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點》票房為何慘淡?沒人想看戴威、羅永浩們的集體焦慮
大概是半個月前開始對這部紀錄片有所期待,也許是好奇。一部講述中國互聯網領域創業者創業故事的紀錄片。
宣傳海報中,鎚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和ofo創始人戴威佔據C位,徐小平、傅盛、PAPI醬、馬薇薇等人也成為本片主角。
截至今日,該片已經上映8天,票房卻並不盡如人意。
因為個人比較喜歡PAPI醬,想必這部電影也會像PAPI醬的視頻一樣精彩,然而看到一半就失去了興趣,我盡量保持著期待,但影片確實始終平淡依舊。
電影結束的時候,前排觀眾轉過頭來問我為什麼要看這部電影,我一時語塞,在攀談中了解到他已經創業十年,我想,大概有過創業經歷的人會更加感同身受吧。
經緯中國的張穎分享過一個數據:「(成立)三年以上,93%的公司會創業失敗,更不要說做大做強。」剩下的成功者便是寥寥無幾。
都知道這個現實,但還是會去闖一闖,相信自己會是那少數中的一個。有時候不僅是為了錢,更是為了一種幸福感、成就感。
從某種程度上講,在這個「拼爹」的時代,創業或許是一個更為公平的競爭,互聯網大時代似乎營造了一個更為公平的環境。
《燃點》電影中來自河南的安傳東,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他是農民工的兒子,小時候在北京幫爸爸搬磚的時候就暗暗發誓,要在這座城市站穩腳跟,出人頭地。他在畢業之後創辦的「跨界美食家」以失敗告終,之後又東山再起,創辦「席讀」……
大概是因為自己沒有創業的經歷,通過影評只是看到了一些人、一些故事,並沒有深切的體會,後來看到一些影評,才發現很多人都有同感。
有人說,《燃點》更像是一部加長版預告片,的確,影片中的內容更像是預告片的細化。
《燃點》講述了14個創業公司創始人的創業歷程,107分鐘,14個人物分別介紹,實在難以讓人看到每個人身上的亮點,當你還沉浸在前一個創業者的故事中時,下一個人物已經在熒幕中悄然出現了。
從頭至尾,感覺並沒有哪一位是主角,當然,每一位創業者都是自己的主角,但對於一部紀錄片來說,沒有主體很難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
看罷此片,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創業者的焦慮,多數創業者從創業第一天起就開始焦慮,對於發展方向的迷茫,應對同行對手的競爭……即使初期很順利,不久之後也會遇到瓶頸,比如ofo小黃車。
太多的失敗與焦慮已經掩蓋掉了夢想的可燃,既然屢屢失敗,自己又不快樂,為什麼還要堅持呢?對於一個外行的我,並沒有看到更多值得做下去的理由,只覺得直接放棄創業,去做其他的事或許更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有過創業經歷的人大概更能夠理解片中人物的心路歷程吧,因為創業者自己會腦補那些沒有出現在影片中的點滴。
他們會想起那些艱難卻充滿信念的日子,他們會記得創業過程中出手相助的貴人,他們會記得嚴冬過後迎來的第一個春天。而對於局外人來說,似乎有一種感覺:是不是還是不要創業為好?
一味地「販賣苦難」並不能引起共鳴。正如預告片所說的:創業很難,但堅持很燃。如果影片能夠讓觀眾感受到「難」背後的「燃」,票房大概也就會燃起來了。文/冰凝
※復出的兩部劇都火了,選角卻不討喜,董潔能重新翻紅么?
※《星空演講》黃奕談兩次離婚落淚,女人的幸福靠能力而不是運氣!
TAG:影視口碑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