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內閣如何從「打醬油」變成為朝廷中樞?

明朝內閣如何從「打醬油」變成為朝廷中樞?

內閣是明朝的最高權力機構,在裡面擔任職務的官員被稱為內閣大學士,地位極其尊崇。明朝絕大多數權臣都有內閣任職的經歷,比如楊士奇、嚴嵩、張居正。不過,內閣在明朝初年卻並非什麼了不起的機構,充其量只能算是個「打醬油」的角色,那麼內閣是如何登上權力頂峰的呢?

明朝內閣如何從「打醬油」變成為朝廷中樞?

明朝開國之初承襲了元朝的官僚體系,在中央設立了三大最高權力機構,分別是: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中書省是最高行政機構,總理全國政務,領轄六部,長官是被尊為百官之首的左丞相和右丞相。大都督府是最高軍事機構,掌管全國軍隊,既有統兵權,又有調兵權。御史台是最高監察機構,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這三大最高權力機構及其下屬單位包攬了全國上下的大小事務,作為皇帝的朱元璋只要用人得當,協調好這三大機構的關係,基本就可以讓國家順暢的運行下去了。

可是,朱元璋是位疑心極重的皇帝。他對大臣非常刻薄,又因此認為大臣們必然對他心懷不滿。於是,他經常對大臣們進行敲打,臣下們一旦犯錯,能重罰的絕不選擇從輕發落。朱元璋在位31年,期間被處死的官員及其家屬數以十萬計,其中多數都是冤假錯案。

明朝內閣如何從「打醬油」變成為朝廷中樞?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懷疑左丞相胡惟庸圖謀不軌,於是下令將胡惟庸株連九族。由於朱元璋早就不滿大權旁落,於是他便以「胡惟庸案」為契機,撤銷了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台這三大最高權力機構,由自己主持國家的行政、軍事、監察大權。可這樣一來,原本一群人乾的事情,現在全部要朱元璋一個人來干,他自然就忙得不可開交了。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勞模皇帝」,但這種堆積如山的工作還是讓他感覺有點力不從心。為了能提高效率,朱元璋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從翰林院召集了一批低品級官員到身邊幫他處理政務文案。這些官員被分配到皇宮中的六座大殿里幫助皇帝處理文案工作,他們的職務和他們的工作場所相對應,分別是:華蓋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這便是內閣大學士的雛形。不過,此時的大學士和明朝後來的大學士還有天壤之別。這些大學士當時僅僅是正五品的中層官員,工作性質類似於現代的秘書,並不掌握實權。

明朝內閣如何從「打醬油」變成為朝廷中樞?

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通過「靖難之役」成功奪取了皇位,是為永樂皇帝(在位時間1402年至1424年)。永樂帝雖然也算得上一代雄主,但他無法做到像他父親朱元璋那樣整日埋頭處理國事,於是他便設立了一個新機構:內閣。內閣成員全部由大學士擔任,他們的權力比洪武朝時期大了許多,可以向皇帝提出建議,並接受皇帝單獨指派的任務,但此時的內閣仍算不上權力機構,

1424年,當洪熙皇帝登基後,內閣大學士開始成為朝廷最高等級的實職官員,享有崇高的頭銜和豐厚的俸祿。在很多時候,內閣大學士還兼任六部尚書,他們在禮儀上也優先於其他文官,同僚們尊稱其為「閣老」。與此同時,皇帝授予內閣票擬的權力,所謂「票擬」就是將全國各地送來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內閣大學士「用小票墨書」把批閱建議寫在紙上並貼到奏章對面供皇帝參考。在很多時候,這些建議往往成了皇帝的最終決定。自此,內閣就成為了大明王朝權力的中樞機構,

參考文獻:《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清軍戰鬥力前期那麼強,後來為什麼不堪一擊?主因並非腐化墮落
清朝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