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電下鄉」新政下誰能穿越牛熊?

「家電下鄉」新政下誰能穿越牛熊?

1月8日晚的新聞聯播,看的股民老王心潮澎湃。

在《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系列報道中,頭髮稀疏的發改委領導在電視上擲地有聲的說道:

「今年將制定出台促進汽車、家電等熱點產品消費的措施。」

話音剛落,老王大腿一拍,喜上心來,對正在刷碗的老伴大喊:

「有戲!」

看新聞炒股票成長起來的那一代老股民,都是往事的親歷者,野生的中國政策問題專家。

老王一定不會忘記,10年前,我們為了解決美國金融危機問題,開啟了上一個家電狂歡時代。

用倉位賭國運的老王,正是在那輪狂歡中,壓中了人生第一支5倍股。

2008年到2013年間,政府先後推行了「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和「節能惠民」三大政策,其中家電下鄉覆蓋最廣、時間最長、影響最大。

高峰期,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的內銷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6.9%、31.3%、15.1%和45.3%。

10年很快過去了,經濟又到了「最困難的一年」。

原來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一聲「老鄉別走」道出了經濟壓力需要你來買單的花腔。

但今時不同往日,大家都發出了「這一次還會奏效?」的疑問。

理由主要是:

1、消費空間飽和。

根據2017年統計年鑒,電器「三大件」——電視、洗衣機、冰箱,每個家庭一般會配置一台。

所以保有量在接近100台/百戶後,幾乎沒有增量空間,只有更新空間。

同時,由於房地產市場的萎靡,更直接的影響了家電銷售。

來源:2018年統計年鑒

從數據上看,汽車和空調尚有增長空間,但增長並不樂觀。

汽車銷售全年負增長,空調全年銷售增長不會超過4%。

2、消費能力減弱。

汽車和空調銷售的不理想,主要由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萎靡。

2012年以來,人均可支配收入走出了顯著的「L」型。

此外,過去幾年打響的樓市漲價去庫存攻堅戰,在一線衝殺的老百姓生生將槓桿加到最大。

沉重的房貸,也對消費產生了顯著的擠出效應。

來源:中國銀行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觀點,是歷史會簡單重複。

將領導的話解讀為當年的刺激方案,又可以拿出來接著再用一次。

看得出,大家搶新聞沖在一線,而且歷史都學的挺好,拿著鎚子,看什麼都是釘子。

群眾這是在趕著政府往老路上走嗎?

君臨倒認為,人們也許會錯了領導的意思。


1

當年以家電下鄉為代表的刺激政策,是政府招標選出供應商,用財政出資將一部分的商品價款補助給企業,從而達到商品降價的目的,用以刺激消費。

這是一種典型的「補供方」政策導向,經過實踐,產生了諸多問題:

補供方的前提,是高度的行政效率和自我約束,確保財政資金能真正補貼到消費者手中。

呵呵一笑。

在政策實踐中,這種依賴政府審批後發放補貼款的模式繁瑣複雜,鏈條長,制度設計複雜。

往往效率低下,腐敗叢生。

在陝西省銅川市印台區人民檢察院一份《關於家電下鄉領域職務犯罪的調查報告》中,我們看到該檢察院對一戶商家銷售的186戶產品進行了實地調查,這個區檢察院發現騙補問題極其嚴重:

「確實購買產品的僅39戶;2戶產品農戶根本不知道情況;32戶是老闆自己的電話;30戶是二級經銷商的電話;83戶電話不對( 分為: 空號、關機、停機、別人電話等等)。」

這還僅僅是薅羊毛的小老闆,大量承辦此項事務的基層幹部,把補貼辦成唐僧肉全席的大有人在。

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人民法院的一份刑事判決書上,我們又看到另外一個故事:

一位名叫林植森的區商貿局市場科長,利用負責家電下鄉備案登記的工作之便。

夥同他開公司的小舅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偽造回收憑證、變造家電銷售發票等方式,套取家電以舊換新財政補貼款二十多萬。

君臨展示的,還只是兩個典型個案。

以國人鑽空子的能力,無論是商家,還在幹部,皆在那一輪「肥肉過手」的盛宴中,八仙過海,摸的滿手是油。

與「補供方」類似的,便是這幾年對新能源車的補貼。

2016年,針對騙補亂象,財政部對93家新能源車企進行了檢查。

根據蓋世汽車披露的數據,其中72家存在違規或騙補情況,涉及金額92億,平均一輛車騙12萬!

