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技越發達,加班卻越來越狠
過去10多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人記憶猶新,也讓中國走上了互聯網創新之路。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18日,全球共有272家「獨角獸」公司,總估值為8640億美元。
在全球272家「獨角獸」企業中,有79家(即29%)來自中國,佔總估值的33%。
過去十年可以算得上是中國互聯網的井噴時代。
科技的井噴,給老百姓帶來更多好的體驗,但對從業者來說,卻不夠友善。
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就有學者預言:
未來的人一天只需要工作4個小時。
如今,馬雲接受採訪時依然表示,未來有了人工智慧,人一天只需要工作4個小時。
真的是這樣嗎?
那為什麼明明現在科技發達了,互聯網公司卻紛紛搞起了996(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周六天)?
一、理直氣壯的996
大多數跨國企業把公司與社會的結合點放在這幾個方面:
客戶
股東
用戶
員工
社區回報,環境保護等
在我看來,不少互聯網公司,已經造福了客戶、股東、所在社區,甚至環境保護。比如:
客戶:小米承諾硬體凈利潤率不超過5%;
股東:美團上市,先期投資的股東獲得巨大收益;
用戶:知乎的內容平台,幫助讀者獲取高質量內容;
社會:Google發起Project Loon計劃,幫助被颶風席捲的波多黎各恢復網路連接。
但唯一比較尷尬的是,和員工的關係。
在互聯網公司崛起的這些年,勞資矛盾看起來更加嚴重了。
就薪資福利來看,互聯網企業為員工提供不菲的薪水,優厚的服務,還有期權。
但是企業在用人策略上,依然是涸澤而漁。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
加班,常態化加班
。
比如:
在互聯網崛起之前,也有民企會要求加班,也不見得給加班費。
但大多數時候,這些企業還是自覺理虧的。
唯獨在互聯網行業,理應更高效的高科技行業,堂而皇之的推出了996常態性加班。
職場人突然發現,加班不再是公司理虧,而變成理直氣壯。
如果你拒絕這種常態加班,那一頂頂帽子就扣了過來:
吃不了苦,缺乏抗壓能力,工作不夠主動,沒有團隊精神創業精神。
996,這個屬於中國互聯網的名詞,如今也享譽海外(臭名昭著)了。
來源:BBC新聞
二、996是雙輸的工作方式
很多人認為:996對員工傷害很大,但對公司有利益,所以公司有動力壓榨員工。
其實不然,這種工作方式對企業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我在之前的文章《
老闆:不接受996加班制?現在員工吃不了苦啊
》分享過,996工作制的科學性是值得質疑的。
心理學家Robert M. Yerkes and J. D. Dodson在1908年基於對生物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論述,鼓搗出了一個「
葉杜二氏法則(Yerkes-Dodson Law
)」。
壓力和成果是倒U型關係,適度的壓力水平能夠使業績達到頂峰狀態,過小或過大的壓力都會降低工作效率。
普通人的效率並不會因為時間的延長而提升,相反會在臨界點過後,效率陡然下降。
正常員工勞逸結合,在工作的時候之所以能很專註,是因為在個人時間內做了良好的調整,效率會很高。
而如果你去關注那些長期加班的員工,他們根本沒有效率可言。
長期連續加班的員工,很容易因為精神一直處於緊繃狀態,會在出現疲勞後頻繁出錯,效率下降,甚至導致嚴重的身心疾病。
每年的雙十一,醫院都會接到一大批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這些大多是為了準備雙十一而奮戰在電腦前2-3周的電商人才。
一位外企電商的高管向我吐槽,200人的團隊,雙十一期間,5個90後員工因為椎間盤突出住院了。
有沒有長期加班,但應對「自如」的員工?
有,他們被馬雲稱之為
兔子
。
兔子深諳職場潛規則,老闆發言他鼓掌,老闆發票圈他點贊,老闆提要求他表決心……
但是,全力幹活,不存在的。兔子上班出工不出力,看起來很努力,但是根本沒成果。
到了晚上不回家,在公司加班,裝作非常努力的樣子,甚至還會時不時發一些勵志的朋友圈。比如這樣的:
老闆是個矛盾體。
他很痛恨兔子(出工不出力的員工)。
馬雲對史玉柱說,兔子雖然認同企業價值觀,但是沒有能力,兔子如果混得好,會帶壞很多普通員工,對企業危害很大。
但企業往往又很喜歡拚命加班的員工,《
為什麼人人都恨阿里釘釘?
