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海的飲食特色

上海的飲食特色

香港的元朗,有一種飯菜,是將手指長的鮮蝦,拌上蔥姜作料,鋪在飯上,一同上籠蒸。這使人想到勞作的人們,從田裡回家,正好飯熟蝦香,連籠端上桌,刨開面上通紅的蝦,挖底下的米飯盛了滿碗,大口大口就著蝦吃將起來。還有一種湯菜,先是一盆稠厚得起膠的湯,然後是一盤堆尖了的湯渣:雞肉雞骨,鴨肉鴨骨,豬肉豬骨,魚肉魚骨,藥材,根蕨類菜蔬,一律酥爛,入口即化。也是勞作的下飯。早起便一古腦兒下了鍋,添滿水,柴灶里填了禾草猛燒,燒到鍋沸鼎開,再將火偃滅,煨燜著,等正午田裡歸來,湯和菜都有了。

上海的飲食特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台北的淡水,一入街便見「鐵蛋」的招牌,大大小小。所謂「鐵蛋」,原來就是雞蛋,不知用何秘方醬作,風乾,最後收縮成鵪鶉蛋大小,尤其是蛋白一層,鐵硬。顯然是天氣潮熱的地方保存食物的方法,也能看出勤儉刻苦的人們操持家務的情景。

這些吃食真和上海的有點像呢!上海本幫菜,從來不入系,亦不上桌面。那多是濃油赤醬的下飯,供出了大汗的勞力們補充體力。凡見有精緻的吃法,考究起來,大約無一不是來自蘇、錫、川、揚等外幫。上海城隍廟的「老飯店」,專是經營本幫菜,其中有一味,紅燒大腸,肥膩極了,是上海菜的至味。上海人的嗜味厚,應也有著儲藏的考慮。處於江南的梅雨帶,食物的變質是經常的事情,食物的豐和匱又不均,所以要有存物的本領。從口味來看,上海人亦是性情粗放,以勞動為本。

這還體現在上海的語言方面,上海話是相當粗魯的語言。它沒有敬語,如北方話里的「您」,它沒有,老少尊卑統稱你為「儂」。「勞駕」這類詞也沒有,至多說「幫幫忙」,又變得流氣了。人去世,不論是仇家的,親家的,一律為「死掉了」,聽起來像罵人。一些禮節性的說法,其實也多是從書面語上搬過來的,而非本來就有。如我這樣,少年時到中原地區插隊落戶,十分驚訝的是,那些生活簡樸的農人竟擁有著如此文雅的言辭。他們稱人父母,必綴上「大人」二字。有人敬煙,回說不吸,然後是「別累手了」。「死」字是決不可出口的,天壽之年要說「老」了,夭折則是「壞」了,移屍要說:請走了。罵人話里都含著禮數,比如罵人心急慌忙,罵的是:趕什麼?謝吊啊!

上海的飲食特色

我私下以為,看哪種語言好,就看這語言里出的戲種好不好。比如,四川的川劇,就是個大劇種,從它豐富生動的表現,可看出四川話的潑和俏。廣東的粵劇,則有古韻,幽深得很,粵語里就有著這樣既朴又華的宋遺風。徽班晉京,宮廷化和北地化了,與北京語對相教化得堂皇,正直,大道朝天,老舍先生贊它是「清脆的」,大約是說它音節的純凈和有格律。而戲曲的韻白又多是中州調,是大唐之音,照映著洛陽的牡丹。從河南豫劇看,豫音實是鏗鏘響亮,而且內含婉轉,只是近代這地方荒蕪了,言語便染了粗蠻相。沒聽過秦腔,但看過一齣電視連續劇,表演西安地方一個大案,劇中人物均操西安語,就為了聽這個,一集一集看下去。就覺得這話好聽,是北音,可卻柔極了,字和字之間,有舒緩的拖腔,用字又那麼斯文。聽這語音,此地便可建都,而且是大朝廷的都,有帝王氣象。

上海地方戲,叫滬劇,說唱小調漸變成的市民戲種。唱一段,說一段,並無嚴格的陳式,唱腔亦極單調,是戲曲里的文明戲。最適合西裝旗袍劇,客堂、廂房、亭子間里的男女情怨,流短蜚長。不是說小戲種就不好,小戲種的好是好在朴,就是民間性。像黃梅戲,有一股村情,《女駙馬》,鄉里人說朝廷故事,流露的是人情之常。滬劇且又俗了。不過,上海還有一個戲種,我倒更情願它做代表,就是滑稽戲。它是裸露的粗鄙,反是天真了。那熱蓬蓬的現世的慾望和性情,很見精神。我插隊的地方叫五河,有五條河交匯流過,水產頗豐。可是,在上海人來到之前,品種卻很簡單。比如螃蟹,無人問津。上海人一到,螃蟹一下子變成寶,自五分一斤漲到五角一斤。上海人的吃勁,如上海話說,「急吼吼」的。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一定是上海人,多少有一點窮極潦倒的狼狽相。不像魯菜那系的,講的是一百年、二百年的老湯,多麼深的火候淵源!

上海的飲食特色

這就又說到吃上面了,去過山西,那方食譜顯現的是富足優渥的衣食飽暖。不說菜,單是麵食,就有無數種類與款式,品格特別正。不是講究味鮮,「鮮」是幽微的氣息,而是「香」,質樸而健康的脾胃。定是晉商的享受格調,與其時的資源有關,豐厚。看那應縣的木塔,全是寬、厚、長的板子搭成,疏枝闊葉,卻結實得多少代不朽,不搖,不動。於是,商人們便手筆大,吃起來也是寬街大路,正味。揚州的鹽商口味就要促狹多了,也是地理關係,山水曲折,風情也多是微妙,又多是暴富,就輕佻些。聽故事說,有一鹽商,每日早餐是兩個雞蛋,可這雞蛋不是一般的雞蛋,是餵食人蔘的母雞所下,值一兩銀子一個。還有那乾絲,一塊豆腐,橫刀豎刀,劃成千絲萬縷,可不是折騰死人?

上海的飲食特色

上海的吃食,究其底是魚肉菜蔬,大路貨,油鹽醬醋,大路作料,緊火慢火地燒就,是粗作人的口味。也是因其沒根基,就比較善於融會貫通,到了近代,開放的勢所必然,各路菜肴到此盛大集合,是國際嘉年會的前台。要到後台,走入各家朝了後弄的灶披間,準保是雪裡蕻炒肉絲、蔥烤鯽魚、水筍燒肉,濃油赤醬的風格,是上海這城市的草根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呂麗萍:朋友都認為我傻乎乎
許戈輝與《名人面對面》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