來源:蓋世汽車

新能源車騙補,還集中在為數不多的汽車生產企業,監管起來還算方便。

家電騙補的面就太廣太多了,就算要監管,成本也是天文數字。

這還僅僅是冰山一角。

2009年底,中消協公布《2009年家電下鄉產品使用及售後服務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

「在已購買的家電下鄉產品中,接受過維修的比例為12.6%,每8件家電下鄉產品中有1件出現過維修,存在比較嚴重的質量售後服務問題。」

道理很簡答,在那一輪薅國家羊毛的狂歡中,還有無數本來垂死的低效率企業得以死而復生。

這種大水漫灌式的補貼,一般會給部分「聰明人」抓住可趁之機,相對於只需要討好一個消費者政府來說,比起要討好無數消費者。

顯然前者更省力。

他們可以以次充好,舊芯新殼的手段,進入家電下鄉採購目錄。

根據Wind數據,政策實施後的幾年,家電龍頭企業市佔率並沒有顯著提升,相反整體呈下降趨勢。

與國家鼓勵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相悖。

來源:Wind,東興證券

實際上,補貼是典型的計劃經濟手段,補貼用於家電部門,必然減少其他部門的政府支出的增長。

我們在這種既吃力,又不討好的政策上吃了太多虧,高層決策者還會這麼幹嗎?

似乎不會。

2

2018年底,舉世矚目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在這場為來年經濟工作定調子的會議上,君臨讀到了不一樣的「促消費」措施。

主要是這兩句:

「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

「推動相關改革走深走實」

我國重大會議的公報,向來嚴謹審慎,逐字逐句背後皆有深意,這兩句話不僅是全新話語體系,而且還在後來歷次高層講話中被反覆提及。

這就有意思了,先說減稅:

94年的分稅制改革,是一個分水嶺。

往後二十多年,中國的稅制大框架幾乎未動。

在這個稅制框架下,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收入分配中佔了大頭,目前我國廣義宏觀稅負已經從 GDP的10%上升到30%左右。

政府有錢,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我們才有了基建狂魔的「美譽」。

辦大事的另一面,就是企業和百姓相對缺錢。

企業缺錢,研發就輕飄飄;百姓缺錢,消費就軟綿綿;

政府越有錢,越容易瞎折騰,部委門口的湘鄂情坐滿了地方大員,市場就越難以起到「決定性作用」。

目前,個稅改革已落錘,抵扣政策算是誠意十足,月薪1W以下基本上都免徵個稅,對工薪階層的減稅力度大超市場預期。

另一項針對小企業、個體戶的增值稅起征點的改革也足夠給力,月營業額免稅額度從3W提升到10W,絕大多數小老闆已不用交稅。

這些還不夠。

目前這個稅制框架下,占稅收絕對大頭的增值稅,其實對研發創新型企業尤其不利。

增值稅有進項抵扣,這項制度有利於原材料占成本大頭的傳統製造業,增值稅稅率16%,他們的實際稅負往往只有3%不到。

反觀研發創新型企業,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人們的聰明才智,成本的大頭是工資。

但工資抵個鬼啊。

現有增值稅稅制,明顯拖了中國向高科技產業進軍的後腿。

要說過去,我們還可以靠「市場換技術」,靠模仿來發展,但中國現在都世界第二了,當滿世界都充斥著「中國製造」時,還想進一步發展,那必然要減稅給企業搞創新研發。

只有企業都去搞研發,而不是賺快錢後趕快移民,產業才能升級,工資才能漲得起來。

屆時,消費根本不用「促進」。

減稅效果傳導路徑 |來源:君臨整理

如果說有「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那必然是增值稅稅率的巨幅降低,而不是降1%那樣擠牙膏。

