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勤禮碑》筆畫的寫法,基礎經典教程
《顏勤禮碑》,唐顏真卿撰文書丹,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年)。楷書,碑文一通。殘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環刻,存書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行38字。左側5行,行37字。 右側上半宋人刻「忽驚列岫曉來逼,朔雪洗盡煙嵐昏」十四字,下刻民國宋伯魯題跋。現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初拓本。《顏勤禮碑》在拙重中見挺拔雄肆之氣概,《麻姑仙壇記》則在寬博中見空靈洞達之韻度,堪稱顏楷的雙峰並峙。
一、基本筆畫筆法分析
漢字的基本筆畫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挑,基本它無論多複雜的筆畫都是由這些基本筆畫演變而來。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初學者必須勤學苦練的「基本功」,只有打下紮實的基本功,才可能為將來的學習做準備。這裡總結了《顏勤禮碑》基本筆畫及其衍生出的一些筆畫的筆法,初學者可認真練習,並根據自身的特點有重點的練習。
(1) 點和點的變化
古人人云:「點如高山墜石。」所以點應該有力。顏體的點寫得厚重飽滿,神完氣足。
(二)橫和橫的變化
顏體的橫畫變化豐富,儀態萬千。或長如大戟而不笨重,或短如點畫而不拘謹,或細如毫髮而不輕浮,這都是由於顏真卿以篆入楷、善於用筆的結果。
(三)撇和撇的變化
撇畫運筆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滯重、快而不輕浮。而且要力到筆尖,防止出鋒時出現「鼠尾」。
(四)捺和捺的變化
顏體的捺畫粗重有力,逆鋒入筆後,漸行漸重,頓筆後漸出鋒收筆,整個運筆過程銜接自然。初學者要認真仔細揣摩其用筆方法,不可寫成「翹腳」狀。
(五)豎和豎的變化
顏體的豎畫粗壯有力,通常寫五分之四處就提收。中豎豎直,左豎常向左拱,右豎常向右拱。
(六)折和折和變化
顏體的折筆通常沒有明顯的折角,有時甚至作提筆圓轉。有折角時變寫成圓中有方、外圓內方的轉角。
(七)鉤和鉤的變化
顏體的鉤畫多在回鋒頓筆蓄勢後,用力鉤出。鉤雖短促,但無絲毫鬆懈,有時鉤畫也似鉤未鉤,含蓄深沉。
(八)挑和挑的變化
挑筆通常逆鋒入筆,頓筆蓄勢後向上挑出,行筆不可過慢,還要力到筆尖,否則亦會出現「鼠尾」。
字頭的變化:
左偏旁的變化:
右偏旁的變化:
字框的變化:
(一)獨字體的變化
顏體的獨體字或大或小、或長或扁,形態變化十分豐富,而且筆畫少的獨體字用筆通常較粗重。
合字體的變化
顏體合體字是形態各異,豐富多彩,所以初學者更要認真描摹原作,並學會思考、分析和安排好字的中心點。
(一) 左右結構
左右結構的字需要注意各自和寬窄、長短、位置高低等等,還要注意二部分的聯繫,要能使二者有機地統一。
二、上下結構
