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不再落後,中國成功研製出一「世界之最」,打破馬航殘骸謠言

不再落後,中國成功研製出一「世界之最」,打破馬航殘骸謠言

2018年,中國在科技道路上飛速前進,從交付並使用天文衛星「慧眼」,到成功發射第四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再到第一艘中國航母完成第一次海上試驗任務,中國的科技創新實力讓全世界矚目。

而就在2019年這短短的十幾天里,中國圓滿結束了嫦娥四號軟著陸任務、即將啟動火星計劃、第一艘中國航空母艦也有服役的希望……除此之外,中國還將一個「世界之最」展現在大眾面前。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團隊在張舸的帶領下,攻克重重阻礙,成功研發出口徑達到4.03米的高精度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鏡,據了解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單體碳化硅反射鏡,成功獲得「世界之最」的稱號。該反射鏡的研發成功代表著中國在大口徑碳化硅非球面光學反射鏡這一製造領域的水平可稱為世界先進一列。

而中國在這一領域實現了跨越性的發展,這將會大大提高中國在光學儀器方面的研發水平。同時,將該反射鏡應用在望遠鏡或衛星成像上,會大大提高它們的解析度,呈現出更清晰的圖像,也能夠看到更多細節。

在當代,大型光學望遠鏡系統基本採用反射式結構,所以其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反射鏡,如果把望遠鏡看做是 「千里眼」,那麼反射鏡就是他的「角膜」,而口徑越大的反射鏡,應用在望遠鏡上會有更強的分辨和聚光能力。國際光學界公認的性能較高的反射鏡材料是碳化硅材料,而我國在此研究方面一直存在困難,技術落後於歐美國家,基本依賴國外進口,無法自己生產。

作為我國光學材料的發源地—長春光機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承擔了此項研發項目,然而,控制大口徑的碳化硅反射鏡坯的制的形變和溫場精確等技術,被認定為世界公認的難題。在當時的國際公開報道中,最大的口徑是法國研製的3.5米,而且這個人眼是無法對其成像進行觀測的,人眼能夠看到的反射鏡的口徑最大的只有1.5米。在這種情況下,一大批研究員前仆後繼,經歷了幾百次的艱難探索,花費了16年的時間,將國產反射鏡的口徑從1米、2米…最終達到了4米。

中國終於在此研製方面擁有了自己的技術產權,掌握了其中的核心技術,在對地、深空和天文等觀測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張舸曾說:「如果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地球,勉強能夠看到餐桌上的碟子;但若用口徑為4米的反射鏡,它的解析度將會提高3倍,可以清楚地輸出餐桌碟子上麵包的數量」。

此項成果成功應用在了「吉林一號」商業衛星上,它的光學A星就是應用了中國所製造的口徑最大的反射鏡,它的視頻星主要用於對高解析度的成像技術進行實驗驗證,它的驗證星主要用於開展多模式成像技術試驗驗證。

馬航失事到現在,存在著眾多問題,即便當時馬來西亞的交通部長曾表示,在非洲海灘發現了被證明是馬航MH370客機殘骸的大塊飛機碎片,可是這架飛機的去向仍無法探尋,導致近年來關於該飛機的謠言仍不斷出現。而我國利用了我們的這項「世界之最」,打破了種種謠言。當初曾傳出在柬埔寨發現了殘骸,中國派出「吉林一號」前去搜索,結果並未發現殘骸,打破了這種謠言,這個功勞當然要算在我們研發的世界最大口徑反射鏡上。

雖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與歐美國家有些差距,自主創新能力也有待提高。但從近些年的成果來看,中國在緊跟世界腳步不斷發展中,一代代研究人在不斷崛起,我國在各個領域都在不斷地前進中。

科技上,我們有世界最大的望遠鏡——中國天眼,排在世界第二的北斗衛星,我們是世界第三個將飛行送入太空的國家;軍事上,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能製造出四代重型殲擊機的國家,百年的航母夢也終成現實。

近些年中國所獲得的成就不勝枚舉,靠的是國家的大力支持,人才的無私奉獻,中國畢竟昂首在世界東方,勇攀高峰,無畏艱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又一神秘裝備亮相,西方航母很尷尬,遇到就很難逃脫
馬偉明首創技術,中國無軸泵噴潛艇成功問世,讓美深感擔憂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