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新生嬰兒最常見的四種病,醫生列出護理方法,很實用

新生嬰兒最常見的四種病,醫生列出護理方法,很實用

文 | 幸孕姐

新生兒身體各器官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免疫力較差,所以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生病的次數會相對而言比較頻繁。兒科醫生列出了新生兒常見疾病清單,並給出了對應的護理建議,希望能給爸爸媽媽一些幫助——

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1、腹瀉

這是0~1歲的新生兒中最常見的疾病,主要是因為這一階段,寶寶的腸胃還比較嬌嫩,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量較少,無法適應攝入食物突然發生質和量的變化,加之嬰幼兒體內的水代謝旺盛,很容易出現體液紊亂,所以一旦遭受到細菌感染或者餵養的方式不當等,均可能引起腹瀉。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寶寶身體脫水或者體內電解質紊亂。

護理建議:寶媽在挑選輔食時要注意從米湯、粥、麵條等易消化的食物慢慢過渡到正常飲食,讓寶寶的腸胃有一個過渡期,才能最大程度上預防腹瀉;如果已經腹瀉並伴隨著嘔吐,建議暫時禁食4~6小時(不禁水),讓腸胃排空,然後再繼續餵食,遵循著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則。

2、佝僂病

多見於早產兒,由於媽媽在妊娠期間沒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導致寶寶出生後體內儲備不足,加之胎兒體內80%的維生素D都是在孕28周以後才完成的,早產兒就失去了這個儲存維生素D的最佳時期,所以在出生後比較容易患上佝僂病。

此病不僅會影響新生兒的骨骼發育,將來出現O型腿、X型腿、雞胸等,還可能會誘發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疾病。

護理建議:根據《兒童微量營養素缺乏防治建議》:早產或者低出生體重的幼兒,出生後應該加強體內維生素D補充劑量,建議800~1000國際單位/天,3個月以後調至呈400國際單位/天,此後還可以多帶寶寶晒晒太陽,促進其維生素D的合成。

3、新生兒黃疸

是出生28天以內的新生兒出現的一種常見疾病,臨床上有85%左右的足月兒或者早產兒會在出生後的7天左右陸續出生。

由於新生兒體內的肝臟功能還未發育成熟,在剛出生的一段時間內,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大幅上升,但肝臟無法順利將膽紅素給代謝掉,從而在寶寶體內堆積,一旦超標,就會出現黃疸。

護理建議:生理性黃疸(顏色呈淡黃色,只在面部和上半身出現),足月兒一般可以自行消退,不用特別的護理,早產兒可以選擇去醫院照藍光;病理性黃疸(顏色呈深黃色,可能會波及全身),建議及時就醫,以免膽紅素的濃度超標,損傷腦細胞,可能會造成腦癱。

4、皮膚病

由於寶寶的皮膚比較嬌嫩,容易受到刺激,所以可能會出現濕疹、紅疹、皮炎等皮膚疾病,需要父母小心護理,尤其是在冬季,氣候乾燥,患病的幾率更高。

護理建議:在秋冬季節,減少孩子洗澡的頻率,一周三次左右即可,且注意挑選溫和無刺激的沐浴產品,沐浴後可以塗抹一些保濕、無刺激的護理液、面霜、身體乳等。(ly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孕晚期,當胎動在這個部位,就是胎兒入盆了,一般24小時內發動
吼孩子危害到底有多大?頂級專家11年研究報告發布!扎心

TAG:母嬰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