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是文化交流,還是別有用心

是文化交流,還是別有用心

祭侄文稿》,234字,字字如血似淚。顏真卿悲憤欲絕之筆,書法二字怎能承載得起。

有人卻借書法的名義,打著文化交流的旗號,干別有用心之事。據悉,1月16日起,台北故宮博物院將出借館藏國寶級文物——顏真卿《祭侄文稿》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而在日本,將這次展覽定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究竟是純書法文化交流,還是另有圖謀。

一、《祭侄文稿》 ,一個反內戰英雄的心聲,被以文化交流的名義外借展覽,看似正常現象,實乃一些別有用心者精心策劃。《祭侄文稿》 見證了「安史內亂「國難慘痛歷史的一頁,也是一代忠臣良將顏真卿及其家族為國慘遭殺戮的血淚史。唐玄宗末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內戰,史稱「安史之亂」。一場宮廷內鬥引發的戰爭,使得百年盛唐由盛而衰,這場內戰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在這場反叛中,顏真卿舉旗護國,顏氏家族慘遭叛將滅門殺戮。顏真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這樣一幅作品,假如順應兩岸關係民心,來大陸展覽,將是件功德圓滿之事。然而,一些台獨分子故意作弄,把歷史當兒戲,不顧民心所向,甚至背道而馳,打著文化的旗子反文化。

二、《祭侄文稿》,一個忠臣良將的奮筆疾書,顏真卿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一揮而就,字隨情緒起伏,撕心裂肺的悲慟情感,融入到筆墨中,筋骨凝練,或殺筆狠重,戛然而止,或筆圓意賅,痛快淋漓,字與字上牽下連,似斷還連,行筆時疾時徐,欲行復止。行與行之間,欹正相生,或紐結粘連,或戛然而斷,一任真性揮灑,迅疾奔放,一瀉而下。這樣一件血斑累累的書稿,居然不顧書者心如刀割之痛,還說因為國內《蘭亭集序》被書法界鑒定為後世摹寫,並非王羲之在世真跡,所以稱顏真卿的這幅作品實屬「天下行書第一」。而在日本,展出該帖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也將這次展覽定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可謂打著藝術的旗號,做政治上骯髒事,良心何在?人性何在?

三、 《祭侄文稿》 ,一個 歷經1400年的顛沛流離,更是兩岸關係文化之根。流散民間,進入內府,幾度輪迴,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故宮博物院先後集中萬餘箱文物南遷,其中就有《祭侄文稿》。1937年7月,日寇南下,這批文物又開始了一次大遷徙。數次輾轉,最終落腳四川。抗戰勝利後,國寶遷回南京。為了躲避戰火,文物南遷前後歷時16年,百萬餘件文物萬里流徙,播遷十餘省,穿越大半個中國,沒有一件丟失,堪稱世界文物史上的一個奇蹟。可未幾,內戰爆發。從此故宮文物分隔兩岸,《祭侄文稿》落地台灣。這鐵一般的事實,充分說明兩岸同根同源,而不應拿著祖宗留下的寶物反祖宗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道之 的精彩文章:

為人師表,敬業樂群
《鄭文公碑》、《張猛龍碑》之區別

TAG:無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