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流感病毒活性天然產物的發現
導 讀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天然產物結構新穎,很多化合物都有很好的生理活性,因此從植物及其內生菌的次級代謝產物中尋找抗流感病毒先導化合物具有極大的潛力。
本文介紹最新報道發現的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3個化合物。
01
黃酮類化合物
苦參(Sophora flavescens)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用於治療腹瀉、消化道出血和濕疹。前期研究結果表明,苦參根的次級代謝物對乙型肝炎病毒HBV(Bioorg. Med. Chem. Lett.16, 1231–1235),柯薩奇B3病毒CVB3(Life Sci.78, 1998–2005),呼吸道合胞體病毒RSV(J.Ethnopharmacol.79, 205–211)等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是自然界尤其是植物界分布較廣泛的一大類酚性化合物。近日,昆明理工大學學者報道從苦參根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離得到了一個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二氫黃酮類化合物。相關研究發表於《Phytochemistry Letters》,題為「Prenylflavanones isolated fromSophora flavescens」。
文章一共報道分得了6個異戊二烯基取代的二氫黃酮類化合物,包括兩個新化合物(1和2,都是黃色無定形粉末),化合物結構如下圖:
在MDCK細胞中測試了化合物1-6對甲型流感病毒(A/WSN/33/2009)的抗流感作用。在測試的化合物中,化合物5對流感病毒活性有中度抑制作用,EC50值為43.9μM,陽性對照(奧司他韋)EC50為4.0μM。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16/j.phytol.2018.11.025
02
倍半萜類化合物
倍半萜類(sesquiterpenoids)分布很廣,無論是從數目上還是結構骨架的類型上看,倍半萜都是萜類中最多的一類化合物。就生物合成途徑而言,倍半萜化合物是由FPP衍生的含15個碳原子的化合物。
近日,雲南大學學者報道,從黃草烏(Aconitum vilmorinianum)的根中分離得到的一種莖點霉屬內生真菌Phoma sp. YE3135的次級代謝產物中分離得到了一個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新穎倍半萜類化合物,相關研究發表於《Phytochemistry Letters》,題為「A new antiviral 14-nordrimane sesquiterpenoid from an endophytic fungusPhomasp.」。
文章報道一共分得了6個化合物,包括五個已知化合物和一個14位降碳的drimane型倍半萜(1,無色油狀液體)。化合物結構如下圖:
所有化合物都測試了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A/Puerto Rico/8/34)的抑制活性和對MDCK細胞的殺傷作用。化合物3-6沒有明顯抑制作用,化合物1和2具有一定抗病毒活性,具體數據見下表: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16/j.phytol.2018.11.005
本期編輯:碳硼酸
TAG:病毒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