幸好,高層已意識到問題,表態用詞堅決,減稅的前景十分樂觀。

再說改革:

推動相關改革走深走實」這十個字內涵豐富,中國改革走到今天,「相關」實際上主要指國企、土地。

兩大硬茬。

國企改革由國師操盤,這點我們以後有機會說,主要說下後者。

眾所周知,中國特色土地制度由歷史形成,非常複雜,也較為敏感,我們暫且按下不表。

現行的《土地管理法》主要源於1998年的版本,這個版本完全是計劃經濟土地管理的範本,規定的土地制度十分擰巴。

簡單來說,我們搞城市建設必須是建設用地,建設用地只能是「國有土地」,要將農村的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必須政府出面搞征地,將土地性質轉變為「國有土地」。

一旦征地,必有補償,但土地管理法又規定,徵收土地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總和不超過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一畝稻田,修個小區多少錢,賣穀子多少錢,這帳不難算。

在征地中,大量收益流入了政府,而非農民。

也造成了農村大量的房屋空蕩蕩沒人住;另一邊城裡大量進城務工人員沒房住。

來源:微博@學經濟家

2018年12月,《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這個修正案的焦點,在於農村的集體土地以後可以不通過政府征地程序,可以自由出讓、出租給單位和個人使用,打破了「國有土地才能用於非農建設」的制度壟斷。

如果修正案成行,那麼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的局面就會終結。

政府當不了中間商,城市化和工業化帶來的土地增值差價自然就流入農民腰包,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和消費能力。

這可是重磅核武器,改革要「走深走實」,必須攻破土地這一計劃經濟的巴士底獄。

好在曙光已現。


3

1月15日,財政部長助理許宏才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增值稅改革方案仍在測算中,估計會在兩會期間正式出台。」

這個新鮮出爐的消息,其實正好印證了君臨的觀點:稅率要降,稅制要改,重點是增值稅。

我們再回到「今年將制定出台促進汽車、家電等熱點產品消費的措施」這句話。

如果說過去我們的「促進消費」政策集中在「補供方」,那麼根據君臨觀察,目前政策意圖已將思路調整到「補需方」。

過去是慈父般政府怕你不會花錢,幫著你花錢;如今是通過減稅、改革,最終把錢給你,自己花。

這是君臨對高層政策的理解,至於部委是否真正學習理會中央精神,又是後話。

當然,對部委來說,「補供方」最好。

一來可以擴編製、預算,方便官僚機構自我膨脹;二來攬事權出政績,所謂「有為才有位」。

罷了,我們也不推測神仙到底如何打架,反正現在可以明確:

消費肯定是要促進的,但如何促進尚不明確。

不如我們就著家電下鄉這個茬,分別循著「補供方」和「補需方」兩條線索,分開談談家電消費吧:

補需方

假如錢到了老百姓手裡,那麼現在的家電消費者是一群什麼樣的需求方呢?

先畫個像吧。

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出生於1980年以後的年輕消費者,開始成為中國消費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歷年天貓雙11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2009年,天貓雙11的主體消費者是80後,佔比超過6成;

