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53年前的今天,一款國產經典戰機首飛成功,至今仍是巴鐵主力

53年前的今天,一款國產經典戰機首飛成功,至今仍是巴鐵主力

中國空軍在世界各大國空軍中是一支較為年輕的空軍,算上今年,其建軍時間也僅有70年。但在這麼年輕的一支空軍中,有一種戰機卻已經陪伴了它過半個世紀的時光,實屬罕見。這種戰機便是殲-7,是當世為數不多服役生涯超過50年的機型,值得紀念。

1961年,當年殲-6戰機已經完成研製,這是中國研製的第二款戰鬥機。有了殲-5的研製經驗,殲-6的研製時間少了一半。但在這段研製完成卻還未試飛服役的時間中,設計師們和軍方卻已經認識到這種新型戰機的不足。那時候的殲-6雖然滿足了軍方價格低、易維修的要求,但卻無法裝備空空導彈。

人們都明白,若它不能使用導彈,那麼用這款戰機去戰鬥無非是進行速度較快的二戰空戰,那麼裝備這款戰機的空軍也就無非只是一支速度較快的二戰時期空軍。在當時,世界各大國都在努力研究空空導彈,若戰機不能裝備這種能改變空戰規則的武器,就會落後於時代。因此,在那連國產第一代戰機都還未服役的年代,人們已經開始規劃第二代戰機。

由於技術的限制,當時的設計師們只能先行引進一款國外的新型戰機,在蘇聯都只服役了3年的米格-21進入了他們的視線。在蘇聯服役後,米格-21連續兩次創下了戰鬥機飛行速度的世界紀錄,它成為了世界上首款能飛到2馬赫的戰機。但中國的設計師們只聞其名,未見其物,他們都很好奇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戰機。在向蘇聯方面進行了初步了解之後,中方決定引進這款戰機成為下一代戰機,並派人去蘇聯的工廠參觀。

到了蘇聯,米格-21的表現驚艷到了在場的中方人員。在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和茹科夫斯基中央空氣流體力學研究院的共同研究下,米格-21開創性的使用了三角翼加水平尾翼的機翼布局,並利用可調激波錐進行不同速度下的空氣流量調節。有了這些設計,米格-21擁有優秀的起降性能,以及媲美三代機的爬升率和機動過載限制。而因為其設計定位是前線戰鬥機,其又有著價格低廉、易於維護、易於生產的特點。種種優點,讓中方下定了引進這款戰機的決心。

經歷了數年的坎坷,中國新型戰機從引進變成了仿製,設計師們利用早先引進的少量米格-21,成功研製出了國產第二代戰機殲-7。到了今天,殲-7已經有了數十種改型,並出口到了眾多國家,各型號的總產量達到1577架。其中,作為最新改型的殲-7G還是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戰機,至今巴空軍依然對其讚不絕口。

若說起世界三代戰機,有人會提起外表優雅的側衛家族,有人會想到簡單粗暴的F-15,還有人會想到身輕如燕的F-16或以鴨翼聞名於世的歐洲「雙風」和中國殲-10,可謂百花齊放。但是若要說出一款二代機,人們肯定首先想到名滿天下的米格-21和殲-7,這是一款在那個年代裡一枝獨秀的戰機,到今天也仍在發光發熱,堪稱世界航空界的經典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人之傢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大國風範!美國向探月工程總師提出請求,他們也要來月球了
中國軍艦表面坑坑窪窪是做工原因?真實原因讓人理解

TAG:軍人之傢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