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智庫:中國空軍已成為「學習型」軍種 從模仿到創新

美智庫:中國空軍已成為「學習型」軍種 從模仿到創新

近期,美國著名軍事智庫蘭德公司發布了名為《擊敗,而不僅僅是競爭》的研究報告,旨在介紹中國軍事航空航天領域的現代化進程,闡釋中國在軍事航空航天發展中所追求的目標、對外國經驗的學習借鑒,以及在裝備和力量結構上的發展重點。

報告認為,1996年台海危機和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的軍事行動,充分展示了信息化戰爭的前景,以及中美當時在軍事能力和軍事技術方面的巨大差距。此後,解放軍開始加速推動空中力量的現代化進程。而在2001年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通過奪取絕對制空權來控制戰場態勢、阻斷敵方的通信渠道並實施「斬首」等行動,給中國軍方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上述作戰樣式給中國軍隊以不小啟發,促使中國空軍在裝備和體制層面學習美軍的經驗。

圖為中國空軍殲-11戰鬥機

報告認為,在戰法理念學習美軍的同時,中國空軍在裝備方面的發展則與俄羅斯等國有較大關係。如中國空軍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蘇30和蘇-35戰鬥機,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都對空軍作戰能力的代際性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而中國從俄羅斯引進的SS-N-22反艦導彈和S-300防空導彈,則對於防空反艦能力的升級助益頗大。同時,引進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多款航空發動機也彌補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對於中國第三代戰機的大規模列裝起到促進作用。

除直接引進外,來自外國的武器還為中國空軍提供了國產裝備現代化的樣板。在蘭德公司研究團隊對多名美國安全專家的訪談中,專家們普遍認為,對外國先進裝備進行消化吸收,以此發展自己的裝備體系,是中國空軍裝備現代化的鮮明特徵。通過名為「IDAR」(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過程,中國空軍研究外國武器的利弊優劣,在自身的軍工體系中進行模仿和改進,發展出如殲-11系列戰機和紅旗-9防空導彈等國產裝備,使引進武器發揮了遠超裝備性能本身的效能。

蘭德報告指出,中國在發展空天力量時,絕非一味地照搬模仿,而是根據本國的戰略目標和需求,有選擇地發展各種現代化能力。美專家認為,在發展第四代隱形戰機,建設信息化指揮、控制、偵察系統,以及發展先進無人機的議題上,中國空軍借鑒了美國空軍的現代化路徑。然而在發展空中加油能力和近距離對地戰術支援能力等方面,中國並未急於發展如KC-46加油機和A-10攻擊機等裝備,顯示出中國空軍對自身作戰任務的獨特定位,也意味著中國空軍作為一個日漸成熟和強大的戰鬥組織,在戰略規劃方面展現出更強的自主性。

誠如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的評論所言,在參考借鑒外軍經驗的問題上,中國空軍的目標明確(以美國為競爭對手),並在現代化進程中展現出「學習型組織」的特徵。隨著中國軍工科技和戰略思維的不斷發展,未來的中國空軍可能會更具「中國特色」。(文/馬騏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防務 的精彩文章:

印度第3架輕型直升機LUH「完美」首飛:自信能滿足印軍需求

TAG:參考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