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的王牌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的戰力究竟如何?
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是黨衛軍部隊中公認的一流王牌,同時又以大量徵召來自北歐、西歐國家的外籍志願兵而出名,被視為一支「反布爾什維克的歐洲新十字軍」。「維京」師的戰鬥力可以與「警衛旗隊」師、「帝國」師的黨衛軍老派精銳相媲美,而且在其作戰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裡該師一直在東線作戰。
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師徽(左)及其首任師長菲利克斯·施坦因納。
1939年波蘭戰役後,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大力擴充黨衛軍,決定徵召西歐、北歐的志願者組建一個新的黨衛軍作戰師,該師於1940年12月組建,最初稱為「日耳曼尼亞」師,1941年1月改稱「維京」師,在所有黨衛軍師中番號排在第5位。「維京」師最初按照摩托化步兵師的編製組建,下轄「日耳曼尼亞」團(由黨衛軍特別任務師,即後來的「帝國」師抽調)、「西歐」團(包括來自丹麥、弗蘭德斯的志願兵)、「北歐」團(包括來自丹麥、挪威、瑞典的志願兵)和黨衛軍第5炮兵團等單位,首任師長是原黨衛軍「德意志」團團長菲利克斯·施坦因納。到1941年6月時,全師兵力達19300餘人。
在前線休整的「維京」師裝甲營的III號坦克,注意坦克尾部的師徽。
「維京」師的首戰是1941年6月的「巴巴羅薩」行動,該師編入南方集團軍群序列,從加利西亞地區向烏克蘭推進,一口氣推進到頓河岸邊的羅斯托夫,但隨後在蘇軍的反擊下退到米烏斯河一線,並在那裡度過了在東線的第一個冬天。1942年6月,「維京」師在得到一個裝甲營的加強後,投入到對高加索的進攻,成為唯一參加1942年南線攻勢的黨衛軍師。「維京」師與陸軍裝甲部隊一道,深入高加索地區,一直衝到格羅茲尼,這是黨衛軍部隊在東線戰場上推進最遠的地方。由於斯大林格勒戰局的惡化,「維京」師只能從高加索且戰且退,撤到東烏克蘭的頓涅茨地區,並在1943年初參與了解救斯大林格勒的行動以及在哈爾科夫的反擊作戰,與其他黨衛軍精銳師一樣贏得了聲譽。
1944年7月在波蘭前線作戰的「維京」師的「黑豹」坦克。
1943年初,「維京」師在編製上出現了較大變化,「北歐」團被調出用於組建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師內的芬蘭志願兵營也被撤出,作為補充,由比利時志願兵組成的「瓦隆人」突擊旅和一個愛沙尼亞志願兵營加入「維京」師序列。在1943年夏季的「堡壘」作戰中,「維京」師作為南方集團軍群的預備隊,沒有參加庫爾斯克方向的戰鬥,但隨後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一步步退到第聶伯河西岸據守。1943年10月,「維京」師正式升格為裝甲師,其麾下的黨衛軍第5裝甲營擴編為裝甲團。1944年1月,「維京」師與大量陸軍部隊在切爾卡瑟地區陷入包圍,該師體現出堅韌頑強的戰鬥力,引領大多數被圍部隊衝出的包圍圈,但丟掉了全部坦克,蒙受的大量人員傷亡。1944年2月,「維京」師在波蘭重組,此後繼續在東線作戰,先後在科韋爾、華沙等地重創蘇軍部隊,此後又前往匈牙利,參加了對布達佩斯的解圍行動以及1945年3月的巴拉頓湖進攻作戰,隨後在蘇軍的追逼下向西撤退,殘部於1945年5月在奧地利向美軍投降。
在前線觀察戰況的「維京」師的軍官們,其中左數第一人是「維京」師第二任師長赫伯特·吉勒,他是黨衛軍部隊中第一位獲得鑽石飾的軍人,也僅有的兩位獲得鑽石飾的黨衛軍軍人之一。
「維京」師的戰鬥力可以從該師在戰爭期間獲得的騎士十字勳章的數量得到證明,全師先後有67人次獲得了這項德國軍隊的最高榮譽,其中包括1名鑽石飾、3名雙劍飾和8名橡葉飾。另有180名官兵獲得過金質德意志十字獎章,有20名官兵獲得了金質近戰勛飾,這項榮譽的獲得難度甚至還要高於騎士十字勳章。
金質近戰勛飾,要求獲得者至少參加50天的近距離戰鬥。
原創不易,感謝支持,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軍事公眾號:崎峻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