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數據出爐,IC產業快速發展
近日海關總署公布的2018年12月全國進口/出口重點商品量值表顯示,2018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數量4175.7億個,同比增長10.8%,對應的集成電路進口額為3120.58億美元,同比增長19.8%。
出口方面,2018年我國出口集成電路數量2171.0億個,同比增長6.20%,對應的集成電路出口額為846.36億美元,同比增長26.6%。
海關總署披露的歷年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保持在2000多億美元,2018年進口額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2014至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每年出口額介於600億至700億美元之間,2018年突破800億美元,增長至846.36億美元。
集成電路素有「現代工業糧食」之稱,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先導性、支柱性行業。我國2014年發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推進綱要,近年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了快速的發展。
去年7月24日,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在2018年上半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總結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近幾年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17年我們集成電路行業的銷售額達到5600億元,跟2012年比翻了一番多。
二是核心技術取得了突破,晶元設計水平提升了2代,製造工藝提升1.5代,像32、28納米的工藝實現了規模化的量產。
三是骨幹企業的實力也在加強,像海思、紫光展銳分別位列全球的第六和第十大晶元設計企業,像中芯國際、華虹集團成為全球第五大和第九大晶元代工製造企業,像長電科技、通富微電、天水華天在封測行業排名也提升到全球的第三位、第六位和第八位。
四是產業投資大幅增長,近三年來全行業的年投資額均超過了1000億元,是2012年的2倍多,存儲器實現了戰略布局,應該說製造業的布局初見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國的集成電路產量達到了850億塊,同比增長15%。
※蘋果研發A13處理器:工藝升級 向多核心CPU與GPU發展
※阿里壯大晶元業務:第三家「平頭哥」落戶上海
TAG:全球半導體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