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改革先鋒」胡福明哲學和政治糾纏的人生

「改革先鋒」胡福明哲學和政治糾纏的人生

晚年胡福明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宋春丹

本文首發於總第884期《中國新聞周刊》

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點26分,百名「改革先鋒」名單宣讀過半時,人民大會堂里,鏡頭對準了83歲的胡福明。

坐在輪椅上的他,與何載、謝高華、孫家棟、吳良鏞、厲以寧這幾位坐輪椅的老人以及盲人企業家鄭舉選一起,被安排在主席台第二排就座。工作人員讀出「真理標準大討論的代表人物——胡福明」時,滿頭銀髮的他微笑著向大家擺手致意。

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身黑西裝和紅領帶是他最好的一身,很久沒穿過了,這次特地找了出來。

2018年10月24日,在南京的家中,胡福明一支接一支地抽著香煙,緩慢而清晰地向前來採訪的《中國新聞周刊》回顧了自己的一生。那時候,他自己並不知道,一個多月後,他將迎來這樣一個高光時刻。

他用略帶遺憾的口吻說,如果可以選擇,他希望能一直在學校任教,培養更多的學生。他說,如果沒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自己現在可能是南京大學一位退休博導。

在他的終身摯友、南京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劉林元看來,在與胡福明同時代的那批改革弄潮人物中,像他這樣能夠安度晚年不「摔」下來的,不多見。「胡福明不僅從政壇平安著陸,現在還能與時俱進地保持自己的思考,這非常難得。」

青年哲學人

1955年夏,正在江蘇省無錫師範學校就讀的胡福明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全國1萬名報考者中,僅錄取200人,可謂真正的天之驕子。單位領導給他買了去北京的卧鋪票,還給了他20元錢囑咐他做一件棉大衣。接新生的大巴車駛過天安門時,他看著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像,激動和感恩之情難以言表。

1957年反右運動時,他上大學三年級,擔任班上的黨支部副書記。5月中旬,北京大學開始貼滿各種大字報,有質疑統購統銷政策的,有議論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有批評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的,也有對專業、學科問題發表意見的,還有給學校領導和黨委提意見的。中央和北京市機關的許多幹部、其他院校的師生、企業的幹部職工都來北大看大字報,大飯廳外人山人海。

一位教授寫了一張大字報,說馬克思主義過時了,胡福明看後很生氣,和一位同學合作寫了一張大字報加以駁斥。文中說,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說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根據是什麼?完全是瞎說。

大學畢業時,胡福明又一次被命運選中。

他本來被分配到一家中央報刊工作,但系總支書記找他談話,說中央要求培養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為此要從應屆畢業生中選送有志學習的人繼續深造。「你喜歡哲學,又坐得住,適合去讀書。」

學校選送了兩個畢業生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學習,一個是胡福明,另一個是後來任中央黨校副校長的楊春貴。

胡福明就讀人大時,正趕上三年困難時期。冬天,全班到四季青人民公社的白菜地窖倒窖、剝爛白菜幫子,采樹葉吃。一些同學的臉上和腳上都出現了浮腫,校長吳玉章到宿舍看望學生時流了淚。直到這時,他才第一次對「凡是誰誰的話都是正確的」這種論調產生了反思的意識。

1962年12月,胡福明面臨研究生畢業分配,人大校方找他談了六次話,動員他留校。因為妻子無法從無錫調到北京,他堅持回了南京,被分配到南京大學,在政治系當助教。

1963年第一學期,胡福明給二年級學生開毛澤東思想課,主講《毛澤東選集》。

南京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林元當時是南京大學哲學系二年級學生。胡福明指導過他兩次學年論文,他們的關係一直很親密。

今年77歲的劉林元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胡福明出身農村,又受過很好的教育,對社會的了解比較深,這方面在青年教師中是比較突出的。

劉林元記得,胡福明喜歡抽煙,只抽最差的煙:一毛幾分錢一包的麗華牌香煙。因為他的妻子叫張麗華,同事們經常開他的玩笑。

不久後,匡亞明來到南京大學擔任校長,也主講《毛澤東選集》。他很欣賞胡福明,對胡福明重用有加。

胡福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手稿

「國慶節不是你們的」

「文革」開始後,匡亞明被打倒。作為匡亞明的得力幹將,胡福明也被打成了「黑幫分子」,三次遭到批鬥。

1966年國慶節前,一個紅衛兵對胡福明等人訓話:「國慶節不是你們的,你們只能在家裡規規矩矩,不準外出。」他記得當時極為震驚,心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怎麼不是自己的祖國了?誰開除了自己的國籍?

