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宇與張達明抱頭痛哭,中年男人到底多苦?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吐槽電影院
最新大片,最辣影評,每晚搶先看
上周末,院長辦了兩場特殊的觀影活動。
一場在杭州——
主創張達明空降現場,和大家暢聊電影細節和幕後秘辛,以及生活中如何解壓、拯救「蕉綠」。
一場在南京——
不少觀眾帶上自己的父母一起前來看電影。
現場瀰漫著親情暖意。
互動的主題不同,選擇的觀眾群體不同,但大家的觀影感受卻近乎一致:
真實、草根、看到了「同款壓力」、
笑中帶淚
。
還有人說,又一次在別人的故事裡流下自己的眼淚。
其實,壓力和親情,都是這部電影的精神母題——
《家和萬事驚》
上映日期:1月18日
對於看港片長大的人來說,能在歲末看到這麼「純」的港式喜劇,絕對是個驚喜。
故事設定略有些荒誕,骨子裡和細節處卻是現實主義。
片中每個角色身上,也都有我們自己或者身邊人的投射。
盧偉文
(吳鎮宇 飾)
,一個「壓力山大」的中年男人。
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三代五口人靠他一個人掙錢吃飯。
住的是舊樓蝸居,房貸要還35年。
生活中時時刻刻秉持一個標準:
省錢。
因為錢少住所小,還有鄰居和工作等煩心事……一家人摩擦不斷,架吵不停。
他們生活唯一的慰藉,就是窗口看出去的那一小塊海景。
望著遙遠的海景,彷彿一切嘈雜都消失了。
直到有一天,對面天台突然出現一塊巨大的廣告牌。
醜陋的廣告把海景擋得一乾二淨。
一家人發出驚恐的尖叫。
他們找到廣告牌的主人王小財
(古天樂飾)
,對方卻不以為然。
隨著焦慮與憤怒不斷升級,平日爭吵不斷的一家人也團結起來,為了保衛「海景房」展開瘋狂的計劃……
看似簡單又好笑的劇情,看的過程中卻不斷感到扎心。
仔細一想,盧偉文一家的矛盾衝突,不正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會遭遇的難題嗎?
身背幾十年房貸,還只能住著環境不好的小房子;
鄰居沒有公德心,又是剁豬肉又是老煙槍;
住在對面天台的男人,為了一己私利毀掉別人的幸福源泉;
投訴無門,政府部門辦事互相「踢皮球」,排期排到天荒地老;
……
生活雞飛狗跳。本來還有一方海景能當避風港,奈何醜陋的廣告牌一出,把這心靈港灣直接敲碎了。
於是原本被暫時掩蓋的煩惱矛盾全被挖了出來,並且進一步被激化。
一家人被逼著去面對,去解決。
而這解決過程中的窒息暴躁,又全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兒逼出來的,分外接地氣,讓觀眾感同身受。
就像前面說的,在別人的故事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片中最安靜也最扎心的一段情節,莫過於這段父子談心——
夜幕降臨,盧偉文推著年邁的老父
(張達明 飾)
在橋邊散步。
乍一看,像是難得的父子溫情的時刻。
然而下一刻,彷彿再也承受不住了一般,盧偉文彎下身軀,摟著父親,哭得像一個孩子。
「
我撐不住了
。」
他說。
簡單一句話,飽含深深的疲憊和絕望,讓人心有戚戚。
盧偉文表面看來兒女雙全、事業家庭雙豐收,但事實上,全家的重擔都在他一人肩頭。
父親患有重病需要照料。
子女都叛逆,一個想做歌手卻找不到工作,一個在學校常被老師罵。
妻子從班花變成了去菜市場跟人吵架的師奶。
……
誇張的省錢方法還要用上20年,才能還完房貸。
太忙、太累、太煩心了。可盧文偉只能拚命壓抑自己,做一個有擔當的兒子、父親、丈夫。
家裡家外,他都極盡謙卑耐心,不斷以樂觀積極的態度調和各種矛盾。
可誰知飛來一塊廣告牌,把他強撐起的人生徹底壓垮。
何其心酸,又何其諷刺。
身為一家之主,「撐不住了」這種話從他嘴裡吐出來,會為本就堪堪支撐的家蒙上更濃重的陰影。
所以只有在城市偏僻的角落,在自己的父親面前,他才敢袒露自己的脆弱與無助。
這對一個男人來說,是拋下所有自尊才做出的決定啊。
最近網上流行一句話:
成年容易,成年人很難
。但我想,要是把「成年人」這個定義繼續劃分,中年男性的「難」,絕對是地獄級別的。
與盧偉文同樣境況的中年男人,在現實中不也是隨處可見嗎?
父母退休,正值老年病找上門來的年齡;有了孩子,要擔憂他們的教育和成長;妻子的情緒也得考慮到。
工作期間,既要賣力保住飯碗,又要顧好與老闆同事間的人際關係;回到家,還要竭力展示出輕鬆的樣子不讓家人擔心。
那麼多壓力和疲憊,只能自己一個人咀嚼消化。
盧偉文至少還曾擁有過一片海景,可以排解心情。但現實中的更多人,連一片美麗的景色都無法擁有。
就連貪婪自私的林小財,也有心酸難堪的壓力。
據斯坦福心理學家的調查研究顯示,人的一生中,中年時期也是幸福感最低的時期:
「幸福感」U型曲線圖
研究表明,在中年期間,中年人兩頭都是失望。
一方面,自己的生活不如年輕時所預期的,另一方面,自己對未來的生活期望又很低。
中年人對生活的滿意度不斷下降,但是他們的期望值也在不斷下降,這樣一來,焦慮情緒自然佔據上風。
怪不得常有人調侃中年男人容易禿頭,每天背負這麼多負面情緒,能不頭禿嘛!
