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裡面的「侄子」是誰?難怪會成為國寶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裡面的「侄子」是誰?難怪會成為國寶

中國的書法國寶為數眾多,人們做了一個前三甲的排行,排在第一的是的當然是眾所周知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是蘇東坡的「寒食帖」。

雖說是前三甲,似乎只有「蘭亭序」是人們熟悉的面孔,遺憾的是作為第一名,「蘭亭序」早在唐代就已經遺失,有人說被李世民帶到了自己的墓里,可昭陵被盜了又盜,始終沒見「蘭亭序」的蹤影,所以到底有沒有這件事還是兩說。

這樣一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搖身一變,就成了天下第一「真跡」,俗話說「紙壽千年,絹壽八百」,寫在紙上的東西保存的好了可以千年不腐,而「祭侄文稿」出現的年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即便用現代的科學技術保存,也是看一次少一次,所以這是它被稱為國寶的原因之一,此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歷史價值。

從「祭侄文稿」的名字中就能看出這是顏真卿祭奠他侄子寫下的一篇祭文,那麼這個「侄子」是誰?

顏真卿對於我們並不陌生,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堂哥顏杲卿,文中的「侄」正是顏杲卿的兒子,死後被朝廷追封為贊善大夫,季明史這位侄子的名字,年紀輕輕卻死於安史之亂中。

顏真卿在唐代是以為不折不扣的才子,「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在唐朝三十歲能考上明經算是年齡大的,而五十歲能考上進士又算年齡小的,而顏真卿在二十五歲便考上了進士,可惜他沒遇到一個好時代,時值楊國忠為丞相,和他的關係搞不好,顏真卿再怎麼有才華也被踢出看了中央,到了平原郡當太守。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之勢一發不可收拾,各地紛紛投降,而顏真卿的恰好又隸屬於安祿山的管轄,但他對朝廷的忠心卻從沒有變過,事實上他早就看出安祿山有謀反之心,表面上不漏痕迹,暗地裡卻加強防範措施,在安祿山反叛之初便將此事報告於皇上,朝廷得以做好準備,在平原郡內顏真卿招兵買賣,以國家危難砥礪將士,以救國救君為己任,不少忠義之士帶著人馬前來投靠。

這件事傳到唐玄宗的耳朵里,不由感嘆原來丟失的那二十四郡還有如此義士,另一邊顏真卿又秘密聯繫了假意歸降叛軍的堂兄顏杲卿,策劃時機成熟時反水,而顏杲卿本就是一腔熱血,殺了叛軍首領,河北十七郡再次投靠朝廷,以顏真卿為首的義軍勢力正是崛起。

河北十七郡的丟失瞬間讓安祿山慌了神,因為老巢被端,他無路可退,另一方面後方有牽制了他的兵力,安祿山派史思明去平定河北「叛亂」,史思明首先攻打的是常山郡,不巧的是鎮守此郡的正是顏杲卿。

河北守將雖然眾志成城,可惜終究躲不過兵糧缺少的短板,近而無援,遠而不知,史書記載,顏杲卿帶著士兵日夜為戰,等到井水喝乾了,糧食斷絕了,弓箭用盡了,城中再無任何資源的時候,城破被俘。

叛軍要求顏杲卿投降,顏杲卿不理,於是他們住了他的小兒子顏季明威脅,實際上此事的顏杲卿已經是一名俘虜,叛軍要他口頭上的投降,並以季明生命相要挾,他不知該怎麼回答,內心備受煎熬,想救幼子,而忠君愛國又是他畢生所願,糾結萬分下,顏杲卿以沉默以對。

最終,「祭侄文稿」的主角季明被殺,安祿山卻怒氣沖沖的對顏杲卿說:「你的常山太守是我提拔的,為何反我?」,顏杲卿再也沒忍住,他要說!他有千言萬語的道理要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的話卻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視死如歸道:「我顏氏家族世世代代為大唐臣子,忠於皇上,恨不得殺了你報國,讓我跟你造反?做夢吧!你的三鎮節度使還是天子提拔的,你怎能反了陛下?!」

安祿山被說的啞口無言,惱羞成怒,將顏杲卿綁在橋柱之上,每日割頭以食,顏真卿仍然破口大罵,安祿山又派人割了他的舌頭,萬般羞辱道:「你還怎麼罵?」

顏杲卿當然要罵,雖然舌頭沒了,仍有咿咿呀呀的聲音討伐,雖含糊不清,卻是忠君愛國,滿腔憤慨的清晰表達,最終也在這含糊不清的罵聲中結束了痛苦,完成了使命。

顏杲卿死後宗族親戚全部被殺,朝廷平定安史之亂之後,倖存的顏真卿前去尋找宗親的遺體,最終只找到侄子顏季明的頭顱,可想而知他此時心中的憤慨與悲慟,提筆寫下《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中有反覆塗抹的部分,如此你該知道,當時握著筆的顏真卿,內心是怎樣的撕裂和煎熬,天下第二行書,實際上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這樣的歷史,怎能借給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離怪談 的精彩文章:

杜甫的「甫」,韓愈的「愈」,再看他們的字,才知道人家有多謙虛
《史記》中說項羽貪如狼,狠如羊,羊哪裡狠了?

TAG:五離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