劉林元說,胡福明從這時起開始擔憂國家前途,對運動變得消極,成為了逍遙派。

在戰備疏散的「一號命令」下,南京大學文科部分人員下放到溧陽果園。大家都很苦悶,感到前途渺茫。胡福明身體好,會種田,做好準備全家下放農村。他後悔自己讀了20年書,由一個貧下中農子弟變成了一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一個「黑幫分子」。

1971年初冬的一個下午,胡福明和妻子張麗華都接到晚上7點在大禮堂召開黨員大會的通知。每人發一張入場券,憑券入場。

張麗華問胡福明:「什麼事?這麼神秘。」胡福明說:「可能黨內出了大事,可能出了反黨集團。」張麗華問:「誰?」胡福明說:「可能是林彪。」

不是他未卜先知,而是學哲學的他很注意觀察形勢。在「文革」中,他特別注意觀察林彪和江青。

近幾年,胡福明和劉林元仍然經常聯繫。回憶起文革,他們的認識仍然是一致的:「從70年代開始,我們對『文革』的看法有了變化,認為『文革』這樣的搞法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不得人心的。

進入70年代,高等學校開始恢復招生。因為出身較好,胡福明被指定為政治系黨總支委員,主持哲學系的教學和日常工作。

1973年9月中旬的一個下午,在老九舍和十舍中間的草坪上,剛剛入學的大一新生郭廣銀第一次見到了胡福明。郭廣銀記得,胡福明那時年富力強,滿頭黑髮,言談舉止中展露出學者的風度。

在那天的新生入學教育中,胡福明以平和的語氣告誡學生,學哲學的人一定要做到上懂天文,下通地理,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要練好筆杆子和嘴巴子,要有敏銳的思想洞察力。他說,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要真信、真用。

現任東南大學黨委書記的郭廣銀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胡福明是學者加戰士型的人才。他上課操一口濃厚的無錫口音,觀念解放,思想敏銳,經常會迸出思想的火花。

胡福明寫作、思考時喜歡抽煙,一支接一支地抽,有時甚至不需要用火柴。郭廣銀每次見到他,都能感覺到他憂國憂民的心態。

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讀書期間的胡福明。供圖/胡福明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976年10月,「四人幫」垮台。在南京大學第一次揭批「四人幫」的大會和江蘇省委第一次揭批「四人幫」的萬人大會上,胡福明都是第一個發言。

1977年2月7日,兩報一刊聯合發表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胡福明注意到文中有兩句話:「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他認為,這兩句話就是社論主題,是當時中央主要領導人的指導思想。由此他才理解到,為什麼粉碎「四人幫」後全國人民強烈要求為鄧小平平反、恢復鄧小平的領導職務,為「四五」運動平反,當時中央主要領導人卻置之不理。

反覆考慮了一個多月後,胡福明決心撰寫批判「兩個凡是」的文章。並且決定,單獨撰寫,不跟他人商量,免得連累別人。他想,人生難得幾回搏,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有責任正本清源,還原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本來面目。

胡福明回憶,當時他工作很忙,一邊講課一邊搞科研,還要做行政工作,所以這篇稿子的寫作拖了很長時間。

7月上旬,胡福明的妻子張麗華查出腫瘤,在江蘇省人民醫院住院,準備手術。白天女兒和兒子輪流陪護,郭廣銀這些年輕同事也會幫忙看護,晚上胡福明陪護。他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毛澤東選集》等大堆原著分批帶到醫院,晚上就在病房走廊的燈光下查閱,做筆記,查出40多條相關的偉人語錄。下半夜他就把兩三張凳子拼在一起睡一會兒,醒了再繼續寫。直到一周後,張麗華出院。

