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勇無敵的湘軍是如何煉成的?

英勇無敵的湘軍是如何煉成的?

19世紀中葉,由於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加深,全國各族人民的起義此伏彼起,風起雲湧。洪秀全、楊秀清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更是聲勢浩大,所向披靡,起事僅兩年就席捲南中國,並定都天京,建立了政權。清政府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而清朝的經制兵——八旗和綠營早已因腐敗而不孚戰陣。在這種形勢下,咸豐皇帝諭令數十名團練大臣於各省舉辦團練,以剿滅太平軍,維持其統治。丁母憂在家的曾國藩即刻行動,開始組建軍隊。

當時的清朝武裝力量,分為「兵」,「勇」,「丁」三類,「兵」即經制兵,「勇」為臨時招募、不隸正式兵籍卻為政府驅用的武裝,「丁」則是地方士紳自辦的團丁及其所豢養的家丁。曾國藩的建軍思路就是將民間武裝團練由「丁」上升為「勇」,進而取代「兵」。他以湖南湘鄉豪紳組織的2000團練為基礎,在湖南全省各地團練中招募、選調,統一編製,逐步擴大編練成一支高於團練,又區別於八旗、綠營的獨具特色的新軍,名之為湘軍。湘軍很快便成為清廷賴以同太平軍作戰的主力,並在實戰中愈戰愈大,愈戰愈強,並最終攻克天京。湘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戰績」,是與曾國藩苦心孤詣的經營分不開的。

第一是確立了忠君勤王,捍衛封建禮教的建軍宗旨。太平天國在起義之初一度貶斥孔孟儒學,並曾提出過樸素的平等和平均主義的主張,這些為大多數靠封建剝削過活的地主豪紳,尤其是以讀書人仕為人生追求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所反對。曾國藩抓住這一點,從封建禮教出發,對太平軍大加撻伐。建軍之初,曾國藩就發布了一篇名為《奉天討粵匪檄》的文章,攻擊太平軍的政治宗旨和宗教綱領,說太平軍獨尊上帝,主張政治平等、經濟平均以及反對孔孟儒學,是徹底破壞了中國數千年來奉行的「禮義人倫詩書典則」,是開天闢地以來的「名教之奇變」,自稱鎮壓太平軍就是為了捍衛性命所系的封建禮教和文化,所謂「赫然奮怒以衛吾道」。這一宗旨不但使清廷甚感寬慰,也對天下讀書人產生了很大影響,還迎合了一部分守舊人士的心理。在太平天國不代表新的生產力,而又反對封建禮教的情況下,此宗旨使曾國藩和湘軍得到了地主階級特別是知識分子更多的支持。

第二是建立了一套新的編製體制。湘軍起兵之初以營為作戰單位,其下設哨、隊(相當於當時西方國家的連、班);其上設統領,統領在作戰時根據需要節制數營,各統領再受曾國藩指揮。後湘軍總兵力增至10萬以上,曾國藩又在統領與營官之間增設分統一職,可統帶數營之勇;在統領之上增設統帥數人,如左宗棠、胡林翼等,各統兵數萬,獨擋一個大的戰略方向,再統一服從自己的指揮。這種指揮系統完整而嚴密,為清朝軍隊建設上的一大進步。

第三是在官兵揀選標準上,以所謂「有血性」、「明義理」的儒生為基層軍官,招募「樸實而少心竅」的農夫山民為士兵。按《湘軍水陸戰記》所說就是「以召募易行伍,儒生領山農」。「儒生」們差不多都是屢試不第的鄉間讀書人,既求官心切又未沾染多少腐敗習氣,而又具備相當的文化知識水平,是符合曾國藩建軍宗旨的不二人才群體。在揀選將領時,強調「德才」兼備,而以「德」為首,「德」的內涵主要是對封建皇帝的「忠」和對湘軍大帥的絕對服從。湘軍建軍時以營為基本單位,各營官都由曾國藩從其門生、同鄉、親朋中選用,互不隸屬,只絕對服從他一人。這就從制度上和感情上保證了他對湘軍的控制,從而克服了綠營兵指揮調度不靈的弊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二戰飛虎隊一人一餐比中國家庭一年所吃的還多
蒙古人尊崇的「四帝之母」有什麼智慧秘訣?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