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期末考試結束了,成績不錯該如何獎勵孩子?可以學學前人王夫之

期末考試結束了,成績不錯該如何獎勵孩子?可以學學前人王夫之

(這是「一同成長的粑粑」的第278篇原創文章。)

生活中關於如何獎勵孩子的問題,大多數的家庭都顯得比較隨便。他們認為,只要自己的孩子能考得好,做得好,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這些獎勵大多是以物質享受為主,例如孩子愛吃的食物,喜歡了很久的玩具,或者是一些高端的電子產品等。

確實,這種做法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為了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有些孩子會加倍努力。但是,這樣做也存在一些弊端,那就是——琳琅滿目的物質很有可能將孩子的目標引導到享受方面。其實,給孩子精神獎勵才是最好的、最有益處的教育方式,比如:學慣用品,尤其是書籍,這才是最好的獎品。

王夫之,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之一,他是我國明末清初一位進步的思想家,由於晚年居住在湖南衡陽的石船山下,所以學者們都稱他為「船山先生」。

王夫之的思想對後世產生過很大影響。這樣一位大思想家在教育兒女的這方面也讓人嘆為觀止。

有一年,王夫之的大女兒準備出嫁,那個時代也非常講究陪送女兒的嫁妝。陪送的嫁妝越貴,就越能顯出家世的高貴;嫁妝陪得少了就會讓人看不起。而王家世世代代都在朝為官,於是人們就開始猜測——王先生家的嫁妝應該是很貴重的那種吧。

出嫁的日子在一天天臨近了,王夫之卻沒有去特意準備什麼,坦然處之。大女兒的心裡干著急,但是又不好意思問自己的父親。幾位熱心的鄰居來到王家,問他嫁妝準備的情況,是否有什麼需要幫忙的。王夫之笑呵呵地拱著手對大夥說:「多謝各位鄰居的費心,我為大女兒的嫁妝早就準備妥當了,目前已基本料理完了。」

「那嫁妝在哪兒呀,可否讓我們看看?」大傢伙兒一聽,都不由自主地睜大眼睛四面瞧了起來。可是,屋子裡空空如也,什麼值錢的東西也沒見著。

王夫之看著鄰居們詢問的眼神,摸了摸花白的鬍鬚氣定神閑的告訴大家:「不急,不急,等到我大女兒出嫁的那天,你們再來看個究竟吧!」

終於,大女兒出閣的日子到了。天剛一亮,附近的鄰居們都跑來這兒看熱鬧,簡直是水泄不通,有些膽大的人索性跑進王家的大廳左右察看。

不多久,迎親的隊伍來到了王家門口,屋裡屋外到處都充滿著歡聲笑語,熱鬧的鼓樂聲一浪高過一浪。這預示著,新娘子該出閣了。這時,王夫之才不慌不忙地從書房的柜子里拿出一個紅色的小木箱,鄭重其事地親手交給自己的女兒,對她說:「孩子,這就是為父為你準備多年的嫁妝。」

人們紛紛猜測,「裡面到底裝的什麼寶貴的東西呀?」大家都想弄個明白,就連他的大女兒自己心裡也不清楚。其中一位來迎親的中年漢子實在忍不住了,在幫著拿嫁妝的時候,悄悄地掀開了紅木箱子的蓋想看這個究竟。

「我說怎麼這麼輕呢,原來裡邊都是些書和稿紙!」中年漢子一臉吃驚的樣子,立刻引得周圍的人都伸過脖子來看。於是,有的人就開始嘰嘰喳喳地議論了:「從沒見過種事,……這才值幾個錢啊?」等等,各種議論聲不絕於耳。

王夫之的大女兒聽著周圍怪聲怪氣、怪言怪語的議論聲,心裡委屈極了,心想:父親怎會如此不懂禮。於是她再也顧不了規矩,轉身跑回屋中,伏在床邊低聲地哭泣起來。王夫之面對女兒的委屈,還是那樣鎮定自若。他朝眾人擺擺手,來到女兒床前,輕輕地撫摸著她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我的好女兒,你為人平時勤奮刻苦,十分好學,實在很對我的心意。因為你的嫁妝我也想了很多很多,你千萬不可小看箱子里的東西,在那些書冊里,有我這一生的研究和學問;那些稿紙,是我多年寫作的底稿。它們可以教會你如何做一個有骨氣、有出息的人。你要明白,金山銀山也比不上知識這座山多啊!」

聽完父親的這番話,女兒心裡猶如打開了一扇天窗一樣,豁然開朗起來。她立即抹掉眼淚,面露微笑,讓迎親的人抬著那個紅木箱子,恭恭敬敬地給父親可叩頭,出嫁了。

在歷史上,把書本知識當做女兒嫁妝的,還真不多見。畢竟王夫之是出了名的大學問家,並不是人人都敢像他這樣「別有寓意」。但不得不說的是,王夫之這樣用精神財富來鼓勵兒女的做法,卻值得每個父母來學習。

給孩子物質獎勵和鼓勵,孩子吃過、用過之後。可能就會忘了,唯有這精神層面的獎勵,將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閱讀,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無論孩子在什麼方面取得進步時,做父母的送給孩子一本不錯的書,遠比一個玩具要深刻、有用的多。或者,用寫信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最近的心情、進步的喜悅、分享些自己年輕時候勵志的故事,這些精神的獎勵,比物質的獎勵更能觸動孩子的心。許多父母為自己的孩子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卻恰恰少了給孩子精神上獎勵,這是我們每個父母應該學習的地方。

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同成長的粑粑 的精彩文章:

你的批評對孩子不奏效,不妨換一種孩子能夠接受的批評方式試試

TAG:一同成長的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