血濃於水。
兒子這麼難,父親怎麼可能不心疼?
於是,盧偉文眼淚落下後,驚人的一幕出現了——
身患腿疾的父親猛地起身,想從橋上一躍而下,用自己的死為家裡減輕負擔。
但盧偉文拽住了他,狠狠將他按回了輪椅上。
面對父親崩潰般的逼問,盧偉文也陷入奔潰。
他吼叫著解釋道,不能跳不能跳,因為四周都有攝像頭,他會因此坐牢啊!!
沒有煽情的父子相擁,也沒有感人的相互鼓勵,盧偉文的話像一根針,狠狠扎進每個人的心底。
這樣的反應實在是
既荒誕、又真實
。父慈子孝是真,生活的重壓也是真,被逼到盡頭走投無路的崩潰也是真。
在撐不下去的時刻,兒子不再依賴窗外的海景,而是緊緊抱住自己的父親,跟他抱怨示弱。
那一刻,他不再是背負所有壓力的中年男人,而是一個無助的孩子。
父親也像以前無數次那樣,將孩子擁在懷裡,用自己的方式為他遮風避雨,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心甘情願……
二人抱頭痛哭,紛飛的眼淚里裹挾著滿滿的無奈與深愛。
看完電影,院長印象最深的就是
父子相擁的眼淚
。一方面,盧偉文的遭遇能喚起很多人的共鳴;另一方面,他與父親的關係又會令人投射自身。
在中國孩子的成長中,相比母親,父親似乎總是更沉默寡言的那一個。
他們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別說傾訴愛意。
他們常常忙得不沾家,看到孩子也說不上幾句話,頂多問問工作或學業,隨後又是一陣沉默。
久而久之,父親與子女之間就隔了層看不見的薄膜,既親密,又生疏。
但實際上,如果你遇到難處了就會發現,父親總是站在你背後的靠山。
就像片中張達明飾演的父親那樣——他不是一無是處的病人,而是讓全家人團結在一起的軍師。
有什麼問題,全家人總習慣性地找他尋求解決方案。
當你長大、獨立自主了,又會發現,原來一個人在職場打拚是那麼艱難。
那父親是要付出多少辛苦努力,才換來家庭的幸福安穩呢?
兒時,你看不到風雨,是因為父親的脊背已被風雨打濕;長大後,你終於嘗到父親吃過的苦,於是也學會了默默承受。
這一代代的沉默與堅定,正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最深沉的親情。
影片里有一首廣東兒歌,一家人唱了很多次。
歌詞是這樣的:
一枝竹仔可易折彎,幾枝竹一紮斷折難。
孤獨實太慘,團結方可免禍患。
這是爺爺教給父親,父親又繼續傳唱下去。
歌中唱出最樸實的道理,其實正是人生存的真諦。
獨木難支,但只要一家人團結,什麼難關都可以慢慢闖過去。
千萬別放棄啊。
值得一提的是,《家和萬事驚》改編自張達明1993年的作品《亞Dum一家看海的日子》。
這個劇本曾獲得香港演藝發展局頒出的
傑出創作劇本大獎冠軍
。十多年過去了,劇本改編成舞台劇,又拍成電影,其中反映的社會現象和濃濃情感一點都未過時,可見張達明對生活的洞察力以及對情感的敏銳度之高。
出道至今,這位以喜劇形象脫穎而出的電影人,為無數觀眾帶來了歡樂。
《大內密探零零發》中的皇帝,《狀王宋世傑》中的宋世傑,《買兇拍人》中的導演阿全……
他在銀幕上留下許多經典角色。
《大內密探零零發》
《買兇拍人》
然而,戲中困頓頻出的是盧偉文;戲外,面對中年危機和人生難題的則是張達明。
2012年,張達明被確診罹患癌症。
他花盡畢生積蓄進行治療,為了不拖累妻子,他甚至選擇與對方離婚。
這樣的選擇,與電影中甘願自殺換取兒子一家幸福生活的父親何其相似。
幸好,經過治療,張明達恢復健康,且狀態頗佳,已經重返工作舞台。
這次拍攝《家和萬事驚》,從導演邱禮濤,到演員吳鎮宇、袁詠儀、古天樂,都是他的好友。
可以說,張達明所承受的磨難,比盧偉文只多不少。
影片開機後不久,他還曾因為扮相原因,傳出過「張達明被病魔摧殘衰老至此」的烏龍新聞。
對於這種事,張達明卻頗有娛樂精神。
他對媒體笑稱,對抗病魔的經歷讓自己化衰老妝都不需要畫頸紋。
當然,電影中那副眼神迷離、舉手投足哆哆嗦嗦的虛弱老人樣,可真的是全靠演技,跟妝容無關了。
我想,大概也只有這樣現實中的經歷過的大起大落,人情冷暖,卻始終抱有樂觀與希望的人,才能夠寫出如此真實辛辣又不乏笑點的劇本吧。
影片內,盧偉文最終和家人團結在一起;影片外,張達明與妻子兒女感情依舊,生活也在繼續。
這樣的互文,讓人感覺到一絲溫暖和放鬆。
這也是影片本身傳遞的精神力量。
還記得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里有段對白:
瑪蒂爾達問里昂:
生活是否永遠艱辛?還是僅僅童年才如此?
里昂的回答是,總是如此。
是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意想不到的艱難險阻。
但要知道,在你身後也一直有人在默默支撐。
也許,家和萬事興只是美好的願景;但只要家和,萬事總會有驚無險。
家人之愛,比那遙遠的海景更重要更溫暖,讓人心甘情願負重前行。
點「好看」=祝福張達明
~
?
TAG:吐槽電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