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靠舌頭舔出來的科學發現 ,最後一個讓我不得不服

靠舌頭舔出來的科學發現 ,最後一個讓我不得不服

點擊上方

 狂丸科學

 關注並星標我們


------每天晚上 · 一起看趣味科學------

在科學發展中,有一些科學成果的獲取手段很另類,比如說我們以前文章提到過的醫生吞樂高(點擊閱讀)。今天狂丸要介紹的就是一種發現科研成果的奇怪手段——


舔就是將舌頭傳遞到物體表面的動作,通常是為了將食物收集到舌頭上。在很多動物當中,舔是一個具有重要作用的能力,但是對於擁有靈巧雙手的人類而言,舔的功用卻很小,通常是為了吃冰激凌、翻書頁、穿針線,以及作死......




但是科學家們是一群神奇的人,在他們的嘴下,

舔也能夠成為發現驚人科學成果的手段

。比如說

糖精

就是一個不小心被舔出來的發明。糖精是一種人造甜味劑,其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而且不含卡路里,因此人們後來將它當做蔗糖的替代品。


1879年6月,29歲的年輕化學家Constantin Fahlberg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後回到了家裡。當他拿起一個麵包卷塞進嘴裡的時候,他愣住了,因為原本味道平平的麵包突然變得非常甜。




作為一個科研人員,他迅速對這個狀況進行了判斷:他沒有對麵包做過任何改變,唯一接觸過麵包的就是自己的手,而在吃飯前他沒有洗過手。那麼真相只有一個:

他可能把實驗室里的一些不明成分帶到餐桌上了。


正常來說,如果你攝入了實驗室里不明的化學成分,應該馬上用手指刺激喉嚨,然後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然而根據記錄,Fahlberg反而因為自己的新發現而異常興奮。他跑回實驗室里,把遺留在

桌子上的化學物質都舔了一遍

——燒杯、玻璃瓶、盤子。


最終他在一個加熱過頭的燒杯里找到了甜味的來源,燒杯里的物質是鄰苯甲醯磺醯亞胺。Fahlberg對它很熟悉,因為他以前就合成過這種物質,但在此之前他沒有理由拿舌頭去檢測它的味道。





為了確保安全性,Fahlberg還吞下了10克這種物質。在等了一天後,他發現身體不會將其吸收代謝,而是將它們排了出來,因此他認定自己發現了一種安全的甜味劑。就這樣,因為一個

化學家

飯前不愛洗手,糖精被偶然地發現了。


化學家們糟糕的實驗習慣也催生了另外兩種甜味劑的發現——甜蜜素和阿斯巴甜也是不小心舔出來的。畢竟舌頭的一大作用就是味覺感受,而甜味又是很難讓人忽視的美妙體驗。


1937年,Michael Sveda正在實驗室里合成一種退燒藥。在一次實驗過程中他把自己的香煙放到了實驗台上,當他再次把香煙放到嘴上的時候,他舌頭嘗到了一種異樣的甜味。

據他在採訪時的說法,就像自己的前輩Constantin Fahlberg一樣,為了找出甜味的來源,Michael Sveda也把面前的燒杯嘗了一遍,最終他發現了甜味的來源,後來這種物質被稱為甜蜜素。但是因為安全性沒有得到一致認可,所以

甜蜜素

一些國家中被禁止使用。



一些咖啡提供的免費糖包里含有甜蜜素



另外一種甜味劑叫阿斯巴甜

。1965年,發明人James Schlatter當時在研究一種胃潰瘍的藥物。在實驗過程中一些化合物的粉末沾到他的手指上,然後當他想捏起一張紙的時候,就像我們翻書的時候會做的動作——他舔了一下自己的手指,結果發現手上非常甜。


一開始他以為是手上沾上了糖,但他想起之前有洗過手,所以他把目標鎖定在了一個混有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容器。再次嘗試裡面的物質後,他確認自己發現了一種新的甜味劑——阿斯巴甜,現在被廣泛應用於飲料中。



使用阿斯巴甜的健怡可樂

令人吃驚的是,科學們還靠

舔自己

發現了一些有毒的物種。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上,科學家們發現了第一種身上帶毒的鳥類Pitohui。它們的羽毛和皮膚上含有一種神經毒素生物鹼(Homobatrachotoxin),是目前已知最致命的毒素之一。


發現這個特性的是芝加哥大學的兩個研究人員,當時他們想把將一些pitohuis鳥從捕鳥網裡解救出來,但是其中一位John P. Dumbacher不小心被鳥抓傷了,然後他舔了一下自己的傷口,結果嘴巴變得刺痛起來,一陣火辣辣的灼燒感過後,口腔慢慢變得麻木了。


後來另一位同事表示也遇到了相同的狀況,他們決定深入去研究一下這個問題。最大嫌疑人就是Pitohuis鳥,所以他們又去抓了一隻回來研究。從它身上拔下一根羽毛後,他們

親自

舔了這根羽毛,然後嘴開始痛

起來——

毫無疑問這鳥有毒


事實上,科學家們沒少干「

舔毒

」的事情

,比如美國生物化學家John W. Daly就是這樣的一個猛人。與前面兩位偶然的被動中毒相比,他選擇主動去試毒。1963年,為了尋找新的生物鹼來源來推進新葯的開發,John W.Daly前往南美洲的雨林里四處尋找有毒的蛙類。



巴拿馬草莓箭毒蛙



因為野外缺少設備,所以Daly篩選青蛙的方式非常直接:

