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邢窯:白瓷鼻祖勝霜雪

邢窯:白瓷鼻祖勝霜雪

導語

邢窯,是我國白瓷的發源地,陸羽在《茶經》中曾對邢窯白瓷有過這樣的評價:「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在盛唐時期,邢窯以生產精細白瓷而贏得世人讚譽。李肇的《國史補》中就有「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記載。後來,邢窯白瓷又通過絲綢之路遠銷海外,給世界各國留下了對於中國白瓷的最初印象。

白瓷鼻祖出邢窯

邢窯的歷史起源及發掘歷程

邢窯是中國最早的白瓷窯址,白瓷的發明在中國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結束了自商朝以來青瓷獨尊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為中國後世的花瓷生產尤其是彩瓷生產創造了條件。邢窯的白瓷產品精美、產量巨大,不論對中國還是對外國的物質生活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因此,從20世紀起,中外學者開始注意了對邢窯的研究。明清時代,中國出現了一些博古著作和陶瓷著作。如明曹昭著有《格古要論》、谷應泰著有《博物要覽》,在這些著作中都提到唐代邢窯白瓷。中國學者對邢窯的真正研究,是從20世紀20年代之後開始的,作為中國第一代古陶瓷專家的吳仁敬、陳萬里、傅振倫等都對邢窯關注有加,但所知的仍是一些「內丘白瓷甌」、「邢甌」一類的辭彙,至於它的真正產地、範圍、產品以及發展進程等很少被人提及。

名家縱論邢白瓷

邢窯的貢獻

清華美術學院教授葉喆民——邢窯的貢獻在中國陶瓷史上是劃時代的

「邢窯是中國白瓷最有名、最早的窯口。在中國的陶瓷歷史上,從商周以降,一直是青瓷一統天下的局面,正是邢窯的成功興起,宣告了這種單一格局的結束,並由此開創陶瓷青白兩大體系。在中國陶瓷史上,青瓷變白瓷是一個飛躍。因此,邢窯的貢獻在中國陶瓷史上是劃時代的。談中國白瓷,必須談邢窯。」

邢白瓷引領風騷

中國邢窯博物館館長張志忠——邢窯白瓷是當時質量最好的瓷器

「唐代邢窯生產的白瓷,可以算是當時質量最好的瓷器。其燒制溫度最高能夠達到1400度以上,這是歷史上其他窯口所難以超越的。邢窯白瓷的釉色潔白如雪,造型規範如月,器壁輕薄如雲,從口沿到底足都修得非常乾淨、利落,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邢窯白瓷在造型和工藝上其實一點兒也不必定窯白瓷差,甚至還要強於定窯白瓷。」

八百年薪火相傳

邢窯白瓷:陶瓷史上的白色經典

玩瓷器的人想必都聽過有一種說法叫「南青北白」。說得是在唐代,南方燒制青瓷的越窯和北方燒制白瓷的邢窯是最受人推崇的兩大窯口。唐代茶聖陸羽在他的《茶經》中就曾對這兩大窯口出產的瓷器有過「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的評價。其中,中國北方的邢窯,在盛唐時期以生產精細白瓷而贏得世人讚譽。李肇的《國史補》中就有「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記載。後來邢窯白瓷又通過絲綢之路遠銷海外,給世界各國留下了對於中國白瓷的最初印象。

邢窯透光白瓷的身世之謎

邢窯瓷器作為中國白瓷的鼻祖,是屹立在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座輝煌的里程碑。而要說起邢窯白瓷的品種,不僅有粗白瓷、細白瓷,而且還有一種叫做「透光白瓷」的品種最為世人所稱道。那麼,這個所謂的「透光白瓷」究竟是種什麼樣的瓷器呢?出自九世紀中葉古阿拉伯商人蘇萊曼之手的遊記中,曾寫到「中國人用瓷土燒製成白瓷,從外面能夠看到裡面的液體。」從蘇萊曼所處的時代和其描述來看,他在遊記中提到的白瓷,極有可能就是出產自邢窯的透光白瓷。

邢窯復燒:傳統技法燒出創新瓷

總結自己這麼多年來的邢瓷復燒經驗,張志忠指出,其中有兩大難關是最難攻克的。一個是原料,「過去燒造邢瓷用的原料質量都很好,我們在之前的考古勘探中也採集過,但是現在能找到的量很小,而且開採起來也非常困難。」張志忠說,「另一個就是過去都是用柴窯燒的邢瓷,而現在一般都採用煤窯或者氣窯燒了,相比之下跟柴窯燒出來的感覺還是有所差別。」為了攻克這兩大難關,他一方面不惜工本和精力地尋找高質量的原料,另一方面也在嘗試恢復古代的柴燒技術。

