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1月16日上午9點44分,春節檔首日預售票房達到一億元。

有了去年的珠玉在前,提前20天破億的成績,似乎並不值得拿來大書特書。

事實上,即便是普通觀眾,也能感受到這樣的氛圍——

相比去年,今年春節檔的映前熱度,的確是呈降溫態勢的。

理由當然也擺在明面上:投入

看看2018年,提前一個月便開啟的「百城路演」,和各種花式異業合作、品牌營銷、大體量硬廣露出與曝光…

來到2019,因為檔期內影片的翻倍擴容,一度曾讓外界以為,或將迎來一場更加腥風血雨的燒錢大戰…

結果呢,各家老老實實地做著線上宣發。按部就班,不見燒錢,更少見奇招。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 數據來自貓眼專業版

奇招當然不是沒有。昨天晚上,《小豬佩奇過大年》的一支病毒短片《啥是佩奇》便意外地刷了屏。

短片咱們文內再聊,今天【深水娛樂觀察】試圖與大家探討的是——

春節檔作為一個檔期,年輕、重要且特殊,這是共識。那麼,針對這一年當中的重中之重,是否可以進一步設定一些原則的營銷共識,以供參考呢?

對此,【深水娛樂觀察】拋出的磚是:「舍與得」。

具體而言,「捨得」指的,便是口碑營銷中的預期管理,與無限下沉。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 比如,「周星馳」三個字,是否依然可以搞定一切?

舍:做好預期管理,

是電影營銷的終極課題

先潑個冷水。

一個信徒甚眾的觀點是:春節檔很特殊,多數觀眾的觀影慾望強烈到,一兩部電影都不足以滿足。

所以,把宣傳做到鋪天蓋地,把觀眾的胃口吊到最高,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業內愈發重視的精準受眾,與預期管理,某種程度上,並不適用於春節檔。

春節檔當然夠特殊,但說實話,還真的沒有特殊到,足以改變某些重要規則的地步。

【深水娛樂觀察】的觀點,越是大檔期的預期管理,才越需要得到更多重視,更需要強調背後的技巧。

過去的這一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所有「口碑」事件——無論是逆襲,還是撲街——事實上,都不儘是源自本體的口碑發酵,而是和背後的口碑營銷策略,息息相關。

以2018春節檔為例。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單以結果向前推,去年春節的那場《紅海行動》後來居上勝出的曠世大戰,似乎是一場赤裸裸的,口碑的勝利。

但如果我們扒開來細看,春節檔,作為一個7天里吸引近1.5億人走進影院的超級檔期,體量越大,聲量的方向控制就越重要——當然,難度也會相應增大。

於是,每一部有膽加入的影片,都沒有理由不嘗試去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群與受眾,讓他們能第一時間走進影院,並為影片發出第一波正向的聲音。

先說《捉妖記2》與《西遊記:女兒國》。

回看《捉妖記2》的營銷,片方在高舉高打大開大合,與調整預期縮小開口兩個策略之間,選擇了前者。這當然讓它在首日大殺四方,但觀眾預期被放大的後果,就是口碑的反噬,與票房的迅速滑落。

看起來,如果你提前知道了影片質量堪憂,那麼做足聲勢,繼而在公映頭三天多撈點銀子,似乎是個更穩妥的選擇。

但如果,能在預期管理上對第一波觀眾做出更有效的引導,比如提前軟性地釋放出,續集在調性上並非延續首部的信息,繼而從全受眾轉向更偏家庭受眾的方向等等。

意即,在策略上做減法,避免讓觀眾帶著錯誤的預期進入影院。

畢竟,一旦觀眾看完,產生了不值票錢、更浪費時間的念頭,失望之下的負面口碑,是最可怕的。

它不僅僅是網上多了一條差評,更有著失去這位觀眾身邊所有潛在觀眾的風險。再加上春節檔龐大的體量,其反噬的威力之大,是完全無法彌補的。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 如果能在合家歡的基礎上,做更精細的口碑引導,

《捉妖記2》的結果是否會有所不同?

