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省的民眾最能吃苦,一年修成滇緬公路,美國人都稱是奇蹟
中國人一直都是最能吃苦的民眾,或者說,最勤奮的民眾。正如美國哈佛大學不得不為中國留學生家長開闢菜園子一樣,中國人走到哪裡,便將自己的菜園子帶到哪裡。
這其實不是劣根性,而是沒有經過訓練的勤勞。
中國的文明起源於自給自足的農耕結構,因此中國人在整體上而言,都是愛好和平的。正如許多人的夢想,不是開疆擴土,而是保護好對自己重要的人。
而在我國歷史上,發生的一件事,讓美國人深深感慨為奇蹟,也自此將中國人視為隱藏著的強大對手的事,這件事便是修滇緬公路。
一、雲南王,龍雲
雲南地處邊境,有許多地勢險要的地方,而滇緬公路的所在,便是當時最為人跡罕至,既不可能修成公路的地方。
當時的雲南管理者名叫龍雲,字志舟,是彝族人。
他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後來被蔣介石任命為總指揮,在抗日戰爭時期立下汗馬功勞,也為雲南的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正因為如此,人們親切將其稱之為「雲南王」。
很多人對於雲南這個地方的感受,是四季如春,旅遊之處。可實際上,作為一個偏遠西南邊陲,在蔣介石忙著統一中原的時候,是很不起眼的。
但也正是因為它的不起眼,鑄就了龍雲的一段神話。
蔣介石也明白雲南的重要性,因此對龍雲很是重視,尤其是邀請他前往南京後,特地安排在宋子文家照顧。
龍雲也是個愛國者,出兵20萬參加抗日戰爭,此外,他還提出了修公路的眼光。這個眼光,在如今來看是非常高明的,但放在當時的特定歷史環境下,恐怕許多人都以為他在痴人說夢。
天險在前,連當時科技高度發達的美國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偏偏龍雲要偏向虎山行,並且最終做到了,實在是讓人感慨。
二、滇緬公路,很重要
很多人認為,不過一條公路而已,修與不修,影響真的那麼大嗎?
這就是一個軍事上的問題了,但淺顯來說,滇緬公路,意義非凡。
當時中國的國際交通,主要靠上海,但一旦上海淪陷,那麼當時的中國便只能依靠香港和滇越鐵路獲得物資。但這兩條路同樣有淪陷的危險,因此,龍雲認為,在情況並不緊急的現在,應該要提前做好準備,要同時修好滇緬鐵路和公路,直通印度洋。
修鐵路和修公路,從來不是一句話的事情,除了技術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東西很重要,那便是錢。
龍雲在國家大義面前,並不是小肚雞腸的人,他表示,公路的花銷,可以由雲南地方來出,中央有補助即可,沒有自己也能幹。
在全民抗戰之際,中國人一改往日互相內鬥的態度,緊密結合起來,一同抗擊敵人。這也是中國人的本性,自己的兄弟,自己可以欺負,別人要來招惹,那就一致對外。
當時美國的專家也來了,他們表示,就算用上美國的各種機械,這個任務也要三年才能完成,更何況,能不能用機械還不好說,而且美國也沒那麼多的人。
可三年,時間太長,龍雲拒絕了。
三、立下軍令狀,一年不成,提頭來見
一年修稱滇緬公路?當時的美國人都說,這個雲南王簡直瘋了。
可雲南的百姓沒有讓龍雲失望,他們自告奮勇,一起上陣,每天出勤人數10萬人以上,最多的時候甚至達到了20萬人,這些,都是雲南的百姓。
927公里,8個月,浩浩蕩蕩,彷彿人間奇蹟。
或許,外國人永遠想不明白,為什麼長城會成為一大奇觀,為什麼中國人會選擇完成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什麼這些百姓寧可死,也要努力修路。
外國人不懂得,沒有國,哪有家,他們不懂得,中國人對家人的深切的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們只知道,個人至上,追求自由,卻不懂得,所有人的拳頭朝向一個方向時候的巨大能量。
那是1938年,資金、人力、技術等等都很匱乏,可滇緬公路,卻真的通車了。
那時候的雲南,青壯年大多上前線抗戰,剩下來的,大多是婦女孩子和老人,可即便如此,雲南的百姓依然沒有放棄。
他們一點一點,為前線的家人鋪出生的希望,在大山之間,硬生生扣出一條染著鮮血的路。
1928年到1945年,如龍雲所預料的那般,滇緬公路成了抗戰時唯一的一條陸上國際線,成為名副其實的生的希望,也打破了日本想要困死中國的希望。
從這件事來看,雲南省的百姓能吃苦,毋庸置疑。
※納蘭容若仕途好,有知己有愛人,病重有最好的太醫,為何英年早逝
※民國才女張充和:飲食可以簡陋,毛筆一定要最好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