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開放、創新、包容

已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品格。

這種品格是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生動寫照。」

這是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的評價。對於上海的這種品格,上海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何炯有深刻的體會,她憑藉8年運營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以下簡稱「上海設計周」)的經驗,認為「上海設計周既代表一種態度和眼界,也代表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她用「破界」的創意思維,以「跨界」的實踐方式進行跨產業、跨領域、跨國界的融合,通過設計與文化、藝術、科技、商業模式及行業應用跨界融合,推動設計創新成果的有效轉化。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何炯

上海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

上海設計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上海設計周項目主要創始人。自2012年起,負責籌建、策劃、運營了七屆上海設計周。負責策划了2017全國雙創周——創新創業嘉年華、2018首屆全國自主品牌博覽會——上海製造板塊等國家和市級項目。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每一屆設計周,

都是一次對設計的重新定義,

也是對習慣思維的顛覆、創新和實踐過程,

它是一群敢於冒險和勇於創新的人的舞台。

設計無終點,每一天都是在路上,

每個過程都是一場修行,

我們的堅持是為了

更好地營造一種支持創新的環境。

因此,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上海設計周,也許「創新」是最恰當的。何炯以2018年上海設計周為例,用數據進一步驗證了其創新思路。

比如,2018年上海設計周的報名參展商為兩百多家,但卻有一千多個品牌參展,究其原因,有的參展商採用集成平台的形式,有的參展商本身就擁有兩三個品牌,還有的是幾個品牌聯合參展。這反映出展覽行業內,符合市場規律的合作共享的經濟形態已凸顯,協同合作將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大趨勢。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再如,對「觀眾來源」進行分析後,何炯發現:非本地觀眾比例上升,代表了設計周輻射力的增大;而以年輕家庭為單位的觀眾也有明顯提升,預示著未來商業市場中,趨向針對整個家庭的服務模式正在顯現;又如,觀眾所屬行業,計算機及互聯網行業、綜合商業及服務業等行業的總佔比超過35%,表明上海設計周受眾已從設計專業領域往各行各業滲透,變得更為豐富多元

上海設計周已不再是一場專業的展覽,更是新事物的創造和發布舞台,是新理念、新產品、新應用、新模式的發生平台,是參展商測試新商業模式可行性和受眾反應的「實驗場」。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我希望設計亦能承擔一種『延續』的責任,

把歷史文脈的精髓用當代手段表達;

同時,把當下的『設計』變身後續的再利用,

延續其更多價值。

好的設計應發揮『連接』的作用,

在連接歷史和當代中創新,

在連接今天和未來中成長,

在連接人類和自然中升華,

在連接不同世界中創造更多不可能的可能。

何炯始終把上海設計周定義為一種「大設計」的範疇,讓到場的每個人都能感知設計的本質即是在不斷變化中創造新的價值和延續新的生命。這就可以很清楚地解釋為什麼在上海設計周現場,非遺跨界作品多達20%,同樣,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上海設計周上會有如此眾多的新穎的環保產品發布。

堅持上海設計周「延續」的使命,連接傳統、擁抱未來,正是滿懷這樣的社會責任意識,才能讓上海設計周走出一條「構建全球協同化的設計共同體,推動造福人類的再設計、成就融合跨界的大設計和創造引領未來的新設計」的道路。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生活周刊×何炯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Q:2018年上海設計周讓你覺得最出乎意料的是哪一部分?

A:有很多,我主要想從票務情況的反饋來談。本屆設計周的團購票比例佔到16%,遠高於2016年的2%和2017年的4%,說明許多政府單位、設計機構、院校都選擇設計周作為團建活動,以此作為集體學習和專業提升的方法。最讓我驚訝的是,才第二年舉辦的設計跨界論壇的售票情況居然比第一年要增加5倍以上,這說明市場對有乾貨、高品質的專業論壇需求在不斷提升。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Q:你如何看待上海設計周的國際合作?

A:2018年我們才開始有國際合作,但這也是法國一些品牌主動要求的。上海設計周不會為了要「國際化」而降低自己門檻。首先,我們不會為國外品牌提供免費的展示場地和中國市場;其次,設計周組委會要求國外品牌或團隊在設計周上做新產品的首發,而且首發的產品都要經過我們的嚴格審核;最後,我們也要有骨氣地把我們的原創產品「引出去」,因為我們很多的自有產品,一點也不比國外同類產品差。這就是我認為的「國際化」,我強調的是,上海設計周和國外的大品牌或者大平台的雙方權益是對等的。另外,其實我們許多品牌和內容都是中外設計力量合作完成的,比如2018年的以「油紙傘」為主題的藝術裝置,這也是我認為的一種「國際化」。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Q:你到過很多國外的城市,從創意設計角度,你覺得這些城市哪些方面值得上海學習?

A:在西班牙時,我看到過一種設置在馬路中間的咖啡館,其位置就像在國內許多馬路上的中央綠植隔離帶。每家咖啡館有自己的區域,大家就在樹蔭下喝咖啡、看書,非常愜意。2019年的上海設計周我們會借鑒這種形式,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從城市的人文氣息來看,國外一些城市都能體現較高的軟實力,民眾的藝術修養較深。我覺得上海設計周作為一個政府項目,應該承擔起全民藝術熏陶和激發創意的責任。其次,我覺得他們的設計更人性化,尤其是大部分面向弱勢群體,如孩子、嬰兒、殘疾人。而這也應該成為設計周向廣大專業人士傳遞的理念之一。

八年上海設計周的打卡效應,怎麼做到的?

Q:目前,上海設計周早已突破一場展覽的局限,你可以談談設計周如何開展全城的聯動活動嗎?

A:除了常規的設計周各區的落地活動,我們還在積極推進社區改造。我們和江寧街道聯手,找到街道里五個試點區域,然後就近找了一些設計公司提交設計方案,再根據街道的預算,引入像王平仲這樣的設計師為其進行規劃。2019年,我們會在這方面繼續擴展,尋求一些商業空間加盟。在此基礎上,我們期待進一步形成「四區聯動」,即商區、社區、園區和校區的聯動。當找到商業模式以後,我們就會進一步實施推廣。

關於青年設計力量

新一代青年設計師應該是中國創意、中國創新和中國創造力量的代表群體。他們擁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以及國際化的視野和獨立的個性。希望他們能夠更多地加強自身的學科背景,靜下心來去做更多的設計實踐,在積累經驗中不斷提升設計能力。

關於未來的設想

通過對生活方式、商業模式、生態體系的再設計,我期待2019年的上海會在城市更新和社會進步上不斷向前,設計成果能夠在商業化、產業化方面發生有效轉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看完淚奔了!時光流逝,你從未離開
節目|3000人中幸運的那17個

TAG: 生活周刊 |