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35年前,科幻巨頭阿西莫夫對2019年做出了神準的預言……

35年前,科幻巨頭阿西莫夫對2019年做出了神準的預言……

1983年,科幻三巨頭之一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也對2019年做了一次預測。35年過去,身在2019年的我們發現,我們所處的世界,跟阿西莫夫的想像不謀而合。

文 | 阿樹 編輯 | 星煮

1983年的最後一夜,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描繪過的1984年即將來臨,《銀翼殺手》也已經率先對未來世界作出了末世黑暗警告。科幻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在多倫多星報對未來進行了一場樂觀的預測。

阿西莫夫跟儒勒?凡爾納、喬治?威爾斯並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這位1920年出生的科幻作家,創作涵蓋了整個科幻黃金時代,代表作有《銀河帝國》系列、《基地》系列。除了小說作品,阿西莫夫還寫了大量科普讀物,以史學手法闡述科學概念,理性分析科學脈絡。

也正是這樣的思維, 讓他的預測顯得有理有據,充滿智慧的洞見。35年過去,身在2019年的我們發現,我們所處的世界,跟阿西莫夫的想像不謀而合。

1983年的最後一夜

1984年被喬治奧威爾描述成一個反烏托邦的世界。1984年到來前,科幻界對未來的想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悲觀。其中賽博朋克的開山之作《電子羊會夢見仿生人嗎?》,改編成電影《銀翼殺手》在1983年上映,就描繪了2019年地球的末世圖景。核戰後,這個美麗的家園,成了破敗荒涼的黑色星球,人類和仿生人之間的跨物種戰爭也一觸即發。

在這部電影上映後,亦即1984年到來前,科幻三巨頭之一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也對2019年做了一次預測。冷戰、太空競賽、即將到來的數碼浪潮,這是阿西莫夫的時代即將揭曉的1984年,他所想像的2019年,自然也不會離開這三大時代主題。他的預言,也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人們最關心的三個問題:核戰爭、計算機化、空間利用,洋洋洒洒的文章,整版刊登在1983年最後一夜的《多倫多星報》上。

他的作品大多創作於科幻黃金時代,以理性主義精神和人道主義色彩著稱。「機器人第零定律」正是來自於他的早期小說,其中提到「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整體,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整體受到傷害。」這種古典主義的樂觀,也反映在阿西莫夫對世界的看法,他的預測也處處體現著一種樂觀論調。

35年過去了,《銀翼殺手》式反烏托邦末世沒有到來。儘管阿西莫夫的預測也存在不少偏差,我們所處的2019年,大致還是與阿西莫夫的想像不謀而合。

科幻大師的預測,不得不說充滿了先見之明的智慧,尤其是關於計算機的洞察。當今的技術發展可以說全在阿西莫夫的射程里。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放在這個2019年的語境里,他的話也充滿了創見。

阿西莫夫的2019

在他的2019年里,如果美國和蘇聯繼續對峙,他們的後代,只有少部分人有幸觸摸到2019年的真實模樣。當然,如果那樣的話,討論未來也沒有意義。因此,他對2019的第一個假設,就是核戰不會發生。

但在他的2019年里,人口會激增,環境污染會加重。但2019年也可能有技術逆轉這種境地,世界各國會聯合起來,「冷靜後的人類將意識到,不合作意味著毀滅。」

好在,幾年後冷戰的陰雲散去。但這35年來,核武器的威脅始終揮之不去,朝半島無核化也是在2018年南北領導人板門店會晤後,才取得真正的進展。

冷戰已經結束,核戰沒有到來。在阿西莫夫的想像的世界裡,始於冷戰的太空競賽,完成了華麗的轉身,太空並沒有淪為另一個戰場,而是取得了他認為的巨大的進步。

美劇《蒼穹浩瀚 》(The Expanse)劇照

在他的想像中,2019年的人類即將進入太空,把太空當作永久的居所:月球上採礦,冶煉金屬,在太空建造一座太陽能發電站,轉化成微波,返還地球。太空工廠也逐漸成為現實,地球人利用那裡的不同尋常的溫度、輻射、真空零重力等環境,建造那些地球上難以完成的物體。甚至,遠離地球的地方還建出了一個巨大的軌道,人類把各種工業基地搬到太空。進軍太空,依靠國與國的合作,這種模式為世界和平提供了保障,戰爭變得無法想像。