8月底,8000字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幾經修改後成文。為了安全,文章的主要論點都引用經典著作原文。第一部分談「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是毛澤東的語錄。第二部分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都是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理論的模範。第三部分批判林彪的「句句是真理」,特別是「巔峰論」和「天才論」。

當時郭廣銀畢業留校任教,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研室,胡福明任主管教學科研工作的副系主任。郭廣銀記得,胡福明住在校外的二號新村附近的老15舍,一間朝南,一間朝北。朝北的一間堆滿了書籍雜誌,用作書房。郭廣銀每次來找胡福明,都會看見他在朝北的房子里看書。

那段時間,胡福明談得最多的話題是如何準確、完整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如何看待領袖們講過的話,如何理解檢驗真理的標準等問題。後來她才知道,正是這段時間,胡福明寫成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她印象中,胡福明的滿頭黑髮那時已現縷縷霜色了。

文章寫成後,胡福明不知該寄到哪裡。他想起了《光明日報》哲學組組長王強華。胡福明是1977年春在江蘇省委黨校召開的理論座談會上認識王強華的。當時胡福明在會上作了「誰反對唯生產力論就是反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發言,王強華告訴他,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和他的看法相同,並向他約稿。

稿子寄出後,杳無音訊。

1978年1月19日,四個月的沉寂後,胡福明突然收到王強華的信,告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一文已粗粗編了一下,文章提的問題比較尖銳,分寸上請仔細掌握,不要使人有馬列主義『過時』論之感。」此後,胡福明將文章多次修改,但遲遲未能刊發。

4月,胡福明到北京參加全國哲學討論會。開會期間王強華接他去光明日報社,在社長楊西光的辦公室討論改稿。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的孫長江和《光明日報》的馬沛文、王強華也一起參加。楊西光表示,要加強針對性、戰鬥性,但要寫得更嚴謹,更謹慎,不能讓人抓小辮子,不能授人以柄。

全國哲學討論會結束後,胡福明住到了光明日報社招待所,繼續改稿。當時楊西光剛上任,也住在招待所。他告訴胡福明,自己上任前,時任中組部部長、中央黨校副校長鬍耀邦與他談話,要他去改變《光明日報》的面貌,從執行「兩個凡是」轉變為推動撥亂反正。楊西光說,《光明日報》要改變面貌,就從這篇文章開始。

五一節前,楊西光又一次來看胡福明。他說:「現在文章清樣上署名『胡福明』,我跟你商量,這篇文章正式發表時署『本報特約評論員』的名,放在第一版發表,不再用你個人的名字,你看如何?」胡福明當即贊成。楊西光很高興,說:這篇文章要請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的同志幫助修改,最後要請胡耀邦同志審定,他站得高。

曾在江蘇省委宣傳部工作近10年的劉林元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有一天胡福明到省委宣傳部協作組找他,兩人在省委機關食堂吃飯。胡福明說:「老劉,現在這個文章不由我做主了,要給中央黨校修改,如果發表,我準備坐牢。」劉林元安慰他,不要太憂心,「四人幫」垮台了,既然上面決定要發,就不會有什麼政治責任。

劉林元認為,胡福明的這篇文章能成事,是有其特定歷史條件的。「鄧小平等老同志要否定『文革』、搞改革開放,需要一個理論武器。胡福明的文章剛好適應了這個需要。」

郭廣銀也認為,時勢造英雄。當時南京大學哲學系的學術氣氛很活躍,思想比較解放,這是胡福明能寫出這篇文章的一個條件,但同時,他自己也有這方面的思想造詣和理論水平。

南京大學官網在發布胡福明獲 「改革先鋒」稱號的消息時評論:

「胡福明教授以共產黨員的巨大勇氣和知識分子的強烈擔當,勇開思想先河,勇立時代潮頭,衝破「兩個凡是」思想禁錮。作為文章主要起草人,1978 年5 月11 日在《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國理論界炸響一聲「春雷」。在鄧小平同志支持下,全國範圍內掀起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拉開了解放思想的序幕,對於重新確立起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深刻影響了現代中國的歷史進程。」

