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順手牽羊」不是「偷」!
本文:兒童心理課堂(guanaibaby)
1
周六,小美帶著2歲的女兒倩倩去同學家做客,同學家也有一個跟倩倩差不多大的男孩叫亮亮,一整天里,兩個年齡相仿的小孩子在一起玩得很開心。
晚上回到家,小美整理倩倩的書包時,發現裡面竟然多了一本兒童畫冊,在小美的記憶里,她和先生並沒有為女兒買過這本書,她問倩倩:畫冊是從哪兒來的?
倩倩一邊玩著洋娃娃,一邊用很輕鬆的口氣說:「書是亮亮的」!
「哦,是亮亮送你的嗎?」
「不是,當時我很想看這本書,亮亮哥哥不給看,後來,我就把它裝進書包了,拿回家看!」倩倩的回答很誠實。
在一旁的爸爸當時就火了:「倩倩,沒經過亮亮的允許,你就把他的東西拿回家,知道這是什麼行為嗎?這是------」
爸爸的「偷」字還未說出口,就被小美使個眼色及時制止了。
其實,當時小美也很生氣,但她努力剋制住火氣,溫柔地對倩倩說:「既然亮亮哥哥不給你看,說明這本書一定是他最珍愛的東西,現在,你把它帶回家了,亮亮哥哥找不到書,一定很著急很傷心,所以,明天一大早,我們一起去把書還給他好不好?然後,媽媽再帶你去書店買你喜歡的書!」
接下來,小美又給女兒講了一番「屬於別人的東西,為什麼不能隨便拿」的道理。
面對女兒拿回別人的東西,小美如此溫和冷靜的處理方式是比較恰當的,尤其值得點贊的是:小美並沒有因為女兒的不當行為,輕易地就給她扣上「偷」的印記。
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由於年齡尚小,心理發展水平還具有局限性,他們大多分不清「偷「和「拿」的區別,而誤以為自己喜歡的、想要的東西就可以「拿走」,這和搶他人玩具的行為是一樣的,是幼兒的「自我中心」表現。
2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做過「三座山」的實驗:
先構築一座風景優美的山模型,並讓兒童從四個方向進行觀察,然後交給他們四張側景照片。再讓一個布娃娃在山的各處走動,當娃娃停留在山的某一面時,讓兒童展示一張布娃娃所面對的山的風景照。結果,受試兒童取出的風景照,確是他自己面對的那座山的照片。
由此,皮亞傑得出一個結論:「自我中心」的孩子,往往只注意主觀的、即自己的觀點,而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和接受別的觀點。
所以,處於「自我中心」年齡段的孩子,他們思維受限,導致主觀認識偏差,物權意識薄弱,常常分不清「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要儘早幫助孩子建立起「物權觀念」,比如,可以在家裡為他準備專用的物品:碗筷、毛巾、水杯等等,告訴他這些東西不要和人混用,教他建立「我的」、「你的」、「他的」概念。
其次,可以給孩子開闢出一個單獨的房間或者角落,放他的私有物品,比如玩具、圖書、文具等等,讓其自己管理,同時教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領域,未經同意不能隨便動用他人東西。
平時,父母也可以演示跟他借某樣東西,比如說:「可以把你的文具借我用一下嗎?」如果孩子同意了,要記得說「謝謝」,並按時歸還。同時也教會他想要別人東西時,可以借或者自己購買,但就是不能隨意佔有。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明白是非與對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
遺憾的是,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父母不懂得幼兒心理,面對孩子「拿人東西」的行為,他們反應過激,往往會採取一些不當的手段對幼兒進行管教。
前幾天,我在超市就看到這樣的一幕:結賬時,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年輕的媽媽,領著一個約兩歲的小男孩,媽媽從購物車裡一件件地往銀台上放選購的商品,小男孩可能當時是無聊,眼睛被銀台旁那些花花綠綠的口香糖所吸引,只見他順手拿起一盒,端詳片刻後,並未放回原處,而是一直抓在手裡。
這一幕,恰好被當時站在一旁的防損員看在眼裡,他留意到:直至那位媽媽付款時,小男孩也未將口香糖放到銀台上。於是委婉提醒了家長。
當時結完賬正準備牽著孩子離開的媽媽,這才低頭髮現兒子手裡還拿著一盒口香糖,她趕忙又掏錢付了款。
走出超市大門,媽媽突然拽過兒子就打:「剛才臉都被你丟盡了,這麼小你就學會了偷東西,長大了還了得!」
「我沒偷,沒偷!」孩子似乎特別委屈,他一邊哭著躲閃,一邊為自己辯解。
很顯然,這位媽媽的做法是不當的,她把剛才孩子的行為直接上升到道德品質問題,為其扣上了「偷」的帽子,這樣做的結果,有可能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莫大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到他成年後的人格完善。
4
其實,孩子真正的「順手牽羊」行為大多發生在上小學以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物權意識,但還是做出「偷拿別人東西」的舉動,一般來說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孩子虛榮心的驅使
虛榮心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狀態,而虛榮心比較強烈的孩子,往往是看到別人有什麼東西,自己也想擁有。
2、為了引起父母對他的關注
一些家長因為平時工作忙碌,很少關注孩子,小孩子又不會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渴望被關愛的心理需求,於是,就故意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3、兒童追求冒險刺激的心理
兒童有一種異乎成人的冒險心理,他心想:我偷偷拿了別人的東西,別人卻不知道,感覺自己像是影視劇里的神偷一樣,是多麼刺激啊!
