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益州畫像記(二)

張益州畫像記(二)

張益州畫像記(二)

張益州即張方平,曾受朝廷之命前往益州,安定當地因謠言導致的民心騷亂。張方賓士理有方,除平息謠言外還整頓了社會秩序,獲得當地民眾信任感激,故為之畫像留念。此文除敘述本事始末外,著重強調了張方平在緩和朝廷與蜀中民眾緊張關係方面的作為。文章平實質樸,文末用《詩經》四言體概述始末,古樸而富含情感,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

【原文】

眉陽蘇洵言於眾曰:「未亂易治也,既亂易治也。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亂。將亂難治;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墜於地。惟爾張公,安坐於其旁,顏色不變,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無矜容。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爾張公。爾繄以生,惟爾父母。且公嘗為我言:『民無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變,於是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於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賴之身,而棄之於盜賊,故每每大亂。夫約之以禮,驅之以法,惟蜀人為易。至於急之而生變,雖齊魯亦然。」

【譯文】

眉陽人蘇洵對眾人說:「變亂還沒發生,容易治理;變亂已經發生,也容易治理。有變亂正在醞釀中,但還沒有發生實際變亂,這叫做將亂,將亂的狀況是最難治理的:既不能因有變亂的萌芽而操之過急,也不能因為變亂還沒發生就放鬆警惕。至和元年秋天蜀中的局勢,就好像器物已經傾斜,但還沒有倒在地上。只有你們的張公,安穩地坐在旁邊,面不改色,慢慢地站起來,扶正了它。扶正之後,又從從容容地引退,而且沒有驕矜自誇的神情。幫助天子治理百姓而不知疲倦的,只有你們的張公。你們全靠他才生存下來,他就是你們的父母。而且張公曾經對我說過:『百姓沒有固定不變的性情,只看上邊官員如何對待他們。』人們都說蜀人常常發生變亂,於是上面就用對待盜賊的態度去對待他們,用處理盜賊的法令去懲罰他們。對於本來已經很小心翼翼的百姓,卻用嚴刑峻法去鎮壓,於是百姓才忍心拿他們父母妻兒所仰賴的身體,去投靠盜賊,所以往往釀成大亂。如果用禮義去約束他們,用法度去役使他們,只有蜀人是最容易治理的。至於為政太苛逼迫他們而發生變亂,即使是在號稱禮樂之邦的齊、魯之地,也會這樣。」

編自:中華書局《古文觀止》

作者:【宋】蘇洵

編輯:瑜琪

【往期精選】

張益州畫像記(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粟文化 的精彩文章:

同學一首別子固(二)
破繭而出,重獲自由(一)

TAG:一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