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什麼樣的藝術作品無處不在,但又總不被人察覺?

什麼樣的藝術作品無處不在,但又總不被人察覺?

第二自然(d2ziran.com)

是一個專屬匠人的推廣平台

Agnes Denes, 《樹山——存活著的時空膠囊——11000顆樹,11000人,400年》1992–96。作品來源於書籍《Destination Art》。

最近,著名的藝術書籍出版商Phaidon,出版了一本名為《Destination Art》的新書,內容包括分散在全球60個國家和300個城市,關於340位藝術家的500件當代藝術作品。包括各種壁畫,雕塑,聲音裝置等等。

《Destination Art》

聽上去好像沒什麼吸引人的?這些作品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們都是位於戶外的,公共藝術作品

與集體居住在博物館和美術館的藝術品不同,公共藝術作品總是散落在各處,難以整合。有些作品在你即將前往的城市,又有些其實悄悄藏在你家附近。

珍妮特·艾契曼Janet Echelman, 《她的秘密是耐心》, 2009, Civic Space Park, 424 North Central Avenue,作品來源於書籍《Destination Art》。

內森·克林Nathan Coley, 《這裡不會有奇蹟》2006, 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 of Modern Art, 作品來源於書籍《Destination Art》

公共藝術,顧名思義,就是公共的藝術,也可以理解為發生在公共空間里的藝術,或是面向公共的藝術,抑或是探討公共和藝術關係的藝術。

公共藝術最早最早要追溯到古希臘雅典的廣場,那時,大型廣場公共建築的出現,使得藝術有了開放性、更民主,民眾可以更多的去參與。

Yayoi Kusama草間彌生, 《點的痴迷》, 松本市美術館2012, Japan. 作品來源於書籍《Destination Art》

Gianni Motti, 《成功與失敗》, 2014, Domaine du Muy, 83 chemin des Leonards, 83490 Le Muy, France。作品來源於書籍《Destination Art》

早期的公共藝術可以理解為一些城市紀念碑,公共場所的壁畫,雕塑等等。

而現代意義的「公共藝術」誕生在二戰之後,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政府提出的「公共藝術的百分比計劃」,藝術作品走出尋常展示的場所:美術館,畫廊亦或家庭等私人場所,走上了街道,廣場,車站,與人們公共分享藝術的美妙與快樂,藝術家們在創作時也開始更多的考量場所的問題,環境的問題,城市歷史與文化的問題。「公共藝術」一詞便由此應運而生。

克拉姆·莫頓,《紀念碑32號 混亂小築》(Monument #32 Helter Shelter),2018,悉尼。作品來源於 UAP(Urban Art Projects)2018年終公共藝術榜單

徐道獲,《橋屋》(Bridging Home),2018,倫敦。作品來源於 UAP(Urban Art Projects)2018年終公共藝術榜單

公共藝術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藝術概念,其最根本特性是公共性,強調藝術的開放性,強調公眾的廣泛參與。它的表現手段不限,但是它的核心價值觀是讓藝術回歸於公眾、回歸於社會、回歸於日常,體現了交流共享的態度。

這些獨特的藝術符號為城市帶來嶄新的面貌,隨後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融入城市的公共景觀中,它變成了一承載城市內在氣質的媒介,這座城市的過往與前程都與它息息相關,以及城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人,人在此經此境與它發生的連接,都被一一記錄在史書里,新聞報道,文藝作品,以及人們的記憶,甚至新一代的基因里。慢慢的,一座新建立的公共藝術作品與當地的文化合為一體。

多蘿西·伊安諾,《我站在金門口,高舉起自由的燈火》(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2018,紐約。作品來源於 UAP(Urban Art Projects)2018年終公共藝術榜單

克里斯托與珍妮-克勞德,《倫敦馬斯塔巴》(The London Mastaba),2016—2018。作品來源於 UAP(Urban Art Projects)2018年終公共藝術榜單

當我們在公共空間展示主題或某一個問題的意識時,隨即產生公共藝術、並開始與公眾產生交互,介入、干擾、干預、引導,都被用來表達我們身處公共空間里的反應。我們的身體行為媒介都將與空間產生關係。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海峽屋》(Fjordenhus),丹麥瓦埃勒峽灣。作品來源於 UAP(Urban Art Projects)2018年終公共藝術榜單

陶巴·奧爾巴赫,《分流》(Flow Separation),2018,紐約。作品來源於 UAP(Urban Art Projects)2018年終公共藝術榜單

相比一般藝術品單純的尋求美學的創造性,公共藝術的構成要複雜的多,從歷史上來看,公共藝術的「公共性」一直都要大於「藝術性」。

草間彌生作品《花開妻有》

作品來源: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

然而如果說因為公共藝術的「公共性」折損了它的「藝術性」,這顯然是對公共藝術的一種誤讀。藝術家創作公共藝術是一個挑戰,但隨後這個挑戰也會成為禮物。

阿尼什·卡普爾(Anish Kapoor),《雲門》圖片來源:chicago.suntimes

很多大型藝術作品戶外氣質非常吻合,比如一個人成就一座城的高迪,他那充滿童話與魔幻色彩的馬賽克陶瓷拼貼建築只有廣袤的空間才可以承載;比如布爾喬亞有名的蜘蛛,坐落在擁擠的廣場上或是清遠的山水間是完全不同的體驗,這種感受跟你在龍美術館掏250塊錢是完全不同的。

露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 《蜘蛛》Crouching Spider, 2003, 作品來源於書籍《Destination Art》

公共藝術的魅力在於,它不會在密封的空間里成為遊客欣賞的眾多數之一,而是完全舒展於戶外空間,藝術作品本身的魅力城市文化將打包呈現給你。近年來,人們對於公共藝術的重視更甚,不只是存在於車站,廣場等空間,他們有的藏匿於城市街角,有的走入人跡罕至的鄉村。這讓更多文明的細節得以被發現與被重視。如果有心留意,也許他們就在下一個轉角等著你。

卡塔琳娜·弗里茨(Katharina Fritsch)為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第四基座項目創作的作品《公雞》,圖片來源:創意時代、西岸藝術設計博覽會

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被包圍的島嶼》,圖片來源:christojeanneclaude.net

編輯|醬油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作者所有

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不走散教程看過來,

星標置頂 第二自然,就不會錯過我們的推送消息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自然 的精彩文章:

不是每座海島都只能出現在婚紗照里
給我一條毯子,還你整個銀河系和萌神皮卡丘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