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徽古籍普查完成 新增古歙刻本《白香山詩集》入冊

安徽古籍普查完成 新增古歙刻本《白香山詩集》入冊

安徽古籍普查完成 新增古歙刻本《白香山詩集》入冊

安徽古籍普查完成 新增古歙刻本《白香山詩集》入冊

根據國辦2007年頒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安徽省古籍保護中心與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簽署了全省古籍普查任務書,計劃於2018年底全部完成。期間,省中心曾組織五次基層單位古籍普查督導,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省有7家單位仍未開展古籍普查,其中石台縣圖書館和石台縣崇實中學為今年新發現的古籍收藏單位。

12月4日,安徽省古籍保護中心抽調省圖書館5名古籍業務骨幹組成2個督導組,分赴皖南、皖北兩大地區,對黃山、池州、阜陽、宿州四市七家未完成古籍普查申報的單位,開展實地督導。目前除阜陽師範學院仍有少量古籍待普查外,其餘六家圖書館都已實地督導完畢,督導工作圓滿結束。

省古籍保護中心石梅、葛小禾組成古籍普查收官督導皖北組,先後赴阜陽師範學院圖書館、宿州市埇橋區圖書館兩地開展古籍普查督導,現場核查了阜陽市博物館古籍存藏及展陳情況,在3家單位共完成了170部10341冊古籍普查登記工作。督導組在對阜陽師範學院圖書館古籍庫進行實地考察後,發現阜師院館藏古籍數量總數約2.3萬冊。面對雜亂無章的古籍,督導組及時組織人員對古籍進行整理分類,並對相關工作人員展開培訓。針對阜陽師範學院圖書館存在的問題,督導組切實提出建議,得到了館領導的大力支持,並立即就問題進行整改。通過督導,共完成了125部10163冊的古籍普查登記,新發現阜師院圖書館善本23部,其中年代最早的為明嘉靖三十七年余應陽敬賢堂刻本《新刊群書考正性理大全》;在對阜陽博物館的督導中,發現該館所藏紙質文獻中僅有少量契約文書殘卷,古籍普查數據僅僅以13部漢簡為主,已經由國家文物局統一安排在湖北荊州修復;皖北督導組趕赴宿州埇橋區進行督導。本次督導在今年9月石梅主任先期整理的基礎上,對古籍進行逐一普查登記。皖北督導組在宿州市埇橋區圖書館共完成45部178冊的古籍普查登記,其中清本8部,民國影印本37部,較早的為清康熙四十一年至四十二年古歙汪立名一隅草堂刻本《白香山詩集》。

省古籍保護中心彭紅、周亞寒、王東琪組成古籍普查收官督導皖南組,赴休寧縣文物局、祁門縣博物館、石台縣圖書館和石台縣崇實中學開展古籍普查督導工作,在4家單位共完成368部3599冊古籍普查登記工作。皖南組首先在休寧縣文物局完成了91部358冊館藏古籍的普查,另有29部94冊古籍因狀元博物館布展需求,暫時無法進行古籍普查登記。休寧縣文物局所藏古籍中年代較早的有清順治九年刻本《休寧西門汪氏宗譜》及清康熙刻本《新編直指演算法統宗》。隨後皖南組赴祁門縣博物館開展古籍普查,共計完成普查數據246條679冊。該館所藏古籍以家譜、清末民國課業抄本、賬簿為主,館藏古籍中年代最早的為明萬曆十年鄭氏高石山房刻本《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三卷》。最後皖南組抵達石台縣圖書館及崇實中學,其中崇實中學完成數據30條1851冊,普查登記石台縣圖書館清光緒中同文書局據殿本影印《二十四史》一部711冊。

第六次全省古籍普查督導總體上採取了代為普查的方式,在缺乏工具書的環境下開展日以繼夜的普查登記工作,是對督導組成員專業能力的極大挑戰,也激發了基層館領導和庫房管理人員的職業自警。對於此次督導中暴露出的問題,督導組要求各單位積極配合省中心工作,切實加強整改。本次督導為全國古籍普查順利收官奠定了堅實基礎,後續省中心還將時刻關注全省古籍普查工作,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全省古籍普查登記,確保安徽十年古籍普查工作順利收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魯迅先生與《引玉集》的出版
天價是否意味著市場變熱?古籍收藏 曲高和寡 如何入門?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