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謂聖人?何謂愚人?何謂君子?何謂小人?

何謂聖人?何謂愚人?何謂君子?何謂小人?

中國作為僅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其在漫長的歷史中,中華文化誕生了四種人,即聖人,愚人,君子,小人。

1

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身具才德

「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這首詩是王陽明龍場悟道後,教育諸生所作。

對於聖人來說,王陽明認為只要做到以下幾點,便可人人稱之為聖人:

1,第一等事便是讀書做賢人,這也是天下讀書人的最終人生價值。

2,修身養性,身具才德。

3,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孔子周遊列國時,數次遇險,陽明落地孫山時,被眾人嘆息,人這一生,不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要淡然面對,不能有絲毫逃避。

4,有堅定的信念和良好的修養。

王陽明有一個學生叫王艮,此人沒有拜王陽明為師前,性格狂傲不羈,拜了王陽明為師父後,性情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傲氣,王陽明曾多次對他說:「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

而王艮不相信,他自始至終認為聖人是遙不可及的,在一次遊玩回來後,王陽明問他有什麼收穫。

王艮說:「我看滿街都是聖人」,

這句話意在嘲笑王陽明的言論:「老師你看,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聖人,我怎麼就不相信,天下會有這樣多聖人啊。」

王陽明淡然一笑,隨即說出了一句流芳千古的話:「你看到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2

愚人者,非大智必淺陋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春秋時期,衛國有一個大夫,名叫寧武子,此人頗具賢明,在衛國輔佐兩代國君,受百姓仰慕,後來衛國被晉國脅迫,國家危亡,這個時候寧武子表現出愚笨的樣子,韜光養晦,以求等待時機,完成國家復興。

孔子聽說後大嘆:寧武子在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他就聰明起來,在國家政治昏暗的時候,他就糊塗起來。他的那種聰明是人們可以做得到的,他的那種糊塗是人們做不到的。

世上愚人分兩種:

第一種,便是孔子稱讚的寧武子,大智若愚,遇到事情時,韜光養晦,裝作愚笨,不爭強好勝,不斤斤計較,最終等待時機,一飛衝天。

第二種,便是《東周列國志》記載的:「幽王曰:『愚人妄說國政,如野田泄氣,何足聽哉!』」這種人愚昧,淺陋,無才無德,卻高居官位,其一言一行都可誤國誤人。

《漢書·古今人表》曾將人分為九等,第九等,也就是最下等的便是愚人,蚩尤,妲己,趙高皆在此列。

3

君子者,德大於才;小人者,才大於德

《資治通鑒》作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其意義深遠,裡面記載的內容大多數是管理與人才的智慧,其中關於少德無才的記載,司馬光運用了大量筆墨描繪。

春秋末年,晉文公稱霸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晉幽公名為君王,實為傀儡,晉國被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家瓜分佔據。

智家家主智宣子臨死時,想任命智瑤為下一任家主,但是族人智果堅決反對,智果說:「智瑤才華橫溢,更有五大優點,第一,儀錶堂堂,第二,精於騎射,第三,才藝雙全,第四,能言善辯,第五,堅韌勇敢,但是智瑤卻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居心不仁,智瑤為人不通情理,若立他為家主,我們智家離滅亡不遠了。」

智宣子沒有聽智果的話,臨死時依舊堅持立了智瑤為家主,智果見此嘆息,於是改了自己的姓,脫離智家。遠走他鄉避難了。

智瑤當上家主後,果然不出智果所料,為人自大,他在公開場合肆意侮辱趙韓魏三家,智瑤更是逼迫趙韓魏把領土還給晉國,想要恢復晉國昔日霸主地位,趙韓魏三家於是密謀聯合鎮壓智家,殺死智家二百多口人,智家滅亡。

司馬光對此嘆息: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

司馬光認為,德與才是兩回事,如果將兩者混餚,或者毫不在意,那麼事情便會變得和智瑤一樣很糟糕,同時他還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才不過是德依仗的資源,而德卻是統帥。

德大於才,可稱為君子,君子者,仁愛天下,洞察世事。

才大於德,可稱為小人,小人者,骨柔氣餒,營壘易破。

4

聖人,愚人,君子,小人如何用?

現代社會中,由於經濟發展迅速,各個企業需要大量人才,在用人方面,則依舊是才與德之間。

而用人之標準則是:苟不得聖人,君子而取之;與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

找不到聖人,那就用君子吧;與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

因為君子即便才華不足,但是會在正道上工作,小人則會憑藉才華無惡不作,愚人即便是想作惡,但智慧不濟,氣力不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識人術:不要與這三種人交友,以免後患無窮,知道越早越好
佛家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飲酒!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