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用「賣貨思維」做IOT,OPPO手機遲早被華為、小米給幹掉

用「賣貨思維」做IOT,OPPO手機遲早被華為、小米給幹掉

1月14日,手機廠商宣布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OPPO官方稱「興移動終端事業部將構建開放的IoT平台,一同推出的全新 子品牌「智美心品」,通過自研、合作研發、選品三種模式,為用戶提供智美科技生活解決方案。」媒體報道稱:「OPPO新 興移動終端事業部將率先瞄準智能手錶及智能耳機,聚焦運動健康場景,整合公司能力與資源,打造下一個入口級產品。」

不過璽哥認為,雖然OPPO的想法很好,但這IOT布局思維,也是在有點「方」。

OPPO的IOT「賣貨思維」要不得

OPPO CEO陳明永說:「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是OPPO面向5G 時代的關鍵布局,旨在推進OPPO構建面向未來的多入口智能硬 件網路,以多智能終端驅動未來發展。」

這話說得實在官方。實際上,在IOT的布局上,OPPO是「華米OV」中最落後的。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只不過是OPPO為了 能更快趕上華為、小米的步伐,以免被市場淘汰。

當前,OPPO在IOT領域的動作,幾乎都都在緊跟華為、小米的步伐。

以此次成立的「智美心品」品牌為例,官方的說法是將通過自研、合作研發、選品三種模式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很顯然, 這個思路很大程度是參考了小米生態鏈的玩法,希望打造屬於自己的IOT生態。但問題是,小米的生態鏈模式並不合適OPPO。 雖然小米也是走重營銷輕技術的路線,但小米的營銷是自帶流量玩法,區別於OPPO砸錢請明星的玩法。而且小米的單品在客 單價上較OPPO來說低了不少,如果按照小米生態鏈的玩法,OPPO的利潤何在?所以,OPPO學小米生態鏈的玩法實際也是只學其形,不能得其神。

再說此次官方瞄準的智能硬體方向。官方說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將率先瞄準智能手錶及智能耳機。這個顯然參考了華為、小 米在智能硬體上的布局。

當然,OPPO也不是直接硬搬華為、小米的IOT戰略,它也結合了自己的「優勢」,並作出了取捨。

我們再來看一下OPPO在IOT上的發力點——智能手錶和智能耳機。試想一下,智能手機和智能耳機能在未來的IOT布局中起到什麼作用?能創造什麼樣的發展空間?應該說,這2款智能硬體未來在IOT領域中可能成為主要入口的幾率是很小的。

那麼, OPPO為什麼會選他們作為開始的發力點呢?

璽哥的看法是,因為智能手錶、智能耳機是當前智能硬體中最能賣得起價格,最有溢價空間的硬體產品。國際上有蘋果手錶,蘋果耳機得例子,國內有華為、小米的銷量佐證。

很顯然,將發力點放在智能手錶,智能耳機是進軍IOT硬體較為保險的做法。既能保證自己在IOT領域的布局,又不至於沒有錢賺。

只是OPPO這種將「掙錢」和最低風險放在IOT布局前面的盤算,實在是太過「實際」。在這種利益盤算的後面,是OPPO根子里的「賣貨思維」。而且,OPPO的「賣貨思維」所暴露的,是它重眼前輕未來,重利益輕戰略,重營銷輕技術的本來面目。

話說,在美好的話術,也掩蓋不了事實本身。

當然,不是說「掙錢」和「盤算」不好,只是這種做法的弊端在於,雖然前期可以通過智能硬體(智能手錶、智能耳機)掙 錢,但卻失去了在未來市場上的話語權。

OPPO和華為、小米的IOT差距巨大

在現在的手機廠商陣營中,物聯網方面的領頭羊非華為和小米莫屬。OPPO雖然拉近和華為、小米的距離,但奈何差距太大, 一時半會想要趕上是不可能的。

華為與小米均早在2015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IoT,經過幾年的發展,各自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以華為為例,它從底層的系 統架構開始,構建了一個軟硬體一體的IoT體系。華為本身就是一個通訊技術領域的世界級領先者,具備雲、網路、終端、AI 和晶元五大核心能力。其HiLink智能物聯網平台,已經實現了100多個品類和150多家廠家的接入。其IoT體系積累了2000多萬 用戶,僅接入HiLink協議的WiFi類智能傢具設備就超過了400萬台,實現了4億以上的APP鏈接。

