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溫膽湯的妙用

溫膽湯的妙用

溫膽湯是一首古代名方,其組方嚴謹,結構有序,藥味精簡易得,後世醫家在其基礎上加減變化出數十種方劑,至今臨床應用範圍仍然十分廣泛。現代臨床及實驗研究也證實其在改善代謝、調整神經系統功能、藥物引起的消化系不良反應等方面有較明顯的臨床療效——

溫膽湯的妙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溫膽湯的妙用

□ 劉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溫膽湯的出處及演變

溫膽湯最早記載於南北朝時期名醫姚僧垣(公元499—583)《集驗方》中,後世《備急千金要方》曾引用過「大病之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此溫膽湯」。該方由半夏、竹茹、枳實、橘皮、甘草、生薑組成。宋代醫家陳言所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的溫膽湯加茯苓、大棗,並加重生薑用量,謂之:「治大病之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此葯主之。又治驚悸。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茯苓……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渣,食前服。」「虛煩者,方論中所謂心虛煩悶是也。大抵陰虛生內熱,陽盛生外熱,外熱曰燥,內熱曰煩……其證內煩,身不覺熱,頭目昏痛,口乾,咽燥,不渴,清清不寐,皆虛煩也」。溫膽湯常用來治療膽胃不和、痰熱內擾所致的虛煩不眠、嘔吐呃逆、頭昏頭痛、驚悸不寧、癲癇等。

溫膽湯方解及化裁

溫膽湯組成: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茯苓,生薑,大棗。功效: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主治膽胃不和,痰熱內擾所致的虛煩不眠,或嘔吐呃逆,驚悸不寧,癲癇等。半夏為君,降逆和胃,燥濕化痰;竹茹為臣,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佐以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濕去則痰消;生薑、大棗、甘草為使,健脾和胃、協調諸葯。全方共奏利膽和胃、滌痰清熱之功效。關於溫膽湯方名之釋義,清代醫家羅東逸謂之:「和即溫也,溫之者,實涼之也」。

後世醫家在溫膽湯基礎上加減形成了滌痰湯與導痰湯。《奇效良方》卷一有關於滌痰湯論述:「制南星、制半夏各二錢半,炒枳實、茯苓各二錢,橘紅一錢半,石菖蒲、人蔘各一錢,竹茹七分,甘草五分,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後服,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滌痰湯包含溫膽湯所有組成成分,比溫膽湯多出人蔘、石菖蒲、茯苓、南星4味葯,南星增加化痰之力,人蔘、菖蒲益氣開竅增智,茯苓健脾燥濕。滌痰湯保留了溫膽湯燥濕化痰作用,又增加了健脾開竅的作用。導痰湯最早記載於宋代吳彥夔《傳信適用方》曰:「導痰湯治痰厥,頭昏暈,清虛皇甫坦所傳。半夏四兩(湯洗7次),天南星一兩(細切,薑汁浸),枳實一兩(去瓤),橘紅一兩,赤茯苓一兩,右為細末,每服三大錢,水兩盞,姜十片,煎至一盞,去渣,食後溫服。」吳彥夔導痰湯與溫膽湯比較,多南星、茯苓,少竹茹和甘草。後世嚴用和《濟生方》也記載有導痰湯。嚴用和導痰湯比吳彥夔導痰湯多出甘草,兩者組方及治法並無太大區別。導痰湯可以燥濕祛痰,行氣開郁。主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咳嗽噁心,飲食少思,以及肝風挾痰,嘔不能食,頭痛眩暈,甚或痰厥。嚴用和導痰湯比吳彥夔導痰湯多出甘草,除治療痰厥、頭目眩暈外,還包括痰飲、留食不散、胸膈痞塞、胸脅脹滿、頭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黏、坐卧不安、飲食少思等。滌痰湯比吳彥夔導痰湯多石菖蒲、竹茹、人蔘、甘草4味葯。滌痰湯包括導痰湯和溫膽湯兩方的所有藥物,而且比兩方所有藥物還多出人蔘、石菖蒲。功效滌痰開竅,主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滌痰湯治療中風是溫膽湯和導痰湯治療範圍的擴展。

