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詹姆斯·沃森:從 DNA 之父到學術圈的大嘴巴

詹姆斯·沃森:從 DNA 之父到學術圈的大嘴巴

學界大佬晚年行為崩壞晚節不保的故事已經屢見不鮮,從牛頓投奔神學和鍊金術到達爾文推翻進化論擁抱神創論,還有近代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地球末日、人類滅絕等言論。不過在大部分人眼裡,他們不過是歲數大了老糊塗,並沒有對這些言論放在心上。

不過最近有一位大佬的言論就不是單純的老糊塗可以解釋的了。作為 DNA 研究先驅、「DNA 之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詹姆斯·沃森,因為在近期的紀錄片當中提到了「基因導致了黑人和白人在智商測試中的平均差異」這一觀點,而被冷泉港實驗室剝奪了名譽校長、名譽教授和名譽受託人在內的全部榮譽稱號。

冷泉港實驗室相關聲明

這並不是詹姆斯·沃森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發表這種言論,早在 2007 年,他就在新書推廣會上針對黑人發表了「我們所有的社會政策都是基於他們的智力和我們一樣這一事實——然而所有的測試都表明事實並非如此。」這一言論。

雖然事後發表了道歉聲明,說自己的種族智商理論並無科學依據,但這也未能挽回他在學術界的丟失的地位。經營了 40 年的冷泉港實驗室也因此免去了其一系列行政職位而暫時保留了榮譽頭銜。

詹姆斯·沃森在冷泉港

事實上,類似的任性行為一直都存在於詹姆斯·沃森的身上,他的一生也在不斷的爭議之中度過。

1953 年 4 月 25 日,25 歲的詹姆斯·沃森和 37 歲的英國生物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自然》雜誌發表了僅 1000 余字的論文,向世界揭開了人類遺傳學的秘密:「DNA 是一個雙螺旋結構,形狀像一個長長的、輕微扭曲的梯子。」

這一生物學方面偉大的發現和相對論、量子力學一起被譽為 20 世紀最重要的三大科學發現。

這一發現也讓沃森、克里克以及莫里斯·威爾金斯三人獲得了 1962 年的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當時的沃森年僅 34 歲。

1968 年沃森開始擔任冷泉港實驗室主任,之後於 1994 年開始擔任實驗室主席,在此期間帶領冷泉港實驗室成為了世界領先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心。

左為詹姆斯·沃森,右為弗朗西斯·克里克

不過將他推上巔峰的這項研究成果為他帶來了很多的爭議,也讓他的人品備受質疑。

每一個學過高中生物的人應該都見過 DNA 背後的「Dark Lady」——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她在 1953 年拍出了那張流傳千古的 DNA 結構衍射圖,當時的她就已經想到了 DNA 的雙螺旋結構。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但富蘭克林還未及時公布這一發現,這張圖就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同實驗室的莫里斯·威爾金斯拿給了沃森和克里克,之後才有了那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不足千字的驚世論文。

沃森和克里克在論文中未經允許就引用了富蘭克林的 DNA 照片和數據,卻並未將她列入作者席,甚至於連致謝都沒有,只是在一個小小的註腳裡面提到了她。

而在後面沃森的自傳《雙螺旋》中,更是將富蘭克林貶低的一文不值,充斥著負面和敵意。他將富蘭克林描述為威爾金斯的助手,以及她並不能解釋自己的研究數據。甚至於用「Dark Lady」這個詞語形容富蘭克林一直穿深色的衣服,沒有女人味,並稱她「是母親不滿意的產物」。

除此之外沃森的書中還有不少的八卦內容和諷刺科學家的漫畫,雖然遭到了克里克和威爾金斯的強烈反對,但這本書還是在沃森的堅持下,於 1968 年正式發行,並成為風靡世界的暢銷書。書中對富蘭克林的描寫,也徹底激怒了同行,以至於沃森不得不在後來的言論中澄清對富蘭克林的偏見。

一次次的口無遮攔闖下的禍,並沒有讓沃森深刻的反思並改變自己,他還是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於不停地作死將種族、性別、同性戀、肥胖歧視的政治輿論雷區踩了個遍。

如果可以確定她們腹中的孩子是同性戀,女性應該有權進行墮胎。

愚蠢是種病,應該治療。

黑色素可以增加性慾。

我不會僱傭胖人。

女性應該被基因改造得更漂亮……

中國人聰明,但沒有創造力(不要用政治正確去開解,沃森其實是無差別打擊)

直到前文所述的 2007 年關於種族智商言論,徹底讓當時 79 歲高齡的沃森失去了經營 40 年的冷泉港實驗室,此後的數年間銷聲匿跡,沒有多少人邀請他參加活動或者演講,被學術界徹底拋棄。

而沃森所謂的種族智商論,也並沒有什麼理論支持,他不過是拿出了 IQ 這個簡陋片面但被公眾熟知的測量數據,做出了這個毫無科學依據並且傷害了整個學術界的結論。

不甘寂寞的沃森,在 2014 年 12 月拍賣了自己的諾貝爾獎章及手稿。並向媒體宣稱「沒人真的願意承認我的存在」,他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世時便拍賣諾貝爾獎章的得主。

這一次掀起輿論風波的紀錄片中關於種族智商論的鏡頭,拍攝於去年 6 月。而去年 10 月至今,已經 91 歲高齡的詹姆斯·沃森因為車禍一直在入院治療,無法對這次輿論風波作出回應。

「我父親的言論可能會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偏執和歧視的人,」沃森的兒子對記者說,但事實並非如此,「它們只是代表了他對基因命運相當狹隘的解釋。」

但無論如何,詹姆斯·沃森作為學術界的名人,頭頂著「DNA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的光環,普羅大眾很容易相信沃森的言論,然後一傳十十傳百,在傳播中加上道聽途說的結論,以訛傳訛。網路上至今還散布著種族、基因和智商的謠言。

連蜘蛛俠都知道「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個道理,作為會對公眾產生巨大影響的沃森卻並不知道。或者說知道了也並沒有去承擔自己的責任,而是放任自己的大嘴巴。所以他走到這一步,可以說是咎由自取,也並不值得讓人同情吧。

福利社

你如何評價詹姆斯·沃森?歡迎各位留言評論,極客君精選了一份好禮相送。

今天送福利給留言獲好評最多的 1 位小夥伴

歡迎大家積极參与

本期獎品是

【《高維度思考法》實體書】

上期獲得

【《你充滿電了嗎》實體書】

的小夥伴請在 24 小時內

為了避免重複獲獎,讓更多小夥伴獲得福利,本活動同一個微信 ID 兩周內只可中獎一次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極客視界】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視界 的精彩文章:

看片 | 掃地機器人變身酒吧「酒保」,端茶送水不輸人類
【早Talk】我國研發抗癌新葯上市;馬雲開酒吧;沙特18歲少女逃亡

TAG:極客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