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何為中醫藥事業輸送「精兵良將」?省政協委員張勇建議中醫院校設立國學院 加強傳統文化功底

如何為中醫藥事業輸送「精兵良將」?省政協委員張勇建議中醫院校設立國學院 加強傳統文化功底

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攝影 紀陳傑

中醫正迎來一個大放異彩的時代,面對健康挑戰,中醫可以發揮其獨特優勢。但現實是,中醫藥人才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老百姓呼喚更多名中醫的出現。

如何緩解這種局面,為中醫藥事業輸送「精兵良將」?四川省政協委員、國家級名中醫張勇認為,在高等教育和師承教育中,當遵循中醫藥人才培養規律,其中關鍵便是培養人才的中醫思維。

關鍵之一:堅定文化自信

成立國學院 增加經典課程課時

「中醫高等教育的當務之急是樹立高度文化自信。」張勇表示,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中醫思維的培養必須建立在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上。

「中醫高校培養人才的方式可以借鑒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經驗。」此前,北京中醫藥大學成立了國學院,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傳統文化,張勇認為這在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方面給出了一個好的示範,「我們四川的中醫院校也成立國學院,以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功底。」

作為研究中醫藥古籍語言和文化現象的一門學科,醫古文是中醫藥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張勇特別提到應當對醫古文給予足夠重視。「高校教育中,可通過醫古文考試代替英語考試而獲得學位,同時增加經典課程的課時,如《黃帝內經》、《傷寒論》這類經典著作。」

如何對傳統對中醫藥文化進行創新?張勇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背離中醫理論,把中醫的腳穿進西醫的鞋,削足適履肯定不行,但如果為我們的腳配一雙現代鞋子,我們就極有可能搞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為此,他建議應當加強中醫基礎理論和核心理論研究,力爭用現代科學語言來闡述中醫藥治病的機理。

關鍵之二:注重臨床療效

以具體案例闡釋癥結

培養中醫藥人才,歸根到底是為人們健康服務,這也是評判中醫是否科學的關鍵所在。張勇認為,在提高中醫地臨床療效中,重視案例的闡釋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

「中醫是一個實踐醫學,病尤重辯證施治,許多臨床經驗是可以重複的。」張勇以治療咳嗽為例介紹道,風、寒、暑、濕、燥、火都能引起咳嗽,咳嗽是乾咳還是有痰?咳嗽的聲音是洪亮還是沉悶?這些都在提示著咳嗽的不同類型。如若將其中特徵一一闡釋給學生聽了,學生的中醫藥思維也就慢慢培養起來了,「中醫思維有了,臨床治病就能得心應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世界第一、首獲大滿貫和最受歡迎,哈勒普「開掛」了?
這場聖誕巡遊 蘭博基尼Urus和它的「爺爺」都來了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