胡福明(左一)在校園裡。

書生從政

1980年,江蘇省委邀請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作為江蘇省代表旁聽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的公開審判,匡亞明因工作無法脫身,向省委建議由胡福明旁聽,獲省委批准。

11月,胡福明來到北京,旁聽了特別刑事法庭第一審判庭對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陳伯達五名被告的審判。在他的印象里,江青像個潑婦,一直耍無賴;姚文元、王洪文、陳伯達的態度算比較好;張春橋始終不說話,也不認罪。

他住在京西賓館,沒有審判會的時候,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思考。

1982年11月上旬的一天,胡福明接到南京大學黨委的通知,說江蘇省委領導要找他談話。

省委領導與胡福明談了近半小時。他得知,經省委研究,決定調他到省委宣傳部擔任副部長,還是做理論工作。胡福明非常意外,表示自己沒有機關工作經驗,幹不了。對方說:「沒有經驗就到工作中去取得經驗。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游泳中學習游泳,這個哲學道理你很清楚。」胡福明請求給他幾天時間想想,對方同意了。

經過考慮,胡福明致信校黨委並報送省委,表明自己還是願意留在南大教書,但作為共產黨員,服從組織安排。如果不適應宣傳部工作,希望省委能批准他回到南京大學繼續教書。

胡福明還是被調到了江蘇省委宣傳部。報到後幾天,他向部長請假回南大領工資,被告知工資關係和行政關係等都已轉到了宣傳部。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南大教師了,心情有些低落。

郭廣銀說,能感覺到胡福明對學校的留戀。去省委宣傳部後他也沒有完全放下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學校很多老師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繫。南京大學的重要活動,向他發出邀請的,他幾乎都會前來。每一屆學生返校,他坐著輪椅也要去參加活動。

胡福明到宣傳部不久,老部長年老退休,調來了新的部長。1983年,胡福明開始擔任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在胡福明看來,在宣傳部門工作,最困難的是對意識形態的把握。例如,「清除精神污染」就容易混淆不同性質的問題,把反精神污染擴大化。

胡福明對《中國新聞周刊》感慨,自己是溫和的激進派,一介書生,不適合從政。

不久後,江蘇省委決定調胡福明到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擔任校長。這是一個破例之舉,在當時,黨校校長一般由省委書記或副書記兼任。胡福明覺得,這份工作更適合自己,他可以繼續從事理論研究。

當時,全國各地的黨校都以講授《共產黨宣言》、馬列六本書等原著為主。胡福明對此不滿意,決定在自己治下搞改革。他要求江蘇省委黨校所有課程都圍繞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來展開。「不能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講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這是我所作出的最大努力。」

胡福明還組織黨校教師和學員到蘇南發達地區考察企業,到廣東省等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去參觀。他意識到,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經濟學有不同於哲學的重要價值,但「我自己搞經濟學,憑良心講不是內行」。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前,胡福明想寫一篇文章,論述「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決定社會經濟制度性質的是所有制,不是經營方式」,遺憾的是,由於對經濟學了解不夠,沒能寫成。

1984年12月至1994年12月,胡福明連任兩屆江蘇省委常委,於1995年60周歲時轉到江蘇省政協擔任副主席。2001年夏,正式退休。

近年來,郭廣銀和胡福明常在各種會議上見面。郭廣銀注意到,胡福明經常用深入農村鄉鎮、企業廠礦、蘇南蘇北、東部西部調研的第一手資料分析形勢,提出問題,發表建議,一直不失一個學者對現實的敏銳觸角。

晚年的胡福明,書桌上總是擺放著一個煙灰缸,一個放大鏡,以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毛澤東選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書籍和《人民日報》《新華日報》《南京日報》等報刊。但他的視力已經嚴重衰退,用放大鏡也很難看清字,只能每天請妻子張麗華給自己念《人民日報》,自己從電視里聽《新聞聯播》和《朝聞天下》節目。

書房的牆上掛著北京大學南京校友會贈送的書法作品:「改革開放思想先鋒,德高望重傑出校友。」但他最喜歡的還是2008年在北京參加真理標準大討論30周年紀念活動後一位書法家送他的一幅作品:「先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又可愛聰明的人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