2015年之後,90後消費者的佔比超過80後,成為最主要的線上消費群體。

2018年,90、80後在全網雙11用戶上佔比更是高達84.3%。

來源:極光大數據

縱觀全年A股家電各細分領域較為靠譜的公司的股價表現。

從濃眉大眼的格力電器到戲精上身的老闆電器,可謂滿盤盡綠,黑白電、廚電、小家電,電電撲街。

只有兩個例外:科沃斯,蘇泊爾。

前者專註於掃地機器人這一快速滲透階段的全新智能化產品,深耕電商渠道,爆款頻出。

後者從炊具起家、背靠全球炊具及小家電龍頭SEB,通過獲取前者的品牌和技術,逐步擴展廚房小家電品類,通過品類持續擴張路線驅動成長。

蘇泊爾產品線 |來源:中信建投

一家是生產處於科技前沿的人工智慧落地產品,另一家生產各式各樣幫助人們過上省力、精緻生活的消費升級產品。

通過這兩家公司的表現,其實可以看出不同於老一輩追求管用就行的「功能型消費」,80、90新生代有著截然不同的消費觀。

他們生長在中國改革開發後,在世界觀形成的年齡接觸了大量上一輩人不曾接觸的知識、觀念、感受,從而形成了更為豐富的多元世界觀。

所以這群人表現出願意為美好體驗買單的明顯趨勢。

基於這樣的消費人群,再結合家電消費特徵,君臨認為家電領域有以下幾點啟示:

1、新一代消費者的新需求會創造新的品類,從而成就「小而美」的家電品牌,從國外的戴森捲髮棒到國內的科沃斯,都是這樣的例子;

2、關注智能生活、品質家電領域的重大產品創新和產品滲透,比如這兩年破壁機產品的放量;

3、追求舒適、品質生活的趨勢,消費者對家的要求不再局限於滿足生活所需,不僅要住,更要住的舒服,這會導致空調、地暖等電器升級成為「剛需」電器。

4、以小米在家電領域的黑馬態勢來看,消費者有追求簡約設計,性價比方面的消費趨勢。

總而言之,「補需方」的本質就是企業要吃透消費者需求,做好產品,找准渠道,磨鍊內功。

補供方

先看看十年前是怎麼搞的。

當年的補貼主要是三大政策: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和節能惠民。

節能惠民時間點靠後,效果一般,按下不表。

實際上,2009年2月-2011年11月是政策刺激力度最大的時間點,這個時間段主要是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

來源:產業在線,中信證券

家電下鄉是刺激政策中周期最長,範圍最廣的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地域、品類、價位逐步拓展。

以舊換新是家電下鄉的「進城」版,目的是引導城市消費升級。

以冰箱銷量月度數據為例,刺激政策讓銷量呈現出明顯的「前高後低」狀態。

來源:產業在線,中信證券

龍頭股青島海爾的股價表現與補貼政策的影響基本一致。

補貼政策影響最強的2009-2010年,股價漲幅最猛,在政策弱化和退出期,股價進入調整。

在政策退出後,反而開始創新高。

來源:產業在線,中信證券

電視的情況稍微特殊,08年那會兒,電視正在從CRT向LCD過度,受更新需求主導。

來源:產業在線,中信證券

根據銷量數據,可以看出07年在補貼未介入之前,銷量本就較高。

補貼介入後,烈火烹油,快速放量透支需求後,立即陷入停滯。

龍頭股海信電器的股價表現也表現出趨同性,快速拉升,隨後進入長期箱體震蕩。

真正突破箱體,那是15年牛市的事了。

再來看空調銷量月度數據:

來源:產業在線,中信證券

同樣,刺激政策讓銷量呈現「前高後低」。

我們再來看龍頭股格力電器的股價表現:

在刺激政策出台後,銷量增長帶來了股價同步反應,但漲幅與冰箱電視龍頭比,明顯弱了許多。

但相比前兩者,格力似乎並未受太多補貼政策影響,低點不斷抬高,高點不斷刷新,穩健的運行在長期慢牛的行程中。

那非龍頭的表現呢?

