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文化」其實是正能量,你們信嗎?
周末到了,暖茶奉上。
今日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按照國際慣例,網友們又開始了新一輪年終總結。
近些年的年終總結其實大都一樣,不是雞湯黨的「再見你好」,就是喪文化黨的「哭窮喊喪」。
然而在不久以前,正能量的雞湯黨才是主流爆款,喪文化近些年才浮出水面,卻已經到了能和主流雞湯黨博弈的程度了。
從2016年的葛優癱,
到好萊塢過氣明星馬男,
然後到這隻看起來就喪到爆的綠色青蛙pepe。
到底是什麼讓這股充滿消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不正之風」像病毒似的蔓延到整個華夏神州的?
如果從這個群體發出的聲音來看,首當其衝的一個關鍵字,大概是窮。
窮,可以說是現代中國網民最常說的一個字了。
去年的年度大作《我不是葯神》上映後,關於窮的討論一時非常火熱。
劇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度刷屏了整個網路——「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窮病」,在全世界來說都是個高發病。
正在碼著字的本花,屏幕前的你,朋友圈曬出奢靡生活的她,不論雞湯黨或是喪黨,可能都得過或是正患著這種病。
其實,他們大部分人並不是一味的崇尚金錢主義,但他們需要財富來支撐起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這就是現實。
因為窮,他們不敢談一場憧憬的戀愛;
因為窮,他們將他人拒之門外,獨自蝸居;
因為窮,他們連生病都不敢去醫院;
因為窮,他們逼迫自己咬牙忍耐,比別人更努力。
於是他們繼續埋頭「搶奪時間」,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奉獻給工作,以便在「流量大戰」中不要落於人後。
多少人在凌晨走出公司,看著漆黑的天空、寂靜的街道、閃爍的燈火,在心裡默默地說:只要再努力一點,再拚命一點,就快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當朋友圈都在曬周杰倫演唱會現場照片的時候,只有他們窩在不知外面黑夜白天的辦公室。
在難得的休息日接到朋友們的邀請時,他們卻只想窩在床上好好的休息一天。
這時他們大多數人還沒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困局:
因為錢不夠,他們不得不住在偏遠的地方來節省房租;因為住在偏遠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因為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他們用於提升自己和發現更好的工作機會的時間,越來越少。
為了應付逐漸上漲的房租和生活成本,他們又不得不說服自己承擔更多的小時工作或者兼職;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做各種勞苦的工作,他們逐漸成為一個工作機器,無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每天只是在重複的做同樣的工作。
然後換一個地方,進入下一個循環。
這些壓力不一定會被每個年輕人關注到,但它通過各種媒介形式,潛移默化地控制著他們。
於是當他們在工作與消費的循環漩渦中疲於奔命的時候,擺脫「窮病」的路越來越遠,甚至還留下了新的病根。
終有一天他們恍然大悟:努力有時沒有結果,想要在目前逐漸固化的階級狀況中憑靠自身的努力跨越原屬階級、改變命運,幾乎不可能。
面對如此現實的失敗下,他們開始有了一種類似「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習得性無助」,指的是如果一個人反覆的經受失敗,在不管怎麼做都會失敗的情況下,他就會逐漸進入抑鬱狀態,對自己能力漸漸喪失信任感,而產生無力絕望感。
「喪」的狀態不至於這麼嚴重,但是「喪」的疲憊無力、身體被掏空及精神上的頹廢低迷卻接近於一種輕微的抑鬱感受。
不過,我們不必急著將喪文化定義成一種極端、消極、絕望的心態,有些年輕人選擇「喪」,反而是在大時代背景下催生出的「正能量」自嘲精神。
在一個極度推崇成功、金錢、奉獻的社會裡,選擇逆流而行,一定是件壞事嗎?
既然努力不總是有結果,那為什麼一定要跑步流汗,一定要人前光彩,一定要追求名利呢?
因此他們不再執著於追求名利,變得對自己的無力極為坦率,接納了「躺著什麼都不做也挺好」的狀態,不再進行讓自己感到不適的社交,也不再偽造勉強的積極。
他們開始關注眼下的舒適,彷彿這是他們力量乾涸時的源泉,是救命的稻草,是生活最後的溫柔。
這是一種無奈又幽默的表達,也是他們在重壓之下找到的一個出口。
當然其中還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追求的本身就不是那種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大事業大成功,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的、觸手可及的小幸福。
這種小幸福還有另一個稱呼,叫做「小確幸」。
小確幸的理念在村上春樹那裡得到最淋漓盡致的表達和踐行。
比如他這麼描寫:冬夜裡,一隻大貓靜悄悄懶洋洋鑽進自己的被窩;買回剛剛出爐的香噴噴的麵包,站在廚房裡一邊用刀切片一邊抓食麵包的一角;聽著勃拉姆斯的室內樂一邊凝視秋日午後的陽光、在白色的紙糊拉窗上描繪樹葉的影子……
在這裡,「喪」並不是萬念俱灰,它是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幸福,卻因追求的不可得,導致他們被動地喪失了追求慾望,因此對人生產生的一種疲憊感。
「喪」不等同於絕望灰暗的人生,不等同於找借口拒絕世界。真正絕望的人生,不會在互聯網上喊「喪」。
相反,「喪」是在接受平庸的情況下,從另一方面告訴人們要覺醒,要認識到「時間自由、實現自我價值比出人頭地更重要,學著留一些目光給生活,尋找工作之外的生存意義。「
在本花看來,這種「喪」,反而是正面的。
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說:
「就算人生是出悲劇,我們要有聲有色地演這出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就算人生是個夢,我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了夢的情致和樂趣。」
所以,這個新年,忘掉那些攀比,去抓緊那些幸福的瞬間吧。
一點心事,敬請指正;
轉發分享,留言全開。
願你圓夢。
※78歲的宮崎駿爺爺,我們約好了2020年再見!
※接吻了!新一小蘭正式官宣,這一集等了25年!
TAG:動漫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