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何實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如何實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是「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詞的首次提出,從此以後,這個詞便不斷出現在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和文件之中。

如何才能實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呢?這個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個系統工程。本文僅圍繞幾個現行政策做一討論。

減稅降費

要想讓企業和個人有獲得感,最直接的方式莫過於減稅降費。這種方式在任何國家都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政策舉措,我國也不例外。2018年我國各種減稅降費金額已高達1.3萬億。但是大家對此卻好像感覺不明顯。這是為什麼呢?一是因為我國地域廣闊,企業和人口都數量眾多,1.3萬億一分攤下去,落到每個企業和個人頭上金額就很有限了;一是因為在減稅降費的同時,還有一些稅收因為征管手段的強化實際上是在增長的,這樣增減部分相互抵消後,大家真正獲得的好處就沒有數字所顯示的那麼多了。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9年要推動更大規模的減稅、更為明顯的降費。這自然是個好消息。不過大家關心的問題是:怎麼減?怎麼降?這方面的討論雖然已經非常多,但是,最關鍵的一個因素許多人卻並未提及,那就是減稅降費靠什麼?因為稅也好、費也罷,最後都會變成財政收入而用於各種支出,如果支出不減少,一味地減稅降費是根本不現實的。有人說財政赤字可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赤字的安排也是有嚴格限制的,不可隨意突破,否則也會帶來種種問題。更何況赤字最終還是要靠未來收入來消解。所以不提財政支出的減少,單獨談減稅降費總會讓人感到不踏實。那麼什麼樣的財政支出應該減少?行政管理支出無疑是首選。當然,減少的方式不能通過降低在職員工的工資待遇,而應該是壓縮人員、精兵簡政。眾所周知,我國公務員隊伍極為龐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供養比實在是太高了。如果這個隊伍不縮減,減稅降費就很難讓企業和個人感到真正滿意。國家行政管理系統需要一場觸及筋骨的改革。

房住不炒

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最大的一項支出無疑是住房。連續多年的房價上漲,一方面給購房者帶來了巨額財產性收入,另一方面給社會發展也帶來了越來越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就包括對居民日常消費的擠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年來各地政府先後推出了以限售、限購、限價等為核心的各種調控措施。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從此,「房住不炒」就成了房地產調控最為響亮的口號。

該口號提出以後,政策調控作用終於開始見效,過快的房價上漲趨勢逐漸得到抑制,房地產市場整體上進入到平穩、理性的狀態。房價的穩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民群眾的住房焦慮,他們再也不用在恐慌情緒的驅使下,不顧個人和家庭的條件,千方百計、節衣縮食去買房了。這樣一來,家庭支出的安排就會逐漸趨向合理化,為買房而不得不壓縮消費支出的現象明顯減少。2018年房租又一度出現快速上升,引發社會普遍關注。相關部門獲悉這一動向後,迅速採取行動,及時阻止了這一勢頭的蔓延。房租的穩定讓眾多租房者也安下了心。

「房住不炒」所取得的積極成果來之不易。目前一些地方迫於經濟下行的壓力,又開始出現放鬆房地產管制的跡象,這需要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政策的選擇從來都是對各種利益進行權衡的結果。在目前形勢下,「房住不炒」政策一定要堅守,否則,就很有可能前功盡棄。消除了住房方面的焦慮,同時又有效控制住了居住成本,社會民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自然就會得到提升。

消費升級

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一個重要的實現方式是消費。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需要通過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作為依託。生活水平的高低,與這些產品和服務數量的多少、品種的豐欠、質量的好壞、環境的優劣等都有著直接的關聯。消費層級的高低,不僅反應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也顯示出社會公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實現程度。

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消費產品從嚴重短缺發展到出現不同程度的過剩,需要通過出口來消化;消費服務也是花樣不斷翻新。不過,這並不表明,我國的消費水平已經達到讓人非常滿意的程度。實際上,我國消費方面的問題還非常多。如,食品安全一直不能讓人放心、醫療和教育服務明顯短缺、假冒偽劣產品讓人防不勝防、消費環境和配套服務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等等。這些問題都表明,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上升。不僅追求數量上的滿足,還會追求質量、品種和功能上的滿足。一句話,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

如何才能讓消費升級?總體來說,實現路徑包括兩個方面,即改善供給與提高能力。改善供給包括增加產品與服務的數量、品種;提高產品與服務的質量、檔次;改善產品與服務的消費方式、消費環境;增強產品與服務的用戶體驗、價值認同;等等。要讓消費者在消費時,不僅有更多、更好的選擇,還會感到非常便利與愉悅。提高能力即讓消費者有更強的購買力,能夠消費得起更多、更好的產品與服務,根本途徑當然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除此之外,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推動產品與服務價格的下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得到提高。消費升級在我國已是大勢所趨,這方面未來發展空間可以說非常巨大。

穩就業

我國經濟下行趨勢已經形成,何時見底目前還沒有定論。經濟下行帶來的負面效應很多,其中最大的危害是影響就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直接影響到個人和家庭的生活。就業不穩,相關家庭的衣食住行就有可能受到影響,更不用說房貸、小孩教育等這些大項支出了。如果連收入都沒有了,那還談什麼獲得感呢?如果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那安全感與幸福感還會存在嗎?就業問題一旦擴散開來,就會形成社會問題,嚴重的還會影響到社會穩定。

因此,穩就業是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要想完成這項任務,有直接或間接兩種方式可以運用。直接方式是通過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單位最大限度地留住人員,讓大家在嚴寒季節抱團取暖。如2018年12月5日,國務院出台「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的規定,就是這種方式。間接方式是政策指向的不是就業本身,而是就業的依存體——企業。去年以來,為了幫助企業走出困境,防止經濟進一步下行,各級政府部門先後出台了包括資金、稅收、成本、創新等在內的各種扶持政策。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經營壓力,使其面臨的困境有所減緩。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就業的穩定。

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政策舉措還有很多,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時刻牢記總書記所說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句話,將以上幾個方面政策都能落實到位,那麼,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一定能夠得到提高。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主力資金凈流出112億 龍虎榜機構搶籌1股
市值管理不妨從寫好年報開始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