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2018年最唬人的健康謠言!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2018年最唬人的健康謠言!

在生活中,我們會獲取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有些信息是有用的,是真實的,有些信息的確是謠言,對於這些謠言,很多朋友真假難辨。看久了、聽多了,就會不知所措,就如同小孩子一樣,被動的「信以為真」。2018年度八大健康謠言,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而且還有不少人都中招了,一起了看看吧,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1、謠言: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流言:

人的體質有酸鹼之分,偏酸性的體質會導致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想要不生病,必須保證身體的鹼性環境。酸性體質的女性容易生女孩,鹼性體質的女性容易生男孩。通過食用鹼性食物、服用鹼性保健品、使用鹼性療法,可以改變身體的酸鹼性。

【真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營養與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介紹,「酸鹼體質」本身是一個偽理論。自從十幾年前這個「理論」誕生以來,國內外眾多科學家、醫生和科普工作者,就一直強調它是一場騙局。關於酸鹼性體質,連一篇像樣的文獻、一點最簡單的科學研究都沒有。

2018年11月2日,美國「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楊(Robert O. Young)在美國聖地亞哥法庭被判處賠償一名癌症患者 1.05億美元,他當庭承認「酸鹼體質」是場騙局,自己也不是微生物學家、血液病專家、醫學專家及自然療法師等,不具備行醫資質。

「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楊

事實上,人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其中很多反應對酸鹼度十分敏感,人體有一套強大、有效的調節系統,使pH值保持基本穩定,只會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波動。也就是說,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會改變人體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會讓人體變得酸性更強。至於「酸性體質生女鹼性體質生男」,更是無稽之談。

酸鹼理論的倡導者利用大眾對健康的渴望和對癌症等疾病的恐懼,大肆推崇偽科學的概念。一些逐利的商家,用這套理論給某些食品包裝上「健康」外衣,加價售賣。這對於普通公眾來說無疑是一次警示。


2、謠言:咖啡含致癌物飲用會致癌

流言:

咖啡中含有致癌化學物質丙烯醯胺,飲用會致癌。

【真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營養與安全系教授陳芳:在對食物進行油炸、烘焙和烤制等高溫加工時,由於食物中的還原糖(比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氨基酸發生反應,而使食物顏色呈現黃色或棕色,並散發出誘人香氣,這個反應被稱為美拉德反應。而食品中還原糖和一種叫天冬醯胺的氨基酸發生美拉德反應時,副產物中就有丙烯醯胺,其產生量受食物原料、加工烹調方式等因素影響差異較大。當焙烤、油炸等加熱過程超過120℃,食品中就會產生丙烯醯胺,且溫度越高、加熱時間越長,產生的量越大。

健康時報記者 寇曉雯 攝

2018年3月底,美國洛杉磯一家法院裁決,幾家知名咖啡公司銷售的咖啡產品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籤,以警告消費者他們出售的咖啡中含有丙烯醯胺。

咖啡之所以被和癌症聯繫在一起,與丙烯醯胺的2A類致癌物身份脫不開關係。按照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分類,丙烯醯胺被列為2A類致癌物。但2A類致癌物的含義是,動物實驗中具有明確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結果還尚未定論。丙烯醯胺雖然可導致大鼠患上多器官腫瘤,但尚缺乏人群流行病學證據表明「通過食物攝入丙烯醯胺與人類某種腫瘤的發生有明顯相關性」,因此其對人類只是具有潛在致癌性。

據《食品與化學品毒物學》期刊2010年刊載的《人類對丙烯醯胺安全膳食攝取量的預估》一文指出,當人體每日每千克體重攝入2.6微克至16微克丙烯醯胺時,就會有罹患癌症的風險。

按此計算,一位體重55公斤的咖啡愛好者,每日丙烯醯胺耐受量為143微克(55×2.6=143)。一杯160毫升黑咖啡,平均的丙烯醯胺含量為0.45微克,他每天至少要喝318杯黑咖啡(143÷0.45=318)才可能產生致癌的風險。所以,普通人每天喝幾杯咖啡,遠不足以達到致癌劑量。


3、謠言:疫苗可以不用接種

流言:

疫苗總「出事」,所有疫苗都不值得信任。而且疫苗其實沒有效果,不接種也沒關係。

【真相】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醫師余文周:每次有問題疫苗事件曝光,「疫苗不需要接種」的輿論都會甚囂塵上。從個體來看,有可能接種無效或者產生副作用,但並不能以此推斷出「打疫苗沒用」。

通過疫苗接種,人類已經消滅了天花,脊髓灰質炎病例減少了99%,白喉等傳染病發病罕見,麻疹、新生兒破傷風等疾病的發病率顯著下降。目前我國之所以能將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兒破傷風控制在較低水平,靠的就是極高的接種率。

健康中國攝影大賽 張濤 攝

不接種疫苗的後果很嚴重。例如未接種乙肝疫苗的新生兒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而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約90%以上將發展成慢性乙肝。如患乙肝後不進行抗病毒治療,其中1/4最終將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接種疫苗的效果有目共睹:1992年前,國內15歲以下人群中乙肝病毒攜帶者比例接近10%,開展計劃免疫接種後,已經下降到3%左右。可見疫苗在對抗疾病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只不過由於疫苗是用來預防疾病而非治療疾病的,它產生的效果不像藥物那樣容易被感覺到。

