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心腎陽虛表現和治法

心腎陽虛表現和治法

陽在中醫中有溫暖、推動、化生等功能,一旦陽氣虛,這些功能就會下降。在臟腑陽虛中,因各臟腑不同而不同,心和腎一上一下,上為火下為水,兩臟陽氣足上下交流互通、相互制約得以平衡。若兩臟陽氣虛,上下交流的互動力減弱,就容易形成上熱下寒不能貫通的狀況,中醫上為「心腎不交」,病因為心腎既濟失調,即生理協調失常。

心腎陽虛癥狀

正常的中醫心腎生理協調表現為:心陽下降溫養腎陽,腎中陰血上至於心涵養心陰,達成心火腎水上下交流、制約互通的動態平衡。而心腎生理協調失常,腎陽虛衰,不能蒸騰腎水致心腎不交,也叫水火不濟、水火不交。這樣就會轉生疾病,甚至上火下寒、氣滯血瘀、水氣凌心的癥候。

心腎陽虛,是正氣不足表現之一,氣血虛體質弱,一般是心陽先衰,鼓動無力發為心悸怔忡,病久及腎致腎陽也虛,氣化無權而水氣凌心。心腎陽虛後,最容易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形成水腫等虛寒癥候,中醫上多用胸痹證表現。心陽虛即胸陽不振,氣機被阻閉,氣滯而血淤,形成淤阻證。

參附湯

陽氣衰而寒氣重,舌質淡而苔白滑、脈虛弱,全身表現上還容易腰膝酸軟、口唇指甲青紫、小便不利等寒相。中醫治宜溫補陽氣、振奮心陽,主方可用參附湯合右歸飲加減。參附湯的功效,湯頭歌訣做了高度概括:「參附湯是救脫方,益氣固陽效力彰;肢厥汗出脈欲絕,陽氣暴脫急煎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禹番時代 的精彩文章:

風寒燥濕外感有什麼不同(2)
哪些原因會導致肺氣虛

TAG:禹番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