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彙集63位明清文人墨寶的《種菜詩唱和冊》,究竟由誰發起?

彙集63位明清文人墨寶的《種菜詩唱和冊》,究竟由誰發起?

這是清朝士林獨特的審美趣味和文脈傳承的展現,其中「穿針引線」的人物當屬吳之振。

清代 禹之鼎《橙齋先生像》(吳之振,號橙齋)

明末清初改朝易代之際,社會各方面的激蕩變動增進了文藝作品的推陳出新,諸多大家湧現,康熙朝的著名詩人吳之振,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是清浙江石門洲泉鎮(今桐鄉市)人。清初,其大力提倡詩宗宋代,與呂留良、吳自牧編纂的《宋詩鈔》既深刻推動了宋詩的流傳,也寄託了他們對大明的故國之思。

康熙十年(1671年),吳之振將刊行完畢的《宋詩鈔》攜帶進京。當時距明亡不久,詩壇籠罩在遺民思潮低徊哀愁、激憤悲愴的氛圍中。詩壇領袖王士禛、宋琬、錢謙益等人皆推崇宋詩,以挽頹風。吳之振的到來,更推動了京城文人宗宋詩風的形成。借在京的姻親和同鄉的關係,吳之振結識了許多官員,其中不乏學界巨擘、詩壇盟主,與他們談文論詩,贈書往來,相處甚歡。《宋詩鈔》也被京城文人爭相傳閱,一時洛陽紙貴、風頭無兩。

《黃葉村莊圖》

1675年秋黃葉村莊落成後,吳之振命侄孫吳震翱畫此《黃葉村莊圖》。圖中可見此地綠樹環繞,靜謐清幽。庄內有亭台樓榭,迴廊曲曲,竹樹掩映,自然雅緻。室內案上放有書籍捲軸,籬牆內一位老者在指揮一個兒童種菜,這正是吳之振隱居生活的寫照。

次年二月,想要離京回鄉隱居著述的吳之振,與眾人齊聚梁園水樓,為其餞飲賦別。在座之人中有四位後來官至大學士,秉政中朝。另有康熙三年分中狀元、榜眼、探花的嚴我斯、李元振、周弘,以及康熙九年的狀元蔡啟僔等。當朝俊彥各賦華章,並由此留下了《贈行詩冊》。

《黃葉村莊圖》局部圖

返鄉的吳之振築別業於石門城西,因愛蘇軾詩句「家在江南黃葉村」,便將之命名為黃葉村莊,其構造布局出自畫家禹之鼎之手。隱居後的吳之振深居簡出,在庄中會友飲宴,論詩作畫。與其交遊之人皆海內名士,既有在朝為官者,也有山林隱逸者。其中比較知名的有葉燮、陸隴其、曹寅、梅清、羅牧等人。

黃宗羲、顧湄《種菜詩》

黃宗羲與吳之振交往日久。吳之振與呂留良合編《宋詩鈔》之時,黃宗羲正好在呂家客其子弟,因此三人常煮酒斗詩,談藝論學,這或許是他們一生中最為歡樂、和諧的美好時光。

在傳統語境中,「種菜」自古即為文人排遣內心孤悶,從世俗庶物中求得解脫之舉。最喜作種菜詩的當屬蘇軾。吳之振推崇宋詩,效仿東坡,其「種菜」明志也在情理之中了。他於黃葉村莊內辟菜地二畝,園丁雜植菜蔬。因連日好雨,菜蔬生意可喜,吳之振作《種菜詩》二首,自和二首,並請志道之士就此題唱和,唱和之人有呂留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黃宗羲等人,留下了《種菜詩唱和冊》,享譽詩壇。

呂留良《種菜詩》

呂留良是明末清初的傑出學者。吳之振14歲時,與其相識於考場中,而後又跟從呂留良學詩並共同編纂《宋詩鈔》,二人關係甚篤。呂留良終身不與清朝合作,吳之振與清朝官員交往,給二人關係蒙上了陰影。在和詩中,呂留良以「燕麥兔葵爭一笑,此間哪有故侯瓜」之句,嘲諷了吳之振的「種菜」思想,並表明自己對明朝的眷戀。

縱觀《種菜詩唱和冊》,參與唱和者63人,大多為隱居山林之中不願出仕的明代遺民。吳之振去世後,種菜詩依然嗣響不絕,至民國時仍有清代遺民勞乃宣、吳郁生等人唱和。一部詩冊、集明清兩代遺民唱和之作,時間跨度達200餘年之久,被後人傳為佳話。

吳之振生前所藏的名人墨跡和書畫等由其後嗣珍藏300餘年,完整保存至今。它們不僅承載著吳之振一生中最重要的榮譽和往事,同時也提供了一個研究明清易代之際士大夫政治心理和文化心理的原始文本——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風雅之下隱含的是不同思想的激烈交鋒。

原文作者:汪沐

原文來源:《中國收藏》2018年11月刊《跨越千年 文人意趣亦盎然》(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中國收藏》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虎虎生威!南越王墓出土高古玉
秦始皇遭遇3次刺殺,荊軻、高漸離失敗而他最終成功了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