至於《女兒國》,策略上的混亂則更為明顯。

在觀眾對於西遊作品有固定預期的前提下,口碑的引導始終在特效大片與愛情大片中間來回徘徊,且有意弱化了愛情主線,

加上真正反派的缺失與孫悟空的存在感不強,這些引導上的模糊,最終造成了觀感上的落差。

簡言之,一部影片的質量好壞,決定了票房總量。但預期管理上的拿捏得當,將會最大限度地讓影片走出長線。

特別是,在春節檔這樣一個觀影慾望最為強烈的時段,只要沒有出現口碑上的崩壞,前期因為口碑引導丟失的部分觀眾,大概率會在後期彌補回來。

也就是說,春節檔影片的目標,或許從來不是「成為多數觀眾的第一選擇」,而是「成為核心受眾的第一選擇」。

這方面,《紅海行動》因為類型上的差異過於明顯,決定了它的營銷不可能追求大多數,因此不多評述。反而是《唐人街探案2》,如果大家留心這部影片的口碑引導,便會發現——

相比大打合家歡,唐探2反而在營銷的方方面面,強調出了一種無厘頭的嬉鬧感。

事實上,這便是對其自身調性的精準傳遞。

當然,它會過濾掉一部分不喜歡此類瘋癲喜劇的受眾。但隨著口碑的發酵和票房的狂飆,那些沒有第一時間去看的觀眾,又有多少會真的錯過呢?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 唐探2所有物料都在呈現出一種嗨過頭的嬉鬧感,

這就是預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在【深水娛樂觀察】看來,即便是特殊的春節檔,觀眾的口碑依然不應該被「放養」,「越多越好」的策略亦並不適用於大多數。

當然,理論的可控是一回事兒,執行的不可控又是另一層面。但一個基本的原則是——

在如此大體量的受眾面前,追求面面俱到,很容易便會失焦。如何讓口碑始終聚焦在一個有效的範圍之內,同時讓觀眾明晰他將會看到什麼。

這既是重點,亦是難點。

繼而,這個檔期,自然也最為考驗營銷團隊的綜合能力——

什麼是要從頭至尾堅決貫徹的,什麼是作為驚喜後發制人的,什麼是要弱化甚至隱藏的,什麼是某個階段重點強打的。

即便是質量再令人堪憂,敢於擠進春節檔,必定是有把手可抓的。那麼,考驗營銷人的,便是如何利用這把手,讓觀眾在映前對影片產生期待,在映後對影片感到愉悅。

畢竟,觀眾在春節檔看電影,會更看重那種觀影后的驚喜感與愉悅感。如果你在預期管理上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前期越高的熱度,後期就越危險。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 在驚喜感與愉悅感上,

誰能想到做的最好的是《紅海行動》。

得:唯有無限下沉,

才配得上年度最大體量

接著,「得」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簡單到用兩個字便足以解釋清楚:下沉

站在多數從業者的角度,這似乎早已是一個無需討論的共識了。而今年春節檔也在用實際的熱度繼續證明著,下沉,在這個檔期中到底有多重要

這裡有著一年中最廣闊的觀影人群,這裡有著一年中最強烈的觀影慾望,這裡有著一年中最密集的資源與資金。

這三個「最」合在一起,便彙集了一年之中最吸睛的注意力。

那麼,今年春節檔的下沉不力,原因又何在呢?

我們只能猜測——


預算吃緊?對自身賣相及市場佔有率的集體自信?互聯網平台深度介入的結果?

又或者,是在經過去年一年多個「高開低走」的認知累積,業內對於預售票房的爭奪,開始回歸理性?

不過,以春節檔的特殊性考量,【深水娛樂觀察】的觀點,無論怎樣,對三四五線的宣發下沉,對增量受眾的儘力爭取,都是春節檔務必堅持的基本原則。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而具體到執行,這裡面,除了常規的線下路演與品牌聯合,以及考驗真金白銀的硬廣投入,在線上渠道的選擇上,同樣應該有著更多的開拓。

簡言之,在微信與微博這些主陣地之外,今日頭條、趣頭條、網易號、百家號等,包括時靈時不靈的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台,都應該成為下沉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賣點做簡單直觀的總結,並成規模地進行整合與鋪量,以此尋求可觀的曝光量。