問題疫苗事件的爆發值得我們保持足夠的警惕,但總體而言,接種疫苗是安全的,並且接種所獲得的收益遠大於可能由其帶來的危害。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因害怕接種到問題疫苗而放棄疫苗接種,只有足夠多的人接種疫苗,才能夠形成廣泛的、有力的防禦。


4、謠言:洗牙對牙齒有害

流言:

洗牙之後牙齦萎縮得更快,牙齒變小變松,牙縫也會變大,所以不要隨意洗牙,會把牙齒洗壞。

【真相】北京協和醫院無痛牙科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景泉:首先要糾正一個誤區,洗牙不是為了美白牙齒,而是去掉牙面的細菌、牙結石、色素等。


5、謠言:家用節能燈致癌還有劇毒

流言:

節能燈泡是誘發多種癌症的超級癌源,其釋放的紫外線會導致皮膚癌,並且含有劇毒物質汞元素。

【真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量子光學專家吳令安:此流言的所謂依據是,美國Live Science曾撰文稱, 「節能燈釋放出來的紫外線輻射可能損害人體皮膚細胞,讓人過早衰老,甚至可能導致致命的皮膚癌。」但文中提到的研究使用的細胞是泡在培養皿里體外培養的皮膚細胞,並不像我們身體上的細胞有表皮的保護。其次,該實驗對皮膚細胞進行了近距離(2.5厘米)、長時間、大輻射量的節能燈照射,這與生活中的實際狀況相差甚遠。


6、謠言:科學家發現人體最大新器官

流言: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遍布人體的新器官——間質。它是人體最大的器官。

【真相】2018年3月27日,美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人體組織中一種新的間質組織結構及其分布》的論文。

美國NBC和CNN新聞採訪了該課題的負責人之一Neil D. Theise(紐約大學醫學院教授),Theise在採訪中提到:「一開始我們覺得間質是個有趣的組織,但是仔細想想它和器官也有些相似之處。我們已經觀察了間質的結構,也正在進一步研究它的功能」。

於是,這兩家新聞媒體提煉了作者的「感覺」和「想像」,分別發布題為《間質: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和《新發現人體最大器官》的頭條新聞,並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新器官」報道狂潮。國內一些媒體和網站將這些新聞觀點翻譯後,更是打出各種搶眼標題。

然而,當仔細閱讀過論文原文後,會發現無論是題目還是正文,通篇找不到新器官(New organ)的說法。


7、謠言:北極32℃高溫將導致北極熊滅絕

流言:

北極32℃的高溫導致冰川迅速融化,北極熊不得不跋涉更遠的距離尋找食物。至少從本世紀初開始,這個距離已經超過了北極熊體力所能支撐的範圍,它們最終的結局,是溺死在海中,或者餓死在無冰的環境里。

【真相】國家動物博物館高級工程師張勁碩:32℃的北極顯然和人們印象中白雪皚皚的景象差異巨大。「北極」其實包括的範圍很大,從北極圈到北極點,南北跨越20多個緯度(直線距離2600多公里)。北極地區也不是我們平素所想像的,一進入北極圈就是冰天雪地。北極圈裡也有茂密的森林和開滿鮮花的苔原,有很大的城市,有牧場和農莊。所以說很多人混淆了一個概念,一說北極就認為是北冰洋的浮冰區,那裡如果達到32℃的話,當然是很可怕的。

目前北極熊的數量約有26000隻,分成19個種群。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的評估是,這19個種群里有1個在增長,3個在衰退,6個趨勢穩定,剩下9個數據不足。關於北極熊的數量,根據北極熊研究和保護領域最權威的加拿大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機構發表的2018年北極熊數量和趨勢預測地圖,截至2018年7月的數據預測來看,總體來說,北極熊數量在2018年展望為「穩定到上漲」。所以,說北極熊「正在滅絕」並不準確。

氣候與環境的變化牽動著全球的「神經」,滅種危機雖尚未到來,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漠視環境發出的警告。畢竟,北極熊只有一個北極,而人類也只有一個地球。


8、謠言:室外能見度低都是重污染惹的禍

流言:

2018年7月底8月初,北京城大氣能見度很低,肯定又是遇到重污染了。凡是能見度低,就是重污染惹的禍,二者之間是可以畫等號的。

【真相】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桂海林:能見度是指視力正常的人能將目標物從背景中識別出來的最大距離,單位是米或者公里。能見度越高,我們看遠處的東西越通透,反之則看不清楚。

能見度高低主要受四個方面因素影響:顆粒物濃度、化學成分、相對濕度、太陽輻射。我們常說的「空氣質量」只代表顆粒物濃度。夏季「桑拿天」濕度較大,就像洗完澡後的衛生間充滿水汽,對陽光散射作用明顯增強,導致光線投入到人眼中的量減少,所以能見度降低,從視覺上,這和顆粒物濃度高導致的污染天氣很像,所以會容易被誤認為「空氣質量重污染」。

來源:健康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道 的精彩文章:

超兇險!這種不是腫瘤的「瘤」,堪稱人體的「不定時炸彈」!
冬季用加濕器的親們,小心「加濕性肺炎」盯上你!

TAG:大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