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君子動口不動手」的來源你知道嗎?劉邦憑藉這句話扳回一城

「君子動口不動手」的來源你知道嗎?劉邦憑藉這句話扳回一城

秦朝末年,各路人馬紛紛起兵反抗秦王朝的統治,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了,但是還有著無數英雄好漢站出來,帶領追隨自己的人馬準備推翻秦朝,建立自己的政權。在競爭王位的人當中,最有競爭力的兩位王位候選人就要數劉邦和項羽了。

劉邦率先帶兵攻破阿房宮,搶佔先機;而項羽實力強勁,打敗了大部分秦軍主力。雙方人馬的戰鬥力和軍隊的數量都相差無幾,但是在前期還是項羽要更勝一籌,而從兩支軍隊的領袖,劉邦和項羽本人來看,項羽在戰略方面的眼光和天賦要遠遠勝過劉邦。

作為西楚霸王,項羽在戰爭上有著他獨特的謀略和眼光,項羽曾經帶著3萬軍隊打敗劉邦帶領的50萬軍隊,如果是單挑,那麼劉邦是絕對打不過他的。但是劉邦也有著自己的優勢,那就是他的禮賢下士和卓越的口才。

在公元204年的時候,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充分印證了劉邦的機智和思辨能力之強,這件事同時也是「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由來。當時劉邦正率軍圍攻楚將鍾離昧,這個時候他突然聽說項羽帶著大批兵馬往自己這邊趕來,劉邦被嚇得趕緊命令漢軍撤圍,據守不戰。

劉邦不出城,項羽又沒法暴力打開城門,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好幾個月,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都非常著急地想要打破這個僵局。變數很快就來了,彭越開始騷擾楚軍的後方,而因為路途遙遠,楚軍軍糧開始出現問題,後勤保障不足。

項羽決定要逼迫劉邦出城迎戰,因為楚軍的糧食已經不足,如果再這麼圍下去,自己只能退兵。而一旦劉邦出城迎戰,答應與他單挑,那麼項羽必定能勝過劉邦,順利拿下這場戰爭的勝利。所以項羽站在三軍面前,要求與劉邦單挑。

項羽的打算非常好,他宣稱自己願意與劉邦一戰定天下,意思就是如果這一戰自己輸了,那麼這個江山他就拱手讓給劉邦,反之,劉邦要將自己的地盤讓給項羽。同時項羽還說,自己這個主意是為了天下百姓著想,是為了不讓百姓們繼續遭受兵燹之災。

如果劉邦答應,那麼項羽就能順利戰勝他,從而奪取這個天下,而如果劉邦不答應,不僅會動搖軍心,而且可以給劉邦戴上一個不愛惜百姓蒼生的帽子。劉邦此時可謂是騎虎難下,他要怎麼應對項羽的挑戰呢?項羽要單挑劉邦,劉邦鄙視項羽留下了8字。

劉邦輕飄飄地對項羽說了八個字: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這句話就是「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由來,如今成為中國文人口頭禪,而劉邦也憑藉這句話扳回一城。他一方面讓自己有一個合理的借口拒絕項羽的邀戰,另一方面暗諷項羽是只懂得動武的莽夫。

從這件事上,我們不難看出,劉邦最後能夠戰勝項羽奪得天下的原因是什麼了。不僅是因為他能夠放下身段,招攬賢才,還因為劉邦他足夠冷靜,不被敵人的「激將法」所激怒,同時還能很快地找出應對方法。由此可見,劉邦奪得天下,建立漢王朝是註定的。

參考文獻:《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史記·項羽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荒之使 的精彩文章:

在自稱「漢族」之前,我們還有一個更好聽的稱呼,你肯定聽說過!

TAG:洪荒之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