如果再考慮到性價比,以及對「非觀影主力」增量受眾的爭奪,這樣的操作,無疑顯得更具必要性。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 30至50歲以上這個「非觀影主力」群體,

向來是春節檔力爭的增量受眾。

由此,線上渠道的選擇便顯得尤為關鍵。

而若提到性價比最高,甚至於轉換率都很可觀的下沉動作,無疑是兼具質感與創意的營銷物料。

比如,昨晚刷屏的短片《啥是佩奇》,5分多鐘的片長,將過年回家的戳心情緒,與電影元素做了最恰如其分的結合。

同時電影感強烈的製作水準,與小巧精準的敘事表達,也秒殺一般常見的病毒短視頻。

於是,意料之外,卻也情理之中的,刷屏了。

有人推斷,短片1000萬的真實點擊,2億的總曝光,按照1%的轉化率,30到35元的票價,最終,這一支短片,將為影片帶來約1億元的票房收入。

這就是2019年,無限下沉的第一個新玩法。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啥是佩奇》的火爆背後,不是因為「想到了」,

而是因為「做到了」。

結論:「黃金8小時」,

將是口碑營銷的生命線

所以,有「舍」才有「得」。


映前,是「得」的天下。無限下沉,打造匹配這個檔期的聲量;

接近上映,在預售達到高峰之時,堅定「捨去」。有所告知,有所引導,讓所有第一時間走進影院的觀眾,留有校正預期的時間與空間。

而作為口碑營銷中的一部分,對KOL的使用,春節檔自然也有所不同。

簡言之,在春節檔龐大的觀影基數面前,KOL的作用,將被無限削弱。或者,成為某個節點之上,功能性單一且統一的口碑工具。

具體來說,春節檔的口碑引導,不需要KOL眾口一詞地「戴高帽兒」,而是更多承載「導看員」的解讀作用——

將散亂的看點聚焦成一個通用的表述,繼而在各個媒體去強化這個表述。

讓觀眾在走進影院前,對影片形成某種一定會得到印證的印象,最終對映後口碑,形成正向的引導。

接著,該說我們的結論了——

春節檔口碑營銷的關鍵,盡數繫於一天。即,能夠對觀眾做出最直介面碑引導的時間,只有這24小時:映前最後16小時+公映首日前8小時。

特別是開畫後的8小時,【深水娛樂觀察】姑且稱之為:「黃金8小時」

放在今年的春節檔,就是2月5日8點—16點這個區間之內。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 截止18日0點,春節檔首日預售一覽(來自貓眼專業版)

再細分的話——


所有映後KOL的口碑預埋與購票引導,都務必安排在這8小時內。

而所有針對口碑做出的平台控評與打分(

豆瓣、貓眼、淘票票

),則將被壓縮在8點開始的第一場放映,結束之後的1到2個小時之內。

超出以上的區間,任何試圖營銷口碑與打分的動作,都將是徒勞無功的。

就像一場爭分奪秒的關鍵戰役。

於是,這是否更加顯現出,映前的口碑營銷(預期管理+無限下沉),有多重要呢。

彩蛋:2019九大種子

的一句話口碑引導建議

(因為尚未全部看片,故口碑引導僅為依據物料為基礎的建議)

《飛馳人生》:韓寒屬性大過沈騰屬性,非爆笑純喜劇。

《瘋狂的外星人》:相比前兩部「瘋狂」,寧浩的個人創新,將大過系列的風格延續。

《新喜劇之王》:除了致敬,也有更多包含周星馳近年新感悟與新元素的融入。

《流浪地球》:「中國拯救世界」,乃至「吳京拯救世界」的更多民族情感釋放。

「預期管理、無限下沉、黃金8小時」:春節檔口碑營銷指南

《神探蒲松齡》:春節檔最適合全家觀看的選擇,中港台聯合大拜年。

《情聖2》:春節男女同學好友聚會的第一選擇,兩性話題一網打盡。

《廉政風雲》:港片迷必看,以及,用冷門的品質選擇,做豬年第一頭特立獨行的「豬」。

《熊出沒·原始時代》&《小豬佩奇過大年》:唯二兩部動畫,不妨熊大熊二和佩奇,聯合起來搞些事情。團結一心,搞定所有爸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