蒸氣更是不能沾。換言之,除非這帖完全擱真空里,否則是必然會受損的。」即便是在台北博物館,《祭侄文稿》也已經有十年沒有展出過,自己人都看不到的珍貴文物,如何就這樣輕易的出借了?這自然引起了兩岸人民的不滿。
「文化交流」還是「政治獻媚」?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網友擔心,這次文物出借,「不單純「!
這就不得不提到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就職典禮當天,陳其南對媒體高調宣揚自己的「台獨」主張,大談特談如何「把(台北)故宮變成台灣人的故宮」,言辭之中「去中國化」意味明顯。而在此次《祭侄文稿》外借的事件中,東京方面已經大張旗鼓宣傳展覽時,台北方面卻一直對此「秘而不宣」,直到有人在日本看到海報並發出質詢,台北故宮博物院才公布消息,更讓人對其心態產生懷疑。若說是文化交流,台北故宮博物院悄悄出借國寶,下了血本,換來的是什麼?台媒去年年底引述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的說法稱,東京方面回饋的展品「還在談」。
有網友評價說,這不是「文化交流「,而是」政治獻媚「。更有台灣媒體人直言:
來源:中國網、參考消息、觀察者網
域鑒APP
快樂收藏·輕鬆入行
※古籍該如何正確保存?
※香港萬昌斯2018年秋拍青銅及佛造像精品提前看
TAG:YU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