溫膽湯現代研究

後世醫家常用溫膽湯來清熱化痰、理氣和胃、調理脾胃肝膽臟腑功能失調等疾病。雷波在《溫膽湯的臨床應用舉隅》中用溫膽湯治療眩暈、心悸、胸痹、濕熱黃疸有明確療效。張思雨、張曉雪在《溫膽湯臨床應用驗案舉隅》中用溫膽湯治療郁病、不寐療效較好。李小林、靳飛在《溫膽湯臨床新用》中用溫膽湯加減治療中風後遺症、精神分裂症、小兒抽動1穢語綜合征取得很好療效。郭強在《四逆溫膽湯加減治療肝鬱氣滯型慢性胃炎胃潰瘍53例臨床觀察》中用溫膽湯治療肝鬱氣滯型慢性胃炎和胃潰瘍。劉朝菊在《芩連溫膽湯治療痰熱咳嗽80例》中用芩連溫膽湯治療肺熱壅盛及痰熱犯肺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獲得良好的療效。吳曉丹,馬伯艷,李然等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溫膽湯改善睡眠的實驗研究》中發現該方能使單胺類神經遞質多巴胺、高香草酸、氨基酸類神經遞質、谷氨酸的含量增高,可能通過改變腦組織神經遞質含量而起到鎮靜、催眠作用。

溫膽湯臨床應用舉隅

頑固性噯氣案

楊某,女。2010年5月13日初診。

主訴:噯氣間作數年,多家醫院治療無效,常於受涼後明顯,進食不適後會出現胃脘不適,大便日一次,質可,時有月經期間大便偏稀,納可,眠差,口乾,夜尿3~4次/日。2010年4月23日因子宮內膜移位症行腹腔鏡手術。舌紅苔黃干,脈弦滑。

辨證分析:患者噯氣數年,當有脾胃虛弱;其大便稀溏,受涼後噯氣明顯,提示脾胃虛寒;其口乾、舌紅苔黃干,說明胃中鬱熱,胃陰不足;脈弦滑,提示痰濁內阻。本病例病性為虛實夾雜、寒熱錯雜,脾胃虛弱,痰濁內阻,兼有胃中鬱熱,胃陰不足。治療時應標本兼顧,溫清並用。

西醫診斷:功能性吞氣症。

中醫診斷:噯氣(脾胃虛寒,痰濁內阻,胃中鬱熱,胃陰不足)。

治療:降逆化痰,健脾益氣,兼清胃熱,滋養胃陰。方選旋覆代赭湯合導痰湯、平胃散加減。

處方:旋覆花10g,生赭石10g,陳皮10g,法半夏9g,茯苓20g,炙甘草3g,膽南星5g,鬱金20g,竹茹10g,蒼朮10g,厚朴10g,炒酸棗仁30g,北沙參10g,麥冬10g,黃柏10g,川芎10g。日1劑水煎服,200ml,日2次。輔助健脾益氣穴位貼敷,配合服用中成藥腸泰合劑。

2010年5月25日二診。

噯氣減輕,時有飢餓時胃脘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偏干,日一次,尿疼,色黃,尿中有泡沫。舌紅苔黃干,脈弦滑。建議查尿常規。

處方:旋覆花10g,生赭石10g,陳皮10g,法半夏9g,茯苓20g,炙甘草3g,膽南星5g,公丁香6g,竹茹10g,鵝枳實10g,厚朴10g,炒酸棗仁30g,柿蒂10g,麥冬10g,黃柏10g,車前草30g。日1劑水煎服,200ml,日2次。配合化瘀清胃穴位貼敷。配合服用亮菌口服液。

2010年6月3日三診。

患者訴偶有進食生冷後噯氣,無口乾口苦,小便較前好轉,大便正常,眠差。舌紅苔根黃厚膩,脈弦滑。檢查回報:尿常規(-)。

處方:旋覆花10g,生赭石10g,陳皮10g,法半夏9g,茯苓20g,炙甘草3g,膽南星5g,公丁香6g,竹茹10g,淡豆豉10g,炒梔子10g浮小麥30g,柿蒂10g,麥冬10g,黃柏10g,黃連5g。日1劑水煎服,200ml,日2次,7劑。配合服用烏靈膠囊。

2010年6月10日四診。

患者訴無明顯不適,二便調。

處方:旋覆花10g,生赭石10g,陳皮10g,法半夏9g,茯苓20g,炙甘草3g,石斛15g,天花粉10g,竹茹10g,淡豆豉10g,炒梔子10g,浮小麥30g,蘆根20g,麥冬10g,黃柏10g,黃連5g。日1劑水煎服,200ml,日2次,7劑。

