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和閹黨,在明朝末年,究竟哪個黨派對挽救江山社稷有用
東林黨和閹黨是明末的兩個重要黨派,明朝之所以快速淪陷滅亡,與這兩黨的黨爭不如關係。那麼,究竟該如何評價這兩黨呢?
(品德高潔的東林黨)
一、東林黨和閹黨有本質的區別。
東林黨的官員,大都是品德高潔的人。他們不貪污腐化,不追求個人的利益。一生以天下為己任。「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他們的人生信條,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東林黨的所作所為,也是非常符合古代傳統知識分子的形象定位和道德要求的。如果我們否定東林黨的形象定位和道德追求,也就是否定古代正統知識分子的價值觀,這顯然是不對的。
閹黨則不一樣。閹黨是以巴結討好魏忠賢,被魏忠賢委以重任而形成的一個團體。在這個團體中,因為需要巴結討好魏忠賢,自然存在行賄受賄,存在利益輸送。而且,閹黨成員在討好魏忠賢的時候,為了和魏忠賢拉近關係,還爭著去當魏忠賢的乾兒子。這就不僅僅是利益輸送,而且還是道德淪喪了。
如果忽略了閹黨內部的這種道德淪喪,也就是顛覆了我們的傳統價值觀。這顯然也是不對的。
(崇禎皇帝劇照)
二、東林黨和閹黨在效果上沒有區別。
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閹黨,都沒能力挽狂瀾,挽救明朝末期的頹勢,保住大明王朝的江山。
有人說,崇禎皇帝上台後,打壓閹黨是一個錯誤。如果崇禎皇帝不打壓閹黨,依靠閹黨來追剿農民軍和抗擊清軍,明朝還不至於滅亡。首先,這種假設是沒有意義的。崇禎皇帝上台後,如果不除去閹黨,那麼閹黨就會除去崇禎皇帝。崇禎皇帝不是朱由校,他不會甘心做木工活,他要把權力掌控在自己手裡,自然會和魏忠賢,和閹黨水火不容。其次,閹黨都是一批趨炎附勢,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同時也是一批唯利是圖的人。唯利是圖的人,就會特別怕死。因為害怕死了以後,老婆孩子財產都失去了。所以,依靠他們來對付清軍和農民軍,肯定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
但是東林黨確實又在崇禎皇帝的時候,沒有發揮什麼作用。沒有發揮作用的原因。一是東林黨人只重視道德修養,並沒有獲得治國理政的才能。或者說,由於在朱由校的時候,飽受打擊和貶謫,他們沒有得到鍛煉。因此,等崇禎皇帝上台,需要他們發揮作用的時候,他們面對複雜的局勢,無法想到切實有效的辦法。二是東林黨人知行不統一。「知行」本來是明朝思想家王陽明特別提倡的,目的是避免知識分子好空談,落不到實處。但東林黨人恰恰存在的問題就是有些空談。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在東林黨人那裡有深刻的教訓。
(魏忠賢劇照)
三、東林黨在明末政治氣候下不如閹黨。
我們固然說閹黨如果掌控明末的政壇,並不能挽救明朝滅亡的命運。但是,相對來說,就當是的情況下,閹黨執政,可能比東林黨要好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時最重要的就是要團結,上下一心。不管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實現團結,總之團結肯定比分裂要好得多。閹黨因為有一個統一的意志,大家都聽魏忠賢的,都對魏忠賢唯馬首是瞻,因此,團結更容易實現一些。
東林黨人存在的問題是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大家互相扯皮指責。這樣,往往形不成統一的意見。甚至很多時候,崇禎想要做一個什麼決定,大家也不執行。不執行並不是這個大臣不忠,恰恰是很忠心的表現。「文死諫,武死戰」,就算是死,也要反對皇帝的意見。反對正是為了盡忠。但是在明末那樣一種情況下,其實並不是意見對不對,而是能不能把某種意見執行下去。執行,在當時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大家都執行,不好也不會壞到哪兒去。東林黨人所體現出來的,就是執行不力。因此,對江山社稷,沒有什麼幫助。
(參考資料:《明史》)
※此人自稱魯迅女弟子,為何魯迅去世後,她半生寫文章怒罵魯迅
※韓信從未帶過兵,為什麼那麼能打?其實主要得力於此人的幫助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