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DNA之父引發的事實正確、政治正確、道德正確之爭

DNA之父引發的事實正確、政治正確、道德正確之爭

據可靠消息報道,James Watson(詹姆斯·沃森),一個從中學生物教科書里就認識的名字。因解密DNA的雙螺旋結構的工作,他跟克里克、威爾金斯一起,榮獲了1962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62

最近90歲的沃森又大火了,原因是他再次堅持自己在記錄片《解密沃森》裡面的言論(大意如下):

「沒有確鑿的根據能證明被地理分布分割的人群,進化結果是一樣的。而所有政策制定是基於黑人跟我們智商一樣,然而所有相關測試表明,這並不對。雖然(人們)自然地有對所有人平等的期望,但是跟黑人僱員打過交道的發現這不是事實。「

總結一下,他就是明確表達一個信息,」黑人IQ比其他人差「。這在歐美的人文環境中,是最清楚不過的種族言論。遭很多人堅決反對。

沃森相當堅持自己這個論調,在公開場合多次重複,分別於2007年、2014年和這次製造了轟動新聞。他這次再度因此類言論受到懲罰,被自己工作了一輩子的冷泉港研究所取消了所有榮譽稱號。

由於沃森素被民間譽為「DNA之父」,這種種族言論經他口裡說出來,自然不同於隨便一個生物科學門外漢說說,有超級衝擊波的震撼。

有些沃森的支持者,包括中文世界密度也很高,紛紛發文挺他。不乏憂心忡忡的人振臂一呼:「沃森的遭遇說明,美國的言論自游完蛋了!」

那些痛罵美國沒有這方面言論自游的,卻在為了證明種族IQ有差異時候舉例了相關書籍。這包含兩層信息。首先,試問真沒有言論自游的話,哪裡能方便出這種書?不管觀點大眾還是小眾,科學還是偽科學,美國並沒有限制說話權。如果真的禁止這種話,大家也不會看到新聞報道了。而且,維基百科還有關於種族與智商的專門詞條。

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the_race_and_intelligence_controversy

真正封殺言論的話還能見報?——谷歌一下,英、加、美大媒體全部報道這個事。顯然這些花幾秒動動手指就能找到的大量反駁性事實,是那些反「政治正確」的輿論平台,不樂意讓它們讀者知道的。反正有了結論倒推理由,莫須有的罪名何患無辭。

谷歌顯示,種族與智商的討論很多

那些因為沃森受罰就激動到要給美國第一修正案(1A)立墓碑、自我標榜是捍衛1A的那剩下的50%的正義人士的,真是發揮過度了。事實上,這些人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把言論自游和言論不當受罰搞混了。恰如任何道德法律無法束縛人殺人放火的「犯罪自由」一樣,沒人阻擋沃森說什麼。

但是,冷泉港研究所作為沃森的僱主,有在他的言論出現後,判斷是否是種族言論、且從以儆效尤的角度止損的自裁權。該研究所是私人、非營利性機構。它的決定,最重要的是有利於自己的聲譽和發展。作為靠私人投資贊助運作的學府,品牌和經濟效益是生命線。他們這樣做,也是反映了面向的贊助者和生源的立場,做出的決定。

為沃森鳴不平的,完全可以自己發展一種那樣的大學,專門請從諾貝爾獎得主沃森、到挺他言論的所有人來建設學校。在自由競爭下,證明給大家看一個:如果你們代表了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將如何快速超越其他講究政治正確的高校的。

至少上世紀和本世紀,全球的教育聖地一直被波士頓、矽谷、倫敦這些在政治正確中泡了幾十年的地方包攬。而不怎麼主張政治正確、崇尚精英主義、搞打分排名的地方,無一所躋身全球前20強的名校。即使在美國國內,反政治正確的川普總統,建設的川普大學,也一眼望不到前100名的先進榜。不吹牛地說,這些事實起碼說明,政治正確之於教育科研創新實力,如果不是更加幫助變強的話,至少也沒有任何負面效應。

其次,存在的聲音不等於就是符合事實的聲音。能舉例有書和」研究「支持種族智商差異這種觀點,不意味著就自動找到了真理的聯盟。舉個例子,在美國,哪怕認為地球是平的呱雜訊音,還每年開年會收會費。他們的存在,意味著真相就是地球是平的了嗎?

最搞笑的一點,我們馬上」見證奇蹟「:若干個以高舉馬丁·路德·金博士「Color blind(膚色平等)」的夢想為出發點,戰鬥在反「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 AA)「第一線的公號,這次率先衝到了挺沃森的」黑人IQ比其他人差「說法的前哨陣地。看來傳說中的」最恨種族歧視的人和黑人「不是只存在於笑話里。眼見著告哈佛案2月中旬要再度開庭,很好奇玩雙重標準的到時候怎麼變臉回去宣稱反膚色歧視?

最後,說說沃森引發的這場爭論,真的是」政治正確「為了捍衛」道德正確「,而綁架了」事實正確「嗎?

這裡我們不提生物圈裡吐槽多年的沃森的私德問題,也不講他對什麼都愛發表歧視性語言的習慣,只從科學歷史出發說說人種與智商。

已經有很多科普文章講到了,」人種的智商有差異「是上世紀初那會一度甚囂塵上的說法。那是個中國人還留著大清的辮子,而美國蓄奴制度結束不算太久、種族隔離正當道的時代。但是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期,大多數心理學家已經認為不是人種而是環境和文化因素對智商決定有主導作用。

沃森不是唯一的提種族智商論的諾獎得主。另一個」名嘴「是上世紀60年代,來自貝爾實驗室的諾獎得主,物理學家威廉·肖克利。他聲稱,可能存在遺傳原因導致美國黑人在智商測試中的得分低於白人,遂引爆了爭議。

1969年,伯克利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家亞瑟·詹森發表了一篇關於補償性教育的長篇文章,其中提出遺傳群體的智力差異。1994年,赫恩斯坦和默里出版的The Bell Curve,支持了類似的學術辯論。他們的書點燃了該問題的新一輪討論,幾本相關的跨學科的書籍就此問世。

到了當代,美國心理學協會的一份學術報告指出,沒有找到種族群體平均智商得分有差異的確鑿根據。

真相還在穿鞋,謠言已經逛街。儘管到了今時今日,大多數人都認可」人種之間智商無差別「屬於事實正確也道德正確的結論。但就像美國登月也被質疑是造假一樣,目測相關爭論會被樹立成反政治正確的精典,不斷被挑起。

也許比人種和智商問題本身更有趣的,倒是世界各地不同地域和人群對這種言論的反應。一部分人的強勢附和,讓人感覺穿越到了美國上世紀30到60年代。文明和科學的高度,真不能光用銅板衡量。

有沃森這種生物界原始天尊級別的大佬,做打著科學大旗推銷偏見的領頭羊,只衷心祝福他跟他的信徒們,早日集合力量建設出世界最強名校。拿出結果支持你們的觀點,反政治正確下將偏見和歧視放歸山林才是教育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Media 的精彩文章:

通用汽車CEO因重組計劃招致特朗普和議員批評
英國和歐盟加緊為無協議分手作準備

TAG:1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