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通州人嗎?
「前門樓子九丈九,離城四十到通州」,這是老北京的一句順口溜,通州位於長安街延長線上,從天安門出發,一直往東就能到通州,雖然是北京遠郊區,其實離城區並不太遠,自古以來就是北京城的東大門。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遷址到通州,這就意味著,通州區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北京行政副中心,雖然這項決議的前期準備工作開展很久了,但是直到這一天起,才算正式投入使用。新聞一經報道,著著實實的讓通州又火了一把。
作為一個通州人,110112這是您的身份;作為一個通州人,其實讓您驕傲的地方還挺多的。如果您是通州人,一定對京杭大運河再熟悉不過!2000多公里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運河,而它的北端就到通州,也可以說是北起點。
想當年,京城的糧食供應主要靠漕運,往來於京杭大運河上的糧船解決了北京人的吃飯問題。不僅如此,建設北京城的很多重要材料,也是通過大運河才能到達北京,有句話說:「北京城是漂來的」,主要就是指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性。如今的運河文化廣場和萬畝濱河森林公園,是通州重要的遊覽之地。
如果您是通州人,一定對著名的張家灣再熟悉不過!這裡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古鎮,也是通往華北、東北和天津等地的交通要道。此外張家灣還是重要的漕運碼頭。想當年,元朝時期,有次北方鬧蝗災,京城缺少糧食,有一名官員叫做張瑄,他自江南打造平底船六十隻,運米四萬六千石,從水路運至京師,
從此打開了南糧北運的通道,於是糧船停靠的碼頭便由此定名「張家灣」。雖然後來郭守敬打通了通惠河,糧船可以直接「開」進北京城的什剎海,但是後來水路堵塞,河道變淺,明清時期的漕運船隻好又回到張家灣停靠。
如果您是通州人,一定對八里橋再熟悉不過!它不僅是通惠河上重要的橋樑,也是這條著名漕運河道上唯一一座大型古石橋,同時它還是北京四大名橋之一,史稱「陸運京儲之通道」。八里橋原名永通橋,元朝初建時是一座木橋,明正統年間改為石拱橋。
清末,永通橋還親眼見證了兩次大規模的中外戰爭,史稱「八里橋之戰」,不管是咸豐十年清兵與英法聯軍的交戰,還是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阻擊八國聯軍,雖然都以慘敗而告終,但是國人以血肉之軀頑強的衝擊洋槍洋炮,這種不畏強敵保家衛國的精神還是值得稱道的。
如果您是通州人,一定對燃燈塔再熟悉不過,位於京杭大運河北端西畔的古塔全稱為燃燈舍利塔,俗稱通州塔。建於北周時期的燃燈塔,是北京地區最古老的佛塔之一,並以風鈴多、神像多等七絕聞名於京畿之地。
此塔距潞河數百米,然而塔影竟然能垂映河中,故乾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詩句,「古塔凌雲」曾為通州八景之一,此塔更是通州的標誌之一。
如果您是通州人,一定對通州的美食再熟悉不過!歷史上的通州是很繁華的,留下的傳統美食也非常豐富,別的不說,就拿咯吱盒來講,這是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傳統小吃,它的發源地就是通州。時至今日,北京很多地方都賣咯吱盒,唯有通州的最正宗,也最好吃。
全國各地幾乎都有「三寶」之說,其實咱通州也有三寶,都是好吃的:通州有三寶,腐乳、鯰魚、糖火燒。「萬通醬園」的仙源腐乳、小樓飯館的燒鯰魚、大順齋的糖火燒名氣更大,有時間得去嘗嘗。
哎呀,不能再往下說了,因為值得咱通州人驕傲的東西太多了,一時半會兒介紹不完。其實通州之於北京,原本就是一個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區,甚至在整個兒華北地區都地位顯赫,古有「一京、二衛、三通州」的說法,下面咱們就來看看通州的歷史沿革。
通州既是今天的稱呼也是古稱,幾十年前曾改名通縣,是北京遠郊區縣之一。明清時期,我們總聽說的「順天府代管二十四州縣」,其中就包括通州,但是要知道,州城府縣不是一個級別,州的建制比縣要高,最多時,通州曾領四縣。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通州地區與北京同屬燕國,北京周邊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今通州地應屬漁陽郡轄及;秦仍屬漁陽郡地;西漢時今通州境內設路縣,屬漁陽郡,王莽篡漢時改名通路亭,東漢建立後,恢復舊稱,但改「路」為「潞」,始稱潞縣;
三國時潞縣歸曹魏,改屬燕國;西晉時期屬漁陽郡;隋朝開皇年間潞縣屬幽州,大業年間屬涿郡;唐代,潞縣先後為玄州、幽州、范陽郡治所,後又改回幽州;遼代佔據北京時,潞縣先後為幽都府和析津府屬縣,後又在今通州地設漷陰縣;
後來金滅遼,潞縣、漷陰縣隸屬於析津府;元朝,北京的管理衙門稱為大都路,天德三年設通州隸屬大都路,潞縣為通州治所,後來又領三河縣。至元年間升漷陰縣為漷州,割武清、香河二縣歸其管轄。
明初,元大都改稱北平府,撤潞縣入通州,潞縣之名雖然從此變成歷史,但通州潞河之由來與此古稱一脈相承。那時,漷州、通州皆屬北平府,洪武十四年,漷州降為漷縣,改隸通州,至此,通州領有三河、武清、香河、漷縣四縣。
靖難之役後朱棣登基,改北平為北京、屬順天府管轄,此後通州及所領四縣均屬順天府。清順治年間撤漷縣,通州領三河、武清、寶坻三縣。雍正六年改三河、武清、寶坻三縣直屬順天府,通州遂為散州,不再領縣;
民國初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通州改名通縣。民國十七年廢京兆,通縣改屬河北省;1948年底通縣解放時,初於通縣城關設通州市,通縣人民政府遷駐張家灣。1949年通州市改為通縣鎮,為通縣專區駐地。1953年11月撤銷通縣鎮,改設通州市,由通縣專區代管,仍為通縣專區駐地,與通縣同屬通縣專區。
1958年,通縣、通州市劃歸北京市,撤銷通縣專區,改名通州區,1960年2月改名通縣,1997年在區改縣工作中,撤銷通縣設立通州區。時至今日,北京市政府遷往通州區,昔日的漕運碼頭、京城東大門成為北京行政副中心,再一次承擔起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