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之韻 × 拓片之美
古之聖王,欲傳其道於後世,常將重要的典章制度、法律、文獻鏤之金石,宜子孫永保。戰國以後,「金」——青銅器漸漸式微,石刻方興未艾,在宣揚政教思想、孝悌傳統和佛教精神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無他,因石料易得,石質牢不可摧,能顯出神聖莊嚴之氣象也。
古之金石學者和收藏家將拓片作為其文化和學術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藉助拓片,研讀銘文,以考訂經史,鑒定古物,編纂譜錄,重視的是文字和書法,體現的是其文獻價值和歷史意義。
自東漢始,書法漸成為一門藝術,為便于欣賞和學習,時人便有了複製金石文字的需求,我國先民獨創的傳拓技術發揮了作用。宋太宗時,《淳化閣帖》的問世,更是帶動了官私刻帖的興盛,引發了文人收藏、記錄、研究古物的風氣,金石學作為一門學問由此興起,其所依託的載體——拓片一時炙手可熱。
宋代著名的文學大家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其中的一個「一」便是指他收藏並引以為傲的「一千張拓片」;趙明誠、李清照也深陷這股熱潮,他們「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鐘鼎、甗、鬲、盤、匜、尊、敦之款識,豐碑、大碣,……凡見於金石刻者二千卷,……是正訛謬,去取褒貶」,編為《金石錄》;夫婦二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及「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的書齋之樂,一直被後世傳為佳話。
金石學大盛則是在清代,從乾嘉到同光年間,黃易、阮元、吳大澂等前赴後繼。履荒榛,探窈壑,登危峰,伐頹垣,訪碑拓碑,並出版一系列理論著作,共同迎來了傳拓技藝及拓片收藏的鼎盛期。此風潮至民國時期尚有餘波,胡適、郭沫若、齊白石、魯迅先生等均熱衷收藏拓片。
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護,直接關係到民族國家身份的辨識和認同。一座座石碑和雕像,連綴起來的是中國的文獻史、文字史、建築史、宗教史,甚至還有書法、音樂、舞蹈等的歷史。一張張拓片,既精且美,闡幽發微,它們攜帶著文明的基因和密碼,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濃縮著抽象的文物價值,留下了深遠的想像空間,永遠值得我們駐足凝神,俯下身去,體悟其中的《甚深微妙》。
轉載聲明: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起居佳勝——蘇軾手札大全
雖遠為慰——王羲之傳本手札墨跡十三帖
極感遠意——黃庭堅手札大全
名家訪談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上)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下)
經典專題
「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作品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 趙佶 書法專輯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國展學術論壇實況報道
推薦展覽
事茗——東一書畫雅集
陳忠康精品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最全記錄)
"守正——全國百家楷書邀請展」
"望岳——南嶽紀游書畫展
傅志偉篆刻展
山房寫字——廖偉夫書法作品集
※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杖詔令冊》
※經典名帖|《鴨頭丸帖》賞讀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