上下結構的字須注意各自的寬窄、長短等等,還要注意上下二部分的聯繫,使二部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三、左中右結構
左中右結構由於呈三部分橫列,容易寫得過寬,所以應該控制每部分的寬度,以免互相擁擠,還要注意三部分各自的長短、寬窄、位置高低等等區別和三部分的有機聯繫。
四、上中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由於呈三部分豎列,容易寫得太長,所以應該控制每部分的長度,以免互相擁擠,還要注意三部分各自的長短、寬窄以及三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繫等等。
五、包圍結構
包圍結構更應該注意包圍部分與被包圍部分的緊密聯繫,否則容易將字寫散,應該使被包圍部分向包圍部分靠攏。另外由於顏體結字開張,包圍部分應該寫得飽滿(如走之底和「口」部兩豎都向外拱)。
二、《顏·勤禮碑》筆畫的寫法
筆畫是字的基礎組成部分,只有學會書寫筆畫,才能寫好字;筆畫寫不好,永遠不會寫字。
左向點——範字【並】
①蕆鋒逆入。②頓筆澀行。③拓筆。④蹲筆。⑤衄鋒向上收。⑥挫鋒至點的中部。⑦提鋒縱筆出鉤。
左向點——範字【以】
寫法與左向點相同,只是運筆方向相反。
側點——範字【兵】
①藏鋒逆入。②向右下頓筆。③拓筆。④蹲筆。⑤回鋒向上收筆。
左點——範字【崇】
①順鋒入筆。②漸行漸重。③向右下頓筆。④回鋒收筆。
長橫——範字【一 十 上】
①逆入,輕而準確地定位。②折鋒下按至所需寬度。③筆鋒向上挫,將筆鋒調整到橫畫的中心位置。④運筆向右澀行,用中鋒勒緊。⑤略向上挫。⑥向右下頓筆作點狀。⑦提鋒輕頓。⑧用筆尖回鋒收束。
左尖橫——範字【短】
①中鋒入紙,觸紙即右行。②運筆中且重且上。③頓筆。④蹲筆,然後提鋒。⑤用筆尖回收。
右尖橫——範字【薦】
①逆入。②折鋒下頓。③將筆鋒挫至橫畫的中間部位。④向右運筆,且行且輕。⑤到右端,向左空收。
垂露豎——範字【下】
①逆鋒向左上落筆。②折鋒向右下略頓。③將筆鋒挫至豎畫的中間部位。④略向上折鋒,以蓄下勢。⑤向下果斷行筆。⑥略向左挫。⑦折向右下。⑧頓筆、提鋒。⑨用筆尖在畫內上收。
懸針豎——範字【千】
①逆鋒向左上落筆。②折鋒向右下略頓。③將筆鋒挫至豎畫的中間部位。④折鋒上挫以蓄下勢。⑤行筆中略有左右拓寬之勢。⑥駐筆。⑦出鋒後向上空收。
左弧豎——範字【陷】
①逆入向上。②略頓。③將筆鋒挫至畫中。④折鋒向上,以蓄下勢。⑤勒緊行筆,向左出弧形。⑥略向左外挫。⑦向右下頓。⑧蹲筆。⑨用筆尖從畫內上收。
右弧豎——範字【不】
右弧豎的寫法大多與左弧豎相同,只是⑤處要勒緊向右弧出。右弧豎多用於豎鉤和橫折鉤,這是《勤禮碑》中豎法的突出特點。
藏尾豎——範字【工】
①—⑤與寫直豎的方法相同。⑥直下而不向左挫。⑦回鋒在畫內上收。
斜撇——範字【少】
①逆鋒入筆。②折鋒、頓筆作點狀。③將筆鋒挫至撇中。④回鋒向上,蓄勢撇出。⑤收縮筆鋒,行筆澀進。⑥駐筆。⑦縱筆出鋒。
短斜撇——範字【得】
①逆鋒入筆。②頓作點狀。③挫筆至畫的上側。④折鋒以蓄勢。⑤以上沿為準撇出。⑥縱筆出鋒。
直撇——範字【月】
①逆入。②折鋒後蹲筆。③挫鋒至畫中。④回鋒以蓄勢。⑤直下運筆。⑥向左下運筆。⑦向左下撇出。
豎彎撇——範字【更】
①—⑤類似寫豎。⑥筆鋒轉向左下。⑦勒緊撇出。
平撇——範字【沂】
寫法與短斜撇相同,只是斜度小,趨於平勢。平撇也叫頂撇,往往用於字的頂端,如「千、積、和」等字的首筆。