按:噯氣屬於胃氣上逆,胃氣上逆是其最終病機。筆者據此制定治療方案以降逆和胃為大法,又根據患者因受涼噯氣加重,月經期間常有腹瀉,故判斷其脾胃虛弱,又根據脈象弦滑,判斷其中焦有痰,最終確定用旋覆代赭湯合導痰湯降逆化痰,益氣和胃。患者因脾胃虛寒,易生痰濕,故輔以平胃散燥濕運脾,行氣和胃。又因患者胃中有熱,胃陰不足,故用沙參、麥冬、蘆根等滋養胃陰,用黃連、黃柏清胃熱。為什麼用黃柏而不用黃芩?因其三診舌像舌紅苔根黃厚膩,脈弦滑,說明有下焦濕熱。筆者將經方合用,以治療虛實夾雜、寒熱錯雜之證。

頑固性噁心案

王某,女。2010年11月9日初診。

主訴:噁心間作1年余。1年前因父母離婚後情緒不佳,每進食油膩後出現噁心,無嘔吐,噯氣明顯,無胃脹胃痛,二便調,納少,眠安,無口乾口苦,到多地醫院治療無果。月經提前,著涼後痛經。面色萎黃、消瘦,舌淡紅苔黃膩。脈弦細滑。

西醫診斷:抑鬱症。

中醫診斷:噁心(痰鬱氣逆)。

治療:健脾化痰,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方選黃芩溫膽湯合旋覆代赭湯加減。

處方:陳皮10g,清半夏10g,茯苓20g,生甘草3g,黃芩10g,黃連6g,炒梔子10g,藿香10g,佩蘭10g,枳殼10g,竹茹10g,刀豆10g,旋覆花10g,生赭石10g,益母草30g,元胡10g。中藥7劑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配合服用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和培菲康。

2010年11月16日二診。

患者訴服藥後精神狀態好轉,仍有進食油膩後出現噁心嘔吐,余正常。舌紅苔黃膩,脈弱。上消化道造影:胃炎,胃食管反流,胃下垂。全腹B 超:未見明顯異常。綜合2:CHO2.99mmol/L,TG 0.52mmol/L。

處方:陳皮10g,清半夏10g,茯苓20g,生甘草3g,黃芩10g,黃連3g,炒梔子10g,藿香10g,佩蘭10g,枳殼10g,竹茹10g,刀豆10g,旋覆花10g,生赭石10g,雞內金30g,焦三仙30g。7劑,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

2010年11月23日三診。

患者訴食慾好轉,咽干,唇乾,二便調,眠安。舌淡紅苔黃膩,脈弱。

處方:陳皮10g,清半夏10g,茯苓20g,生甘草3g,黃芩10g,黃連3g,炒梔子10g,北沙參15g,麥冬10g,連翹30g,竹茹10g,鮮石斛15g,旋覆花10g, 生赭石10g,雞內金30g,焦三仙30g。10劑,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

2010年12月2日四診。

患者訴厭油膩,納可,大便成形,日行2次,昨可,月經正常。舌尖紅苔白,脈弦細滑。

處方:陳皮10g,清半夏10g,茯苓20g,生甘草3g,黃芩10g,黃連3g,炒梔子10g,北沙參15g,麥冬10g,玫瑰花10g,竹茹10g,膽南星5g,旋覆花10g,生赭石10g,雞內金30g,焦三仙30g。10劑,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

2010年12月14日五診。

患者訴服藥後癥狀明顯好轉,納可,大便偏干,日2次。舌淡紅苔白,脈弦滑。

處方:陳皮10g,清半夏10g,茯苓20g,生甘草3g,黃芩10g,虎杖20g,炒梔子10g,紅景天20g,麥冬15g,玫瑰花10g,竹茹10g,膽南星5g,旋覆花10g,生赭石10g,雞內金30g,焦三仙30g。10劑,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

按:由於患者年幼,承受不了父母離異的壓力,故於一年前出現頑固性噁心,經多方治療無效,遂來我院治療。筆者根據舌脈證候判斷患者為肝氣鬱結證。遂給予疏肝理氣、和胃降逆後,獲得較好療效。

頑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案

王某,女。2010年5月13日初診。

主訴:胃脹、腹脹間作1年。胃脹、腹脹1年,多方治療無效。噯氣,反酸,無燒心,時有胃脘隱痛,大便日一次,質偏干,口黏膩,發甜,口乾,咳痰,色白黏。眠差。平素易急躁。舌暗苔黃厚膩,脈弦細滑。胃鏡示慢性淺表性胃炎。

辨證分析:患者為中老年女性,平素憂思氣結,脾虛肝鬱,脾虛則脾失健運,濕邪不化,日久生痰,導致中焦氣機不暢,胃失和降,故見胃脹、腹脹、噯氣,時有胃脘隱痛;肝氣鬱結故見平素易急躁易怒,肝胃不和故見泛酸;脾虛生痰故見口黏膩,發甜,口乾,咳痰,色白黏。郁而化火,故見大便日一次,質偏干,睡眠不安;舌暗苔黃厚膩,脈弦細滑,為脾虛肝鬱,痰濕化熱之象。