你可能認為,這種過於樂觀的想像有些天馬行空,像他自己筆下的科幻場景,但在計算機的預測上,阿西莫夫準確得令人驚嘆。

最毫無疑問的是,計算機化全面影響著人類的生活的。在1984年,多數人還不知道網路的存在,他卻預測,計算機不僅成為國家管理、工業生產的必備,也會滲透到每個家庭。而且計算機的發展,也不會受到「勒德革命」的影響,意思是那些反對搞自動化的人並不會阻礙這股潮流。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2019年的人們,思維將徹底計算機改變。比如他說,計算機會比老師更能激發我們的好奇心,每個人都必須學會使用這些設備來面對新世界。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跟我們的2019年很像?

下面,我們從阿西莫夫的預測中,提煉了一些要點,把他的想像和我們的現實進行一一對照,也用以展望一下我們的2019年大概是什麼樣子。

阿西莫夫的想像和我們的2019

1、可移動的計算機化設備

真正的行動電話在1985年誕生,重達3公斤。第一款可以像電腦那樣安裝應用的個人通訊設備,要等到1993年,由IBM推出。但阿西莫夫認為,2019年,一種可移動的計算機化設備已經滲透到每家每戶。

沒錯,今天我們管它叫智能手機,或者平板,甚至一些可穿戴設備。智研諮詢最新發布數據,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存量將達到60億台,也確如阿西莫夫想像的那樣,幾乎人手一部可移動計算化設備了。

而手機的形態也在發生變革,從實體鍵盤到觸摸屏,再到2018年不少廠商推出的全面屏手機。2019年,這種新形態的手機,也將會成為主流。不知道阿西莫夫的科幻筆法,能不能描繪出它的精緻?

2、計算機自我運行

阿西莫夫預測,2019年,計算機將擁有自我運行的環境。科幻熱衷描繪這種擁有自主意識和人格的計算機、機器人,最早可以上溯到1920年代的《大都會》。直到60年代《2001太空漫遊》後,自我運行的計算機和機器人,在科幻中戲份越來越大。確如阿西莫夫的預測,這種科幻想像終將成為現實。當然,2019年的我們有個更時髦的稱呼——AI。

2019年還沒到來,名為Sophia的AI就成了第一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日本也給一個AI頒發了特殊居留證。雖然Sophia的AI實力遭受過質疑,但同年打敗人類頂尖棋手的谷歌AlphaGo(阿爾法狗),就證明了AI族群正在崛起的事實,而且進化速度之快,也叫人恐懼。

去年穀歌開發者大會上,谷歌助手給主人預約理髮時,這位助手在電話里加入了很多及時反應的口語,還做了自作主張的安排。讓人無法分辨是真人還是機器人。

谷歌一篇關於人工智慧的論文《Vector-based navigation using grid-like representations in artificial agents》,也揭示了以後這種自我運行計算機的未來趨勢:AI將會復現人類的大腦網格細胞。未來,它的自我運行環境將越來越自主,甚至學會人類那樣找捷徑,抄小路,從來擺脫背後被規劃的程序。

3、機器人努力工作,人類享受生活

阿西莫夫認為,2019年,計算機已經開始接管人類的工作。

去年9月達沃斯論壇,世界經濟論壇發布報告說,機器目前承擔了全球29%的工作任務,到2025年,人類將會流失52%的工作機會。的確,2019年的我們,最常聽見的聲音就是,我們的工作要被機器人搶走了。這種恐慌揮之不去,始終在蔓延。2018年,矽谷鋼鐵俠伊隆?馬斯克在推特答網友問時,表達過這種恐慌,他擔心,工作崗位被機器人蠶食後,無需或者沒有工作的人們,將會失去生活目標。