先看春蘭股份:

由於停盤影響,復盤後一次性透支漲幅(不到50%),隨後進入慢慢熊途,直到2015年才勉強突破2008年創造的高點。

再看四川長虹:

走勢也是瘟的不行,2015年捅破天是由於遇上題材炒作。

復盤至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補貼是大水滿貫,雨露均沾。

通過下面家電行業的利潤增速變化情況可以發現,補貼就像激素,起效快,但也有「透支掏空感」,全行業利潤增速因補貼擾動大幅波動。

來源:蘿蔔投研

2、所有企業的利潤會增長,非龍頭企業的業績增速普遍要快於龍頭企業,但持續性差。

比如春蘭股份在09、10年利潤增速都在100%以上,四川長虹09年利潤增速更是高達281%,但補貼退出後,立馬撲街。

3、非龍頭企業業績雖然增速快,但股價表現差。

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非龍頭企業股價都不如龍頭企業表現好。

4、補貼對競爭力強的龍頭企來說,弊大於利。

「補供方」說到底是一種非市場化的行為,政府花錢補貼全行業,非龍頭企業本來競爭力差,補貼「掩蓋」了競爭力差的事實。

從而反而導致非龍頭利潤增速更高,擠占本屬於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

用現在的話說,與「供給側」改革相悖。


4

上文,君臨探討了「促進消費」的幾種可能,那麼未來的家電行業的投資該如何把握呢?

首先需要看清目前的位置。

通過歷史比較,整個家電板塊整體估值水平低於2008年,處於絕對歷史底部區間。

家電板塊整體估值水平 |來源:蘿蔔投研

卡拉曼在《安全邊際》中說:

「高不確定性經常伴隨著低價格。但是,當不確定性逐步消除的時候,價格可能也已經漲上去了。」

「因此,儘管價值投資者可能未能掌握這些不確定,但低價格能夠為他們提供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寶貴思想,而價值投資的本質,就是逆向投資。

沒錯,我們目前是面臨了較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是普遍、宏觀的,而非行業獨有。

宏觀問題需要黨和政府來解決,凡人操不了中南海的心。

但就像卡拉曼所說,宏觀問題真正解決的時候,那就是高價格了,在目前低價格時點,我們不如多思考、多研究下,人們是不是過分悲觀,過度放大了行業的負面消息。

具體到投資來說,就是找到被錯殺的企業,抓住市場恐慌帶來的股權打折促銷活動。

A股歷次混到「高不確定性」的時候,總能逐步消除不確定性,所以有便宜籌碼賭國運的時候。

聽老股民一句勸:寧抱股票哭,不拿現金笑。

從家電企業2018Q3披露的業績來看:

青島海爾、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為代表的白電三巨頭,除格力外,其餘二將增速放緩。

廚電方面,老闆電器今年翻車,增速陡降;華帝股份以及浙江美大只是增速放緩;

小家電錶現極為分化,有一枝獨秀的科沃斯,業績增速穩定的小家電優等生蘇泊爾,也有增速陡降為個位數,甚至負增長的飛科電器、新寶股份;

黑電方面,主要是TCL以及海信電器,業績整體低迷。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近年來家電企業業績現狀呢?

其實這句話應該這樣問:家電行業最大的基本盤是什麼?

成也地產,敗也地產。

一般而言,電器銷售滯後地產銷量2-4個季度不等。

以始於15年這輪房價暴漲周期為例,2016年10月調控出台,雖然價格沒怎麼跌,但住宅銷售面積開始縮水。

來源:國家統計局、國泰君安整理

2017年Q3,家電銷售迎來轉折,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銷量同比增速轉頭向下。

來源:產業在線,蘿蔔投研

行業進入苦難行軍之時,三大白電龍頭,市佔率反而實現了逆市提升。

空調龍頭格力電器,Q3收入同比增長30%;

冰箱洗衣機的美的集團、青島海爾,Q3收入實現了10%左右的雙位數增長;

