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北京大學

編者按

2018年12月,北京高校學生工作學會主辦了2018年北京高校「我的班級我的家」優秀班集體創建評選活動。

本次活動,市內各高校共推薦了200多個班集體參選,最終,北京大學燕京學堂2017級碩士生一班(後文簡稱「一班」)獲得「十佳示範班集體」榮譽稱號。

2017年秋,來自21個國家的29名同學從世界各地來到北大燕園,組成了燕京學堂2017級碩士生一班。

一班共有4名中國學生和25名國際學生,是北大校園裡學生國別構成最為多元化的班級之一

在一班,每逢同學生日,微信群里從中文的「生日快樂!」刷起,其後便是英語、法語、土耳其語、哈薩克語、越南語……

此外,同學送上的卡片、相冊里,密密麻麻是各個國家地區的語言文字和特色的表達。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8年6月,班級一同體驗團扇扇面繪製

還記得開學伊始,極其多元化的環境甚至讓在中國長大的楊仲舒產生了「文化休克」的感覺,「學堂的國際化與之前的學習環境十分不同」。

但後來,同學中熱情開放的交流氛圍感染並改變了她,「最開始覺得自己英語不夠好,但我的室友,一個巴基斯坦的妹子,一直鼓勵和稱讚我,後來就慢慢建立起了信心」。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每一個人都在這裡對中國有了更深的了解。

2017年秋天,班級同學一起前往古都西安,通過講座、小組研討、參觀等多種形式,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18年春天,圍繞核心課程「轉型中的中國」,同學們加入十個實踐團隊,從香港特區到雄安新區都留下了大家調研的足跡。

同學們還曾一起參觀中華民族園,中國圖書館、學習團扇扇面繪製、參與端午節文化沙龍……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2017年11月,北京大學燕京學堂2017級121位學子前往陝西省西安市進行實地調研。實地調研是燕京學堂中國學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必修課,旨在讓同學們通過講座、參觀訪問、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產生更加生動和深刻的理解。

-----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

這些活動的舉辦亦有賴於燕京學堂「走心」的班級建設。

招生以來,燕京學堂便根據學生多元化和國際化的特點對班級建設模式進行了多次調整與改進——由於讓國際學生了解班級這一概念不那麼容易,最初班主任的角色主要是聯絡人,關心同學們的學業進度和處理日常事務;

後來,為了讓同學們融入和適應得更快,便有了班級活動、班會和班主任一對一輔導;

再後來,班級成為了一個具有凝聚力的跨文化交流平台

可以說,在燕京學堂,班級是留學生了解學堂和北大的起點,班主任是學生和學堂關係的紐帶。

學堂中的中國學生雖然比例只佔20%左右,但是他們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介紹北大、介紹中國的核心力量。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一班班主任黨珂回憶道:「曾經有同學在假期回國特別到我的辦公室來,問我可以跟她拍一張合影嗎。

她想帶回去跟父母說,她在中國很開心,有一個班主任很關心和照顧她。也曾在中秋節收到了往屆學生的問候簡訊,真的覺得很開心。」

在班級活動中,同學們的交流跨越了不同的國籍和文化背景,情誼愈發深厚

而在日常學習中,面對跨文化和跨學科帶來的複雜挑戰,本科畢業於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北大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同學們時刻你追我趕,在課堂內外碰撞出一個個思想火花。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2017年11月,前往陝西西安進行實地調研的一班合影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曾有人評價燕京學堂的學生有一個特點——都是國內外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燕京學堂的生源處於頂尖水平。

本科就讀於荷蘭萊頓大學的俄羅斯男孩高俠(Oskar Galeev)對地區和語言研究十分熱愛,來中國前便精通俄語、韃靼語、英語及法語。

到了燕京學堂以後,短短一年,他便可以聽懂身邊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他說:「來中國學習的外國學生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通常是有明確研究目的的人,他們對中國、對中國是什麼樣的、對中國將來可以是什麼樣的都很感興趣。

所以在燕京學堂,最能鼓舞人心的事情就是你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燕京學堂2017級學生報到日合影

在他身旁,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Asmod Karki補充道:「燕京學堂作為教育機構很獨特的一點是,你幾乎可以在任何中國問題上進行研究。

它不僅是純粹的理論研究,而且包括了特定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是關於中國和中國在現代世界的更廣闊的圖景。

而且燕京學堂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學生髮揮創造力,追求自己的激情所在。

去年,Asmod邀請了尼泊爾大使到燕京學堂來,進行學術活動的討論和交流,這個活動的成功讓他感受到在燕京學堂進行中國和國際研究的便捷性和無限可能性。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Asmod在尼泊爾長大,來燕京學堂以前,他覺得中國就像神秘的黑箱(black box),遠觀而不知所以然。

經過這一年多的學習,Asmod切身感受到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近年來的高速發展,正如他在西安所見的一般——路的左邊是古樸鐘鼓,右邊是繁華商廈。

本科分別就讀於北京大學的劉新宇和浙江大學的楊仲舒則不約而同地談及,作為中國人,他們正是從外國同學的好奇和追問中,進一步加深這個國家的了解,也得到了更廣闊的國際視野與人生追求。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入學時,同學們在燕京學堂自拍留念

不僅是一班的同學,在燕京學堂2017級學生中,還有畢業於耶魯大學的Travis Jamaal Gidado。

他曾是奧巴馬總統任內的白宮實習生,在燕京學堂期間,他學習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分析中國在非洲投資背後的原因。

Miryam Amsili在普林斯頓就讀期間曾前往中國吉首任暑期英語教師,並由此對該地區產生濃厚興趣。

在燕京學堂期間,學習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期待探尋不斷增強的技術氛圍及其與中國政府和非營利性組織的關係。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來自烏魯木齊的維吾爾族學生穆則帕爾·穆鐵禮甫,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他曾三次參加考古發掘,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實習,決心成為中國唯一的塔吉克自治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的塔什庫爾乾的普通話教師。

在燕京學堂期間,他學習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關注中亞國家的反應,並在未來致力於消除國際上對於中國民族問題的成見與誤解。

許多國內外優秀的年輕人才聚集在燕京學堂,聚焦中國,關懷世界。

29個學生,來自21個國家,北大這個班集體厲害了!

2018年12月,十佳示範班集體現場展示評比現場

在優秀班集體創建評選活動的答辯環節,來自燕京學堂2017級碩士一班的中國、俄羅斯、烏干達、美國的同學們一起走上舞台,用中文深情地朗誦了杜甫的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首詩詞其實挺能代表燕京學堂的發展歷程。」班長劉新宇感慨道。

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潤物無聲,在全球化浪潮中砥礪前行的中國是同學們絕佳的學習課堂和實踐舞台,願燕京學堂的學子們都能學有所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