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大國俱樂部入場券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大國俱樂部入場券

文 | 洪三宇

「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鄧小平

1984年于敏與鄧榢先(左)在核試驗基地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 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 年4月24 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在宇宙中唱響了「東方紅」歌曲……「兩彈一星」工程的成功,同樣大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據統計,從1949 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 1964 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試驗第一顆原子彈之前,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總共有50個,而在此之後到1972年底這不到8年的時間內,就有43個國家與中國建交。

實際上,羅布泊蘑菇雲一起,白宮情報局局長卡爾就向約翰遜總統報告說:「那些國家正在討論說現在應該接受中國加入聯合國。」毫不誇張地說,在這個世界上,極少數大國憑藉核威懾到處橫行。而中國手中有了核威懾力量,他們應付起來就怕幾分,中國在國際上說話,他們就得有所考慮。他們要想侵略中國,應得考慮嚴重的後果。就像美國《國家評論》雜誌所警告的那樣「儘管中國目前還沒有洲際導彈,但它已經能夠利用轟炸能在亞洲各地投擲原子彈」,「甚至在今天,一隻攜帶一顆中國的原子彈的船隻可以駛進新奧爾良、舊金山、紐約或倫敦的港口……」美國著名的智庫——蘭德公司在一份報告中坦率承認:「中國已經擁有足以阻嚇美蘇的核反擊力量,中國在世界主要國家中,佔據著非常獨特的位置。因此,不能拿衡量一般國家力量的尺度看中國,中國對國際的影響超過了他們的實際力量。」

于敏在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發言

美國人承認,中國掌握原子彈技術在軍事上具有民族性的開創意義,「一個非白人的國家第一次打開了軍事技術中的一些最深奧的秘密。中國人已插足於一個過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進入的領域。」美國甚至認為「這顆炸彈更多的是一個心理武器,而不是一個軍事武器,它將使中國獲得一個核國家的形象和在亞洲增加威信。亞洲那些多少已經依附它的人,將更加依附於它,那些害怕它的人,例如南越人、泰國人將更加害怕」。日本官員也不得不承認:「中國進入排外的核『俱樂部』就使北京獲得了亞洲第一大國的稱號,現在將難於繼續把共產黨中國排除出國際大家庭。」

事後看來,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在一夜之間為中國贏得了歷史的機遇。不到一年時間,1965年美蘇兩個超級核大國,便迫不及待地想要限制中國的影響力,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草案,1968年6月聯大核准該條約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條約主要內容是:核國家保證不直接或間接地把核武器轉讓給非核國家,不援助非核國家製造核武器;非核國家保證不製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間接地接受其他國家的核武器轉讓,不尋求或接受製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別國提供這種援助;停止核軍備競賽,推動核裁軍;把和平核設施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保障之下,並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術合作。條約所稱的「有核武器國家」系指在1967年1月1日前製造並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的國家,允許保留核武器。因此,在此之後先後進行過核試驗的印度、巴基斯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國都不被承認為「核國家」。也就是說,1964年10月16日中國西部戈壁荒灘上的一聲巨響,使一個當時仍然貧弱的國家與兩個「超級大國」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成為「核俱樂部」與「大國俱樂部」的平等成員。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海軍是在何時趕超清政府的?清政府最初的海軍戰略目標就錯了
李德到底參加黎平會議了沒?不但參加了,還被毛主席憤然回懟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