回鋒撇——範字【卿】
①—⑤類似直撇。⑥—⑧類似寫鉤。
橫折撇——範字【沒】
①—⑥類似寫橫。⑦將筆鋒挫至畫中。⑧回鋒蓄勢。⑨勒緊撇下。⑩駐筆。?縱筆出鋒。
橫折彎撇——範字【過】
①逆入。②略頓。③向右下運筆。④略頓。⑤向左下行筆。⑥彎轉。⑦折鋒。⑧縱筆出撇。
橫三折撇——範字【庭】
①中鋒入筆右行。②—⑤類似寫橫折撇,以下再寫一個橫折撇。
斜捺——範字【文】
①向左下入筆。②折鋒向上。③向右下運筆,取仰勢,且行且重。④挫鋒至畫中。⑤蹲筆。⑥且行且輕,提鋒出捺尖。
平捺——範字【之】
①向右下入筆。②折鋒向上。③向右下運筆。④蹲筆。⑤按鋒右行,趨勢略平。⑥將筆鋒挫至畫中。⑦蹲筆。⑧且行且輕,縱筆出鋒。
橫折——範字【日】
①—⑥類似橫法。⑦—?與寫垂露豎相同。另外,《勤禮碑》中橫折的寫法較多,一定要認真加以區別。
豎折——範字【山】
①—⑤類似寫豎。⑥將筆鋒回到豎的中部。⑦行筆中略向上拱。⑧回鋒收筆。
撇折——範字【公】
①—⑤類似寫撇。⑥挫鋒至右端。⑦下頓。⑧上挫、回鋒。⑨且行且輕。⑩駐筆回收。
彎折——範字【七】
①—⑤類似寫豎。⑥拇指略後拈,轉鋒彎過。⑦行筆中略呈仰形。⑧駐筆後回收。
豎折折——範字【舉】
①與豎折寫法相同。②與橫折寫法相同。③蹲筆收束。
橫折彎——範字【殷】
①與橫折寫法相同。②與彎折寫法相同。③駐筆收束。
豎鉤——範字【特】
①逆鋒入筆。②向右下頓筆。③挫鋒至畫中。④回鋒向上以蓄勢。⑤勒緊直下,略呈弧形。⑥出橢圓形。⑦回鋒向上。⑧縱筆出鉤。
彎鉤——範字【手】
①—④類似寫豎鉤。⑤頓住向下澀行,呈右弧形。⑥向左挫筆。⑦回鋒向上,蹲筆。⑧縱筆向左出鉤。
斜鉤——範字【代】
①逆鋒入筆。②略頓。③挫鋒至畫中。④折鋒向上以蓄勢。⑤勒緊弧形寫下。⑥蹲筆呈橢圓形。⑦回鋒。⑧縱筆出鉤。
橫鉤——範字【寅】
①—③如寫細長橫。④向右下頓筆作點。⑤回鋒至「點」的上部。⑥轉折筆鋒。⑦縱筆出鉤。
卧鉤——範字【心】
①中鋒入筆。②畫弧右行。③蹲出橢圓形。④向左挫鋒。⑤折轉筆鋒。
豎彎鉤——範字【光】
①—⑤如豎彎寫法。⑥橫的部份呈仰勢,富有彈性。⑦蹲出橢圓形。⑧折轉筆鋒。⑨縱筆出鉤。
橫折彎鉤——範字【旭】
①—②如寫右尖橫。③—④如寫豎彎鉤。
橫折斜鉤——範字【風】
①逆入。②略蹲,左端呈橢圓形。③鋒至畫中,向右寫橫。④—⑤如寫斜鉤
。
橫折鉤——範字【調】
①—②如寫短細橫。③—⑦如寫豎鉤,整個豎的部分要圓渾,有彈性,越往下寫越重。這是《勤禮碑》書法的個性。
橫折彎鉤——範字【蜀】
①—②如寫右尖橫。③—④如寫豎彎鉤。⑤且行且彎,曲度比豎彎鉤大,極富彈性。
橫折彎鉤——範字【乃】
①如寫右尖橫。②如寫短撇。③中鋒逆入。④折鋒後由原路右行。⑤蹲筆下行。⑥如寫彎鉤。
豎折折鉤——範字【考】
①如寫藏尾豎。②—③如寫橫折彎鉤。
左耳鉤——範字【隱】
①—④如寫右尖橫。⑤—⑦如寫短撇。⑧輕提折筆向右下。⑨轉筆畫圓弧。⑩如鉤法。
右耳鉤——範字【鄰】
①—②如寫橫撇。③逆入。④折鋒向右下行筆。⑤畫弧形。⑥如彎法。
挑(提)——範字【損】
①逆鋒入筆。②將筆鋒挫至畫中。③轉折筆鋒以蓄勢。④且行且提。⑤縱筆出鋒。
豎挑——範字【長】
①—②如寫藏尾豎。③—④如寫挑。
TAG:名藝觀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