龍頭企業市佔率提升並不是一兩天的事,實際上,龍頭企業市場份額一直在提升。

來源:中怡康,招商證券整理

看看研發投入絕對值上的巨大差異,自然就明白為什麼強者恆強了。

但黑電領域,情況就不一樣了,按照黑電定義——指可提供娛樂的產品。

我們這裡主要指電視企業。

眾所周知,現在能提供娛樂、有屏幕產品,從電腦到手機,莫不是傳統黑電的競爭對手。

這幾年,尤其是手機廠商切入黑電領域,給傳統黑電企業帶來巨大壓力。

大家想啊,在手機電腦領域,硬體不過是軟體的皮囊,是軟體賦予了硬體堆牛逼參數的意義。

真正為人們提供樂子的,是軟體。

手機廠商們顯然對如何在手機上提供娛樂理解更深,在他們眼中,電視不過是更大屏幕的手機而已。

比如小米從線上渠道切入電視領域後,很快便風生水起,幾乎霸佔了京東電視品類TOP6。

來源:JD

黑白電的難兄難弟,廚電當之無愧。

不過,相比來說,總體上廚電的滲透率遠不如黑白電。

對華帝、老闆這些一線龍頭來說,主要有兩點成長邏輯:

一方面,要完成對低線城市的經銷布局,圍剿雜牌,提升集中度;

另一方面,國人偏好大火爆炒,油煙量大,外資品牌對國內需求「水土不服」,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要勇猛的挺進高端產品,完成對消費者心智的佔領。

值得注意的是,廚電領域近兩年湧現出一支爆髮式增長的細分——集成灶。

集成灶可謂對「大油煙」需求痛點提供更深層解決方案:油煙吸凈率高、節約空間、價格適中。

浙江美大利潤增長情況 |來源:蘿蔔投研

集成灶市場,浙江美大處於第一梯隊,出貨量是第二梯隊企業平均量的兩倍以上。

不過浙江美大是典型的江浙家族企業,銷售策略和投入均較為保守。

當市場處於高速增長時,優秀個股遭遇「系統性風險」隨大勢下滑,這將是絕好的投資機會。

浙江美大估值已創新低 |來源:蘿蔔投研

與上文所述的電器大哥比,小家電的日子倒是風景這邊獨好。

從12年到如今,大哥們隨周期陰晴不定,小家電板塊收入依然保持較好增長,更像一個消費板塊。

來源:Wind,光大證券

有消費屬性的小家電,更換周期短,單價低,不易受地產影響。

最大的特點,就是品類多,能滾動發展。

一個品類從培養到成熟後,通過不斷升級更新,構成小家電的銷量基本盤。

這一點在電飯煲上體現很明顯,從傳統電飯煲發展到三維立體加熱,球釜內膽、IH電磁加熱,不斷推陳出新,提質又提價。

而新興的品類,一旦進入滲透率的引爆點,又能快速放量。

比如這兩年風頭正勁的破壁料理機,2017年營收規模增速高達78.31%。

比如正好契合人們提升生活品質的掃地機器人。

來源:奧維雲網

循著小家電的特點,很容易推出小家電企業投資方向性結論:

1、有強大產品能力的公司,品類開拓速度快,渠道紮實。

有強大母公司資源的蘇泊爾最為典型。

2、在較高技術壁壘領域深耕多年,遇上新品類市場風口的公司。

掃地機器人領域絕對龍頭科沃斯最為典型。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家電行業,那就是:

白電的周期總會過去,黑電的未來混沌不清,廚電的彈性廉頗未老、唯我小家電穿越牛熊。

今天的話題,因「促進消費」而起,在行業分析中告一段落。

過去的我們,政府出面加槓桿放水,用補貼方式刺激經濟,打個比方說,就像從未使用過抗生素的人,效果立竿見影。

而如今,經過了一輪又一輪,花樣百出的刺激,我們似乎已產生了抗藥性,刺激邊際效果越來越低。

通過對行業的分析,其實可以看出,對龍頭企業來說,無論是「補供方」還是「補需方」,政府花錢還是百姓花錢,短期有擾動,但長期來說不是關鍵問題。

一個企業是否能持續成長,關鍵不是誰花錢,而是是否創造了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歷史會重複,但不會簡單重複。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臨 的精彩文章:

5G!2018產業鏈眾生相
風波中的雙匯

TAG:君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