西醫診斷: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醫診斷:胃痞(脾虛肝鬱,痰熱中阻)。

治療:健脾疏肝,清熱化痰。方選黃連溫膽湯加減。

處方:陳皮10g,清半夏10g,茯苓20g,生甘草3g,黃芩10g,黃連6g,炒梔子10g,旋覆花10g,生赭石30g,酒大黃6g,鵝枳實10g,竹茹10g,膽南星6g,鬱金20g,石菖蒲20g,吳茱萸3g。中藥7劑。輔助化瘀清胃穴位貼敷。

2010年5月25日二診。

患者訴服藥後癥狀有所減輕,仍胃脹,噯氣,反酸,無燒心,大便2日一次,質干,口甜口黏,胸骨後堵悶,咽部堵悶,眠差,舌淡紅苔白,脈弱。

辨證分析:患者雖有癥狀減輕,但仍以胃氣上逆及痰濕阻滯之象為主。如胃脹,噯氣,反酸,口甜口黏,胸骨後堵悶,咽部堵悶,眠差等。舌淡紅苔白,脈弱,說明有脾虛之證。改為降逆化痰、健脾補氣、疏肝和胃治療,給予丁香柿蒂散、旋覆代赭湯合四君子湯、左金丸等治療。

處方:公丁香6g,柿蒂10g,香附15g,旋覆花10g,生赭石30g,陳皮10g,法半夏9g,茯苓20g,党參10g,炙甘草5g,炒白朮10g,黃連5g,吳茱萸3g,大黃炭10g,黃芩炭10g,路路通10g。中藥7劑。輔助貼敷化瘀清胃貼。

2010年6月8日三診。

患者訴癥狀減輕,反酸,無燒心,噯氣,胃脹,納可,寐可,大便干,2日一次。舌紅苔黃,脈沉弦。

處方:公丁香6g,柿蒂10g,香附15g,旋覆花10g,生赭石30g,陳皮10g,法半夏9g,茯苓20g,海螵蛸30g,瓦楞子30g,浙貝母10g,黃連5g,吳茱萸3g,青皮10g,雞血藤30g,路路通10g。中藥7劑。配合化瘀清胃穴位貼敷。

2010年6月22日四診。

患者訴癥狀較前減輕,時有反酸,噯氣減輕,無明顯胃脹,大便1~2日一次,質偏干,納可,眠安,口黏膩。舌淡苔白厚,脈沉弦滑。患者口黏膩,舌淡苔白厚,脈沉弦滑。說明痰濕較重,故以滌痰湯合旋覆代赭湯加減。

處方:陳皮10g,法半夏9g,茯苓20g,炙甘草5g,鵝枳實10g,竹茹10g,膽南星5g,黃連3g,黃芩10g,大黃炭10g,路路通10g,旋覆花10g,生赭石30g,降香10g。中藥7劑。

按:反覆胃脹,經胃鏡檢查僅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不能解釋患者所有臨床癥狀,西醫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屬於「胃痞」範疇。該病可能與胃動力不足、內臟敏感性增高、消化間期移行性複合運動節律異常、心理障礙、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有關,西醫無特異性治療,僅對症治療,尚不能根治,故臨床常見反覆發作。中醫認為本病可能與感受外邪、內傷飲食、情志失調等引起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有關。本病案患者中老年女性,平素憂思氣結,脾虛肝鬱,故治療始終圍繞著疏肝健脾、化痰祛濕等治療,分別採用溫膽湯、旋覆代赭湯、左金丸治療。本病案體現了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觀念。

筆者認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常吃快餐外賣,又因工作問題經常有飯局,嗜食肥甘厚膩,濕熱之邪傷及脾胃;或多食少動,久而久之,脾胃損傷,脾胃虛弱;或思慮過度傷脾;或情緒不暢,肝脾不和,導致脾失健運,水濕不化,最終聚而生痰,痰阻氣機,導致虛煩不眠、胃脹胃痛、胸悶胸痛、噁心嘔吐、噯氣呃逆、頭昏頭痛、驚悸不寧、癲癇等,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痰是基本病機,溫膽湯是治療痰濁閉阻、氣機逆亂的經典名方,在臨床上做到知常達變、圓活機變,臨證注意加減化裁,就能取得良好的療效。(劉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從癌毒論治胃癌術後案1例
楊甲三教授針葯治療八種腰痛辯證論治經驗介紹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