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封建統治者為什麼鍾情於儒教,僅僅是為了維護統治嗎?

封建統治者為什麼鍾情於儒教,僅僅是為了維護統治嗎?

要說起來儒教,大家一定會想到「維護封建統治,鞏固專制統治」等DISS系列,從五四運動以來,對於儒教的批判可以說是一波接著一波,一浪高過一浪。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開放,對於儒教的認知逐漸趨於理智客觀,但仍不乏貶低。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儒教何以成為中國古代國之名教,它真的沒有可取之處嗎?

封建統治者為什麼鍾情於儒教,僅僅是為了維護統治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儒教成為國家指導思想是起源於漢武帝,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家思想奉為天下正宗,從此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歸於沒落,儒家思想在以後兩年多年的歷史中成為思想界唯一的主幹。

對於儒教,歷史上頗多非議,無非是認為其「束縛人心,禁錮思想,維護專制統治,阻礙社會發展」。

這種非議如果用在近代以來,還情有可原,但是如果不顧歷史背景,將儒教全盤否定,就有點過分了。

客觀的說,漢武帝選擇儒教並非偶然,也不是單純的為了維護所謂的封建統治,這裡面是有深刻的歷史和社會原因的。

封建統治者為什麼鍾情於儒教,僅僅是為了維護統治嗎?

先秦時代百家爭鳴,以儒墨道法名雜兵縱橫等家最為著名,秦始皇焚書坑儒,對於儒生十分反感。

但是,一生服膺法家思想的秦始皇卻三世亡國。

到了漢代,漢初以黃老理論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獲得了不錯的效果,此時的社會輿論十分寬鬆,先秦時代的百家爭鳴又再度開始呈現。

然而,漢武帝時代這一切改變了。

漢武帝本身是一位大有為的君主,這是他開始進行思想變革的個人原因。除了個人原因,當時的國情和社會狀態,才是促使漢武帝改革思想界的最終決定力量。

封建統治者為什麼鍾情於儒教,僅僅是為了維護統治嗎?

漢朝在經過了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後,社會經濟繁榮,國家富強,這個時候再實行過去那一套「自由社會」已經不合時宜。

七國之亂的情況是自由社會的崩潰前奏,而外敵匈奴的威脅則是自由社會的心腹之患,為了應對內部和外部的危急,漢武帝迫切需要一種強力而積極的思想。

秦朝的失敗已經證明,單純的法家是無法長治久安的。漢初的無為而治走到了盡頭,也證明單純的道家思想也不行。墨家組織度高,但是革命性太強,難以駕馭。其它各派要麼流於形式,要麼醉心學術,都不適合作為國家指導思想。

唯有儒家思想,既有君臣禮儀,又有積極入世的意義,最合適在封建王朝下作為主流思想推廣。

事實證明,漢武帝的選擇是正確的,自漢武帝樹立儒教開始,中國歷代皆以儒教立國,兩千年源流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儒教敬天畏人,忠君報國,積極入世,胸懷天下,樸素務實,不卑不亢的氣質,實際上就是中國人的氣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認真胡扯 的精彩文章:

阿育王曾經派僧人到中國,但是被秦始皇扣留,最後發生了什麼
佛法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看看佛祖是如何說的,出乎你的意料

TAG:認真胡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