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中醫三個養生參考方
中醫古籍中沒有「慢性腎炎」之名。但根據其相應癥狀的描述,本病可歸屬於中醫「水腫、尿血、虛勞、腰痛」等病範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早在戰國秦漢時期,已有本病描述,《素問?水 熱穴論》提出:「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里,傳為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中醫治療慢性腎炎,常用治法有健脾補腎法、清熱利濕法、益氣活血法等。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六味地黃丸、八味腎氣丸、參芪地黃湯等。常用的中藥有針對慢性腎炎治療時,補氣葯,包括黃芪,白朮,山藥,人蔘;收澀葯,包括金櫻子、芡實、山茱萸、五味子;活血袪瘀之品,包括丹參、水蛭;利水滲濕葯,茯苓、豬苓等;補陽葯,莬絲子;補陰葯、黃精、枸杞子等。由於慢性腎炎為慢性病,久病必虛,因此補益葯為主要用藥,如是黃芪、白朮、山藥、人蔘、芡實、黃精,黃精、山茱萸,淫羊藿、莬絲子等為常用的補益葯。其他以活血袪濕並見,袪濕用茯苓、澤瀉、玉米須;活血用生地、丹參、水蛭。現代藥理研究認為黃精、芡實、金櫻子、水蛭等對消除尿蛋白有一定療效。
中醫養生方—慢性腎炎:
①脾腎氣陽兩虛
治法:益氣健腎、補腎利水
方葯:益氣固腎湯
黃芪30g,淫羊藿15g,金櫻子10g,芡實10g,豬苓30g,炒白朮10g,炒山楂10g,川芎10g,石韋15g,方中黃芪益氣健脾,配水陸二仙丹,豬苓、石韋補腎利水,山楂、川芎活血行血滅風。
加減:若便溏尿少,腹脹明顯者,可加澤瀉15g,炒山藥10g,炒車前子10g,仙茅15g;若胸脘滿悶納呆食滯,苔白厚膩,腹脹明顯者,先改用胃苓湯合五皮飲(蒼朮、白朮各10g,厚朴10g, 桂枝10g, 茯苓皮15g,豬苓30g,澤瀉15g, 陳皮10g,桑白皮10g,生薑皮10g)。
②肝腎氣陰兩虛型
治法:滋養肝腎, 清熱滅風。
方葯:養陰固腎湯
生地黃30g,白芍30g,女貞子10g,旱蓮草30g,豬苓30g,黃柏10g,石韋15g,地龍30g,方中生地黃、白芍,二至丸滋養肝腎;黃柏、牡丹皮、石韋、地龍清熱滅風;豬苓滲瀉腎中留戀之邪。
加減:若大便乾結成球狀者,可加玄參20g,何首烏15g;若眩暈腰痛明顯者,可加減羚羊角、鉤藤、杜仲;病情穩定後可服杞菊地黃丸,每日2九。
③腎陰陽俱虛型
治法:陰陽兩補。
方葯:調補腎元湯。
杜仲20g,川斷15g,生地黃20g,枸杞子15g. 豬苓30g.白芍15g,山藥15g,丹參20g,山楂15g,淫羊藿15g。方中杜仲、川斷、生地黃、枸杞子、白芍、淫羊藿調補陰陽;丹參、山楂活血滅風;豬苓滲瀉腎中留邪。
加減:若大便秘結者,選加肉蓯蓉30g,當歸15g,生何首烏15g,玄參I5g;大便溏者,選加車前子10g,澤瀉15g;舌胖暗淡者,加生黃芪30g 党參15g。
小編提醒: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指導用藥,如您病情嚴重,請及時到正規醫院診療。
※醫生該如何提高肝癌治療的成功率?
※冬天容易肝火大,中醫教你如何「滅火」!
TAG:御方堂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