拿手指摸一下那隻青蛙,然後放到舌頭上舔一下

。如果舌頭上有灼燒感,那麼這隻蛙就是他要找的對象。當然, Daly也非常小心的不去品嘗那種危險的蛙類。比如一種叫Phyllobates terribilis的哥倫比亞青蛙,它身上帶的毒素就足夠殺死十幾個成年人。



1973年,哥倫比亞 Daly在收集青蛙毒素



憑藉舔青蛙的工作,John W. Daly成了兩棲類生物鹼方面的世界權威。在1997年由於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他還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別看科學家們舔起來這麼瘋狂

,其實在一些科學領域裡它還真是

一種常規的研究手段


2013年《自然》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多倫多大學的地質學家在加拿大一口2.4千米深的礦井中,發現了一處26億年前的水源——地質學家們通過分析水中的惰性氣體比例推測出了它的年齡。


這種水源被地殼孤立隔離了無數歲月,但是其中依然可能存在微生物,就像一個時間膠囊一樣等著地質學家去打開。


如果發現了這種水源,你會想去嘗一嘗嗎?狂丸是認慫了,但地質學家們就敢這麼做。發現這處水源的Barbara Sherwood Lollar博士將自己的手指伸進了這攤幾十億年前的水中,然後用舌頭舔了一下。據她表示「

這水非常的咸和苦,比海水還要咸

」。


雖然這個操作聽起來非常作死,但是Lollar博士表示,這是我們地質工作者的正常操作,

平時我們舔掉的岩石更多


舔舐地質樣品的意義在於初步判斷裡面的成分。世界上已知的礦物有近5000種,其中不乏紋路相似、顏色相似、硬度相似,甚至與酸的化學反應都相似的礦物。當你拿到一個樣本無法區分的時候,舔一下可以幫你將種類縮小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


說到味道,上化學課的時候最困擾狂丸的一件事就是:化學元素的味道到底是怎麼發現的?難道真的有人去嘗了一下?看到上面這些科學家的操作,相信你也明白

真的有猛士會去這麼干。


我們最後要介紹的就是

品嘗化學元素的先驅

——瑞典化學家卡爾·舍勒。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稱他為「倒霉的舍勒」,因為他一生中取得了許多重要的化學發現,但是很多發現被別人率先公布了,其中最出名的是氧和氯。


但是這個外號也可能有其他的意思。在18世紀人們研究化學的方法十分簡陋,對一些元素的認知也不深,所以經常會暴露在一些有毒物質中。這讓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健康大受影響,而舍勒偏偏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喜歡去舔一下自己的實驗品——

這簡直就是上趕著去送死




後來人們根據他留下來的筆記發現,他記錄了很多化學物質的味道和氣味。此外,他也是第一個發現劇毒的氰化物具有苦杏仁味兒的人,這些成果怎麼來的自然不言而喻。


1782年三月,他在筆記上記載氰化氫具有一種「特殊的、不是很令人討厭的氣味,嘗起來微甜,而且不知為何嘴會發熱」。他並不知道氰化氫有毒,我們也不知道他當時是怎麼活下來的,可能他當時還保留有一些運氣。



舍勒在研究空氣成分



但是4年後這些運氣無疑被用完了,在常年接觸砷、汞、鉛,以及其他的化合物後,舍勒在43歲的年紀英年早逝,醫生認為他可能死於汞中毒。



但是在這短短的一生中舍勒完成了近千個實驗,發現了30多種新的物質,他取得的的貢獻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位於瑞典的舍勒雕像 / 幹了這碗?



科學家們用舔來推動科學發現有時候是偶然的,比如甜味劑的發明;更多時候是因為技術欠發達的無奈之舉,如舍勒。


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早已不用以身試毒,新出現的化學物質可以通過分析分子結構來推測,甚至在未來可以依靠AI來代勞。但是對於以前用生命為人類舔出進步成果的猛士,我們應該向他們表達應有的敬意。



Press F to Pay Respects





最後大家可以

長按二維碼

加我一下,平時便於諮詢和交流:



參考資料:


https://www.nytimes.com/1992/10/30/us/rare-bird-indeed-carries-poison-in-bright-feathers.html


https://voices.pomona.edu/2013/11/on-the-merits-of-licking-rocks/


https://www.livescience.com/32028-oldest-water-found-underground.html


https://www.cnn.com/2013/06/21/world/americas/ancient-water-tasting/index.html


https://www.nytimes.com/1992/10/30/us/rare-bird-indeed-carries-poison-in-bright-feathers.html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1715504_Homobatrachotoxin_in_the_Genus_Pitohui_Chemical_Defense_in_Birds


https://www.livescience.com/36257-aspartame-health-effects-artificial-sweetener.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08/04/30/world/europe/30hofmann.html?_r=0


http://www.todayifoundout.com/index.php/2014/05/saccharin-discovered-accident/


http://monsanto.unveiled.info/products/aspartme.ht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3%96%E7%B2%B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dium_cyclamat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9C%E8%9C%9C%E7%B4%A0

能舔的不只是科學


還有這些璀璨的星球



▼▼▼





推薦閱讀 



請證明《西遊記》是自己寫的?


QQ,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企鵝


來自宇宙深處的神秘信號


印度幾千年前就有飛機了?


清華畢業教授靠演算法24小時追回被盜汽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狂丸科學 的精彩文章:

陪伴了中國人2000年的汪星人,現在瀕臨滅絕
一張A4紙,就能做出超大號的DNA?

TAG:狂丸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