》里也分享過:釘釘有一個「下班後哪個員工最先走」的排序功能,很受企業老闆喜歡。
長此以往,優秀的員工效率不斷下滑,無法持續為公司創造出價值。
而兔子們卻憑藉善用規則為自己省力,在企業里得到了更多資源,活得更舒坦。
普通員工都不是傻子。
如果優秀人才都加薪晉陞了,他們就會努力把自己變得優秀。
如果兔子升職加薪,小白兔活成大白兔了。那普通員工也做兔子唄。
講道理,變得優秀很難,但成為小白兔的門檻卻很低,只要聽話就行了。
溫和聽話的兔子,更容易得到管理層的關照,會進一步挑戰優秀員工的生存空間,搶走優秀員工的晉陞機會。
優秀員工一瞅,我去,我這麼努力這麼高效,升職加薪的機會卻被兔子給拿走了,那我有什麼必要在貴司繼續待下去呢?
三、996的本質
首先要正名,996(據說最近還衍生出十十七)這一人力資源領域的「創新」之舉,其實並不來源於人力資源專家。
有正常思維(要臉)的人力資源專家,是不會研發出這種不合乎情理的產品的。
為什麼要搞這種工作方式?
最重要的原因,說起來很諷刺,恰恰是公司人力資源水平的低下。
老闆不知道:
如何分配工作才合理;
不知道如何評估員工的效率;
不知道用目標去管理員工。
古代帶兵打仗的將軍們,可不是只懂得排兵布陣,或者大喝一聲萬千軍中取上將首級。
敵人會出現在哪裡?
行軍路線如何安排?
行軍時間需要幾天?
糧草夠吃幾天?
做將軍的都應該瞭然於胸。
舉個如今工作的例子,我安排小夥伴幫我設計公眾號的排版,2個小時後就會催稿。因為我自己做過,清楚2個小時綽綽有餘。
如果老闆很了解項目,應該安排3個人做兩天,能出效果ABC。
那他完全沒必要讓員工加班。
甚至可以告訴員工,如果能提前做好,效果不打折的話,剩下的時間,員工可以去自學一些技能,或者早點下班回家休息。
有些老闆會說,我懂一部分工作,我又不可能懂所有工作咯。
的確如此,所以需要企業在人力資源上投入更多。
第一次排班3人計劃5天,發現3天做完了,那下次項目規劃中就應該標註好3人3天是常規量。
利用精細化的管理手段,出工不出力的兔子們根本無處遁形。
此外,企業可以用目標和激勵手段來管理員工,可以是期權,也可以是獎金、福利,甚至可以是公司內的表彰,來鼓勵員工儘快完成手頭工作,或者在本職工作外拓展新的成就。
可惜的是,如今的領導們和老闆們對於人力資源的重視程度太低。
不會精細化管理,那隻好粗暴的來一招996。最終讓員工為老闆在戰略上的無能買單,緩解自身的焦慮。
這就叫做
老闆偷懶,員工買單
。
四、996沒有未來
粗放型經濟發展的時代已經過了。
如今已經是互聯網下半場,爭奪存量生意,未來比拼的是精細化管理的能力。
我們簡單看幾個未來十年的人力資源趨勢:
人口紅利消失
中國的人口紅利,薛定諤的貓
。
十年前就有人說人口紅利消失,到了如今各方的口徑仍不相同,似乎承認人口紅利消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但事實上,對於用人企業來說,招到合適的人才,相比十年前20年前的難度,明顯越來越大了。
人才崛起
30-40年前,工業時代,人才依附企業。
企業提供工作機會,保障人才的生存,而離開企業,人才的日子也會很難過。
工業時代的分工細化,讓工人在一段生產線上成為熟練工,但他們也只是這段生產線的主人,離開這段生產線,就算是心若在,夢也在,但生存壓力依然會很大。
互聯網時代,人才愈發獨立,羅振宇提出過人才的「U盤式生存方式」:
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
過往,無論是人才,還是庸才,都是企業的螺絲釘;都需要按資排輩,逐級彙報。
一個優秀人才的未來往往會掌握在他的上司手裡,而這位上司可能就是比他早個3~5年加入公司的人。
到底這位領導,是人才還是庸才?是願意幫助下屬心胸豁達,還是不肯幫助下屬,甚至提防下屬的狹隘之輩,只有看緣分。
如今,在新的網格模式下,人才會有足夠的發揮空間,企業組織架構扁平化的同時,把自己變身成平台,提供給優秀的人才,供他們施展才華。
996的工作方式,從來沒有把員工當成人才,只是把員工當成勞動力。
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真正的人才逐漸流失。
個性化時代
隨著90後職場人成為職場的主角,年輕的一代逐漸意識到他們想從職場中收穫的不僅是錢,不僅是股權,也包括幸福的生活和健康的心態。
如今在職場上,能看到70後、80後、90後,未來還有00後,員工的分布越來越多樣化,對薪酬福利職業發展的需求也會多樣化。
企業需要聆聽人才的聲音,接受他們的個性,滿足他們的需求。
本文作者Sean Ye,先後供職於全球領先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Randstad和諮詢公司Mercer。第一財經/南都周刊/領英專欄作家,知乎人力資源優秀回答者。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職場瞎說」(id:HRInsight)。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原作者。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