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凈化了官場環境,皇帝想了一個隱秘的辦法,違法官員無不膽寒

為了凈化了官場環境,皇帝想了一個隱秘的辦法,違法官員無不膽寒

古代「言筆未分」之時,不分君臣,互相來往都用書,秦雖改書為奏,但因為離古代還不太遠,所以仍然有人用書。唐代偶爾用「書」作為外交文書的一種,唐代以後就很少使用了。

封建統治者有個怪癖,那就是:恨不得掌控天下的一草一木。作為皇帝身邊的臣子,一定得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將皇帝想要知道的一切,通過各種方式奏報上來。有些事,大臣們會在上朝或其他場合公開上疏,有些事,則會秘密約見皇帝私下奏報。

明朝沿襲了許多唐朝舊制,官員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上疏皇帝,這兩種方式分別為「題本」和「奏本」:

在涉及到彈劾其他官員、軍事問題、經濟問題時,就要用到題本。明初,臣民言事於皇帝只用奏本,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規定:諸司有急務不能面陳,許具題本投進,專用於公事。其外形為用紙摺疊而成的摺子,內中每幅6行,每行20字。

「公事用題,私事用奏」,所以,奏本則是用來打「小報告」的。並且,奏本文字不得超過三百字,奏本正文之後,須註明全文的字數及用紙張數。

清初時期,滿清統治者沿用了這個法子,但是,卻遇到了語言不通的障礙。原來,題本的格式要求較嚴,除了要遵守一套嚴格的行文程序外,字體統一為宋體楷書,折面上要備註摘要,有需要的時候還要寫一份副本。

大臣在寫完題本後,並不能立即上奏,而是交給通政使轉遞給內閣,再由內閣大學士審查,做出批複後再交給皇帝。皇帝本人批閱後再派人用漢、滿兩種語言寫一份批複,最後,才向大臣傳達,極其複雜。

除此之外,題本的保密性較低,大臣在寫題本之前,通常會找熟悉格式的人擬寫,再交給通政使,內閣大學士審查後才能到皇帝手中。一份題本經過各種環節,存在泄露的風險。

順治時期,就發生了大臣題本泄密事件,為了杜絕這種現象,順治朝的文官發明了一種新的公文——奏摺。奏摺不必限制行文格式,沒有固定要求,寫起來十分方便。奏摺在遞交的過程中,不會經通政使和內閣大學士之手,皇帝親自啟封批閱,保證了效率的同時非常保密。

乾隆時期,為了進一步優化大臣們上書的程序,乾隆宣布:「同一入告,何必分別名色。」,從這開始,奏摺成了大臣們上疏的唯一正式文書,也稱「摺子」,至清亡廢止,歷時兩百餘年。並且,奏摺一般都有皇帝的硃批,或者代理皇權的人(太后,權臣,顧命大臣等)。

國家大事通常是隱秘的,大臣們在寫奏摺的同時,並不像讓第三個人獲知內容,所以,便出現了一種保密性更高的奏摺,叫做「密折」。清端方在其《請平滿漢畛域密折》中就有:「密摺瀝陳,仰祈聖鑒事。」

其實,早在順治年間,就有了密折的出現。

康熙登基後,由於朝中事務繁重,密折的作用越來越大,康熙覺得大臣們寫密折可以讓人們不能欺君,亦不敢欺君。密折在朝廷推行後,康熙還命令文武百官經常寫奏摺,禁止隱瞞各地事務。從這以後,大臣們隔三差五便會向康熙遞交一份密折。

時至今日,保存完好的康熙朝密折共有三千多件,皆由康熙朝的百官所撰,由此可見,康熙朝密折極為盛行。雍正登基後,為了更好的體察民情,整治貪官污吏,所以,在朝中大興密折,在康熙的基礎上重新擬定了一份密折制度。

各部尚書、侍郎,每天都要向皇帝上疏密折。與康熙朝不同的是,雍正朝有權遞交密折的朝官約有1200人,是康熙朝的十幾倍。若說,康熙朝的密折是一種流行,那麼,到了雍正朝密折就成了一種系統化的制度。

從撰寫密折,到封裝傳遞,到皇帝批複、官員收繳,有一套嚴格的程序。

雍正朝奏摺的規格固定,起初,雍正朝的奏摺均由黃綾書寫,黃綾造價較高,頗為浪費,逐漸改為宣紙書寫。雍正朝的有權奏事的官員較多,宣紙供應不足,雍正覺得「物力維艱」,所以,命令大臣改用素紙書寫(也就是竹製紙)書寫奏摺。

每本奏摺長約二十厘米,寬約十厘米,密折則比普通奏摺小三分之一。每篇奏摺篇幅約為十二行,每行二十個字。在實際書寫中,每行僅寫十八個字,其餘兩格作為抬頭留白。

康熙時期,密折的傳遞比較簡單,雍正時期則不同。

由於雍正時期有權上疏密折的官員多達千人,所以,設立了專門的部門負責接收、轉遞,有權寫密折的官員就像是皇帝安插在官場的「耳目」,這些有權奏事的官員又受到一個或多個有權奏事官員的秘密監督,其本身也是其他官員的監督人,形成嚴密的監督網,人人都處在監督與被監督的境況中。

從表面上看,密奏有利於皇帝掌握天下大事,避免受到朝官的蒙蔽。在順治帝改良奏摺後,官員上疏的信息不再經過通政使、內閣大學士,皇帝會直接收穫「第一手」消息,行政的效率大幅提高。並且,實際上密奏還是一種皇帝約束群臣的手段,有了密折制度的出現,各地官員再也不敢瞞而不報,官員之間相互監督,凈化了官場環境。

參考資料:

【《歷代公文體制》、《請平滿漢畛域密折》、《清朝的「密奏」制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趙飛燕與趙合德,皇帝更喜歡誰?其實,還是妹妹更聰明一點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