4、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是,有些家長本身就行為不檢,導致孩子受其影響沾染了不良惡習。
5
對於孩子「順手牽羊」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找出原因,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對其引導教育,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改正。
1、批評教育時不要隨便給孩子扣上「小偷」的帽子
孩子都有著很強的自尊心,當父母把他們的行為上升到人性和道德品質層面,同時扣上一頂「偷」的帽子時,反而會促使孩子自暴自棄。
記得我上小學時,有一天班裡一個同學丟了東西,老師把全班學生都留在教室里挨個調查,最後發現是一個名男同學拿的。
此後,同學們都稱他為「小偷」,這個男生一直備受冷落和嘲笑,後來,他不但沒改正錯誤,反而破罐子破摔了。
魯迅先生說過:「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長大以後,也做不了人。」所以,不懂得尊重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2、教育孩子時,切莫採取打罵的過激方式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一定要耐心引導和講道理,千萬不要脾氣暴躁、衝動之下對孩子進行打罵。
曾經有媒體報道過這樣一件事:一位父親平時從來不給孩子買玩具,據說是不想讓孩子養成從小攀比的習慣。於是,5歲的兒子就偷拿了超市的玩具,超市老闆找上門來,父親一怒之下,將孩子失手打死。事後,雖然父親後悔萬分,但孩子的生命卻再也無法挽回了。
3、父母要信任孩子
一般情況下,孩子拿了別人東西,被父母發現並批評教育時,他們往往會進行解釋。
比如,他說:「因為某某欺負我,我氣不過,就把他最喜歡的東西拿走,讓對方找不到」。
這時,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他並不是有意去拿別人的東西,而是出於一種報復心理。但也要跟孩子講清楚:即便這種行為是為了發泄不滿的情緒,這樣做也是不對的。
當孩子在內心裡切實感受到來自父母的信任時,更容易促使他們下決心改正錯誤。
4、適度、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一些父母對孩子管控過於嚴格,對於孩子正常的需求往往不能滿足,而孩子多少都具有一定的虛榮心,當某種物品大家都有了,只是他沒有,他就有可能採取其它手段獲得。
前幾年,很多小朋友都迷上了玩悠悠球,一個班級里,幾乎所有的男生人手一個,只有圖圖的媽媽不給他買,同學還為此經常嘲笑他。
某天,圖圖去玩具商店時,趁人不注意就偷拿了一個裝進衣兜里,但還是被老闆發現了,逼著圖圖打電話,叫來了媽媽付款才放他離開。
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心理,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適度滿足孩子的需求。
5、父母要樹立榜樣的力量
小偉的媽媽經常把單位的一些辦公用品拿回家,一天,她在小偉的書包里發現了幾個新奇的文具,一開始,小偉撒謊說是自己買的,後來才承認是偷拿了同學的。
媽媽生氣地教育小偉,小偉卻振振有辭地說:「你不是也經常從單位偷拿辦公用品回家嗎?」
可見,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們的模仿對象首先是父母,因此,家長要時刻記得規範自己的行為,嚴於律己,切莫處處貪小便宜。
發現孩子拿了別人東西,要給其講明道理,及時歸還並向對方道歉,這樣,孩子就會在父母正確的言行中學會很多東西,改正錯誤。
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所以,當發現孩子有「順手牽羊」行為時,父母正確的管教方式很重要,世上沒有不犯錯的孩子,只要父母及時發現並正確引導,相信孩子都會改正不良行為。
※寶寶一直尿床可能是大腦皮層發育延遲!警惕!
※賦予孩子心想事成的能力,只有父母能辦到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