不過,阿西莫夫告訴我們,不用那麼焦慮。消失的是一些流水線的崗位,簡單重複、單調乏味,足以摧毀從業者的心智。相反,他認為,正是有了機器人努力工作,人類的生活可能越來越充實和休閑。有更多時間去充實生活,搞搞研究,追逐自己的興趣。

在2019年的我們看來,這種說法很難下具體的論斷,但同樣是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可以證明阿西莫夫的預測不無道理: 2022年,全球約7,500萬個就業崗位會流失,但損失由創造出的1.33億個全新工作職位所抵消。

2018年,機器已搶走29%的工作崗位

2025年,機器將搶走52%的工作崗位

2022年,人工智慧創造新的崗位1.33億,是搶走崗位的1.77倍

數據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4、計算機成統治工具

阿西莫夫並沒有直接點明2019計算機會成為統治武器,但他提到,統治機構渴望計算機,像渴望武器那樣,言下之意,他看到了計算機對於統治的重要性。提供政府治理的基礎網路建設和互聯網經濟發展是一方面。今天國家機構、商業公司對數據的爭奪,監控和非法利用,也證明了這一點:

2013年,斯諾登把美國自2007年開始的監聽計劃曝光給衛報,這個代號為「稜鏡」的秘密監控項目監控著人們的個人聊天日誌、存儲的數據、語音通信、文件傳輸、個人社交網路數據,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9家國際網路巨頭皆參與其中。

另一重大隱私危機發生在去年,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被爆泄露5000萬用戶數據給一家數據分析公司,他們通過刻畫用戶「畫像」,瞄準目標選民,定向推送政治廣告,從而左右美國總統大選。

當然,數據保護立法也在推進,2018年5月,歐盟國家實施了《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也為個人數據建立了嚴格的保護條例,當然,這些約束僅限於企業,未來的實施情況也並不樂觀。

5、計劃或進行中的太空移民

關於頭頂的星空 ,阿西莫夫的說法斬釘截鐵:人類最終會在太空中。他說,2019年,第一批太空移民將在計劃中,也可能已經在進行中。移居太空後,人們可以建立各種小社會,人類社會也更加多樣化。

35多年來,在冷戰中壯大起來的美國航天局,正在縮減預算,可能並不如阿西莫夫想的那樣,但航天商業化進展,肯定符合他的預期,甚至成績喜人。

2002年,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把注意力瞄準了火星,創辦SpaceX,他從NASA接過商業軌道運輸服務的合約,之後開啟了宇宙殖民的征程,作為私營公司多次發射火箭後,馬斯克還提出了一套移民方案。

2016年,第 67 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他披露了殖民的細節。從地球出發,旅行80 天左右後,就可以到達火星。最終,去一次火星的成本也許就和買一棟小房子的價錢差不多,差不多 20 萬美元。到了火星,人們可以在 40-100 年內實現完全自給式文明生活。到時候,火星上也許會有 100 萬人。

伊隆?馬斯克的計劃能不能實現,還面臨很多考驗。但他不玩票,摩根士丹利發布的市場預期中,SpaceX為首的民營公司,支起了他們所認為的2019太空之年:「我們預計將實現的關鍵里程碑和催化劑。」

2002年,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把注意力瞄準了火星

2019年會變好嗎?

事實上,科幻小說之外,阿西莫夫做過很多樂觀的預測,放在當時,這些說法不免異想天開,但21世紀給了他最好的回應。在對2019年作出預測的年代,科幻界更多是追問,這個世界還會好嗎?尤其是科幻新浪潮運動和80年代陰暗風格的賽博朋克,越來越對過度發達的技術保持懷疑。60多歲的阿西莫夫依然樂觀,世界的發展確如他所預料。

剛過去的2018年或許是個失望之年,2019年會變好嗎?如果問阿西莫夫,他一定會回答,會的,一切正在變好。

來源|南都周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