而另一個巨頭小米,則是以小米生態鏈的「技術 投資」模式,構建了目前最大的消費級IoT平台。僅在過去一年中,小米IoT 平台就實現了每日高達800億次的設備請求處理量。全球範圍內接入小米IoT平台的聯網設備已經達到了1.32億台以上,覆蓋 了200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

而在戰略上,華為、小米也較OPPO想得更為透徹。

戰略上,華為是以技術為根本,提出了1 8 X為核心的AIOT戰略。在華為1 8 XIOT開放戰略中,1是手機,8是iPAD 、電腦、 智能電視、車載智能屏幕(車機),眼鏡、手錶、耳機等智能硬體產品,X是以外的智能硬體和服務。華為這套以1 8 X為核 心的AIOT戰略,把物聯網商業發展前期依靠智能硬體布局IOT給說明白了。

小米的IOT戰略是以市場為根本,用時間換市場。雷軍以小米生態鏈的「技術 投資」模式,構建了目前最大的消費級IoT平台 。

不管是市場還是戰略,華為和小米都已經拋下OPPO一大截。與這些提前幾年就已經深入布局IOT的巨頭相比,OPPO的IoT戰略不但在時間上顯得遲滯,而且在技術標準的成熟度、與第三方廠商的合作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隨著5G商用時代的日益臨近,IoT領域的爭奪也將白熱化,遲來的OPPO還有很多課要補,它必須加快腳步。

缺「芯」,OPPO最根本的問題

當前,OPPO除了在市場上落後華為、小米,在戰略上不如華為、小米外,還有一個根本的問題是,OPPO的「缺芯」。

璽哥認為,核心技術的缺失,是OPPO在5G和物聯網領域裡最為致命的短板。首先從技術研發的投入來看,5G和IoT是絕 對的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領域,沒有足夠的研發投入強度是很難實現技術突破的,而在這方面,OPPO與領先廠商的距離 較大。2018年,OPPO的技術研發投入額有不同的說法,但從其高管 「2019年提升到至少40億(甚至爭取100億)」的說法來 看,2018年OPPO投入的技術研發資金是相當有限的。這與華為一年接近900億的投入相相比更是相形見絀。比小米目前的60億 規模也差距甚大。

研發投入的不足,還導致OPPO在IoT關鍵的通訊技術、AI晶元等核心技術上存在較為嚴重的缺失。這個問題在5G IoT領域的競 爭中將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拖後腿」弊端。

我們只要看看小米就會明白,雖然其目前在IoT領域裡處於相對領先的地位,但因為核心技術上的缺失,正面臨著華為的強大 競爭壓力。華為不但有HiLink HiAI平台, 而且在核心操作系統、以及硬體上也成就不凡。如前所言,華為的IOT系統已經 形成了芯、端、雲三個層面的領先優勢、並開始向全球的合作夥伴賦能。而小米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在許多關鍵領域都不得 不依賴其他企業。例如,在手機AI晶元、IOT 晶元方面,小米就缺乏實力,無法像華為那樣依託自家的麒麟晶元實現自主的 產品以及技術迭代。這也導致了小米在高性能、低功耗IOT晶元方面的研發能力和產品迭代速度也遠遠落後於華為。由於缺乏 核心技術,小米只能靠組裝賣貨,賺取中間差價。

較為領先的小米尚且如此,後來者OPPO面臨的壓力更不用說,壓力山大也不為過。

有人說OPPO也事有技術的,這個值得商榷。仔細觀察OPPO在全球獲得的5千多件專利授權,其中大部分只是實用外觀等方面的 設計,真正涉及到5G、IoT、AI等核心技術的專利很少。

總的來說,在華為、小米等領先IOT廠商的競爭壓力面前,缺「芯」的OPPO想要在5G IoT領域裡取得突破,困難之大可想而知。

布局太遲、體系不完備、缺乏核心技術的OPPO,如果還不改變當前「賣貨思維」,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IoT領域激烈競爭中, 註定被淘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璽 的精彩文章:

谷歌雲Google Cloud即將被阿里雲智能超越
整體性能偏弱 聯發科Helio P90押寶AI衝擊高端受挫

TAG:何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