類銀類雪色瑩潤

邢窯粗白瓷

粗白瓷的胎質又有粗、細之分,粗胎的一類胎色灰白,胎質粗糙;細胎的一類胎體緻密,胎色較淡,但仍不夠白,往往施一層白色化妝土。粗白瓷的釉質較細,有些還有細碎的紋片,釉色為灰白或乳白色,還有黃白色。粗白瓷產量大,生產過程中,不管是捏練還是陳腐都不夠充分,白中常泛黃,到五代時部分產品的工藝水平有所提高,胎體中少有氣孔夾砂現象,燒不熟的現象已基本克服,漸趨細膩。

邢窯細白瓷

細白瓷的胎色純白,個別的白中閃黃釉質很細,釉層中有微細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滿釉,釉色純白或白中微泛青色。白釉又有粗細之分,以粗者居多,細者佔少數。細白瓷在加工工藝上,每個步驟都很講究,燒成後白度很高。邢窯的精細白瓷,選用優質瓷土燒成,胎質堅實細膩,胎色潔白如雪,釉質瑩潤,有的薄如蛋殼,透明性能極好。一般器物純白光亮,有些則白中微微泛青。

真偽邢瓷鑒明白

看工藝

目前在市場見到贗品邢窯白瓷,工藝粗糙,不具備邢窯工匠高超的技藝,技術低劣,修坯不精,造型也沒有真品的十分之一;真品邢窯做得端莊規矩、精美,稜角分明,刀切斧斷,乾淨利索。

看燒制

現在一些小作坊用現代手段加工製作,燒制瓷器燃料是煤、煤氣,或是用電燒制,也有用柴燒制的,但白瓷白度過高,胎質極為精細,總有一種新的感覺,缺乏真品所具備的韻味。

看坯體

仿製邢窯白瓷由於加工時間短,密度不夠,手感不好,有發飄之感、也有的極為沉重,有墜手之感。坯體和釉的結合掌握不好,造成坯體和釉收縮不一致,產生裂釉現象;而真品邢窯白瓷輕盈精緻,手感適中。

看釉色

贗品釉層稀薄,白度高,潔白光亮。白中不泛青,而是白中泛灰。唐代邢窯白瓷釉質細,釉光瑩潤,色調偏冷。正如唐人陸羽所說的那樣:「邢瓷類銀」。的確如此,邢窯白瓷是如銀似雪。

看款識

唐代邢窯白瓷翰林、盈字款,均是在器物成型後、燒成前刻劃於器物外底部,字體清晰,筆畫遒勁。「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豎著刻寫;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

誰說邢瓷皆白色

1

技術稚拙的青釉

北朝時期,邢窯窯火初燃,燒造出了青釉瓷器。此時的邢窯青釉瓷器多為灰胎,胎體厚重。其釉面青綠肥厚,帶有開片。為打破造型的單調,也有個別器物帶有簡單的裝飾。

2

跨越多代的黒釉

邢窯的黑釉瓷器出現於隋,發展於唐,延燒於五代,盛燒於宋、金、元時期。但產量較低。隋代邢窯已能生產黑釉板瓦、筒瓦等建築用瓷。這些建築用瓷是名門望族的專用瓷。

3

並不華麗的醬釉

醬釉瓷器在隋代就已出現,唐代產量明顯增加,質量顯著提高。這些醬釉瓷器色澤不一致。它們以純正、光潤、典雅的釉色成為了邢瓷新寵。

4

色澤嬌艷的黃釉

邢窯黃釉有兩種:一種高溫釉瓷。出現於隋代,唐代開始普及生產。第二種是在氧化焰中燒制而成的一種低溫釉陶,較具時代特色與地域風格。

5

異域風情的綠釉

隋唐時邢窯生產的綠釉器物除杯、三足爐等日常用品外,墓葬中還出土了帶流勺、熨斗、鏟、三足釜等明器。大多數為素麵,但也有少量器物帶有刻花、印花或堆塑等裝飾。

6

造型取勝的棕紅釉

邢窯的棕紅釉器造型有缽、三足爐、鳳首壺等。它們的胎上均施有白色化妝土,因此釉色深沉、古樸、勻潤。此類器物多為素麵,很少有花紋裝飾,僅以造型取勝。

館藏珍瓷成大觀

白釉穿帶壺

上海博物館藏

白釉小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白釉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白釉皮囊式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白釉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白釉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白釉點彩子母獅塑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白釉玉璧形底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開端 的精彩文章:

藏家訴說:玩收藏為什麼那麼難,簡直玩死了
貴州官爐造光緒